文化 和田手记---感恩让我们倍受压力

 

或许是看惯了云起云涌,或许是年龄历练了情感,我们已经很难被书中或网上的某个故事感动得泪眼婆娑。然而.........



或许是看惯了云起云涌,或许是年龄历练了情感,我们已经很难被书中或网上的某个故事感动得泪眼婆娑。

然而,援疆近一年亲历的一些故事,虽平淡无奇,却能引发我们久违的感动,却因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而发人深省。在我亲历的援疆故事里,没有轰轰烈烈的内容、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正是这样的平淡无奇,常常令人感动、发人深省,让我受益匪浅,意外收获一些弥足珍贵的东西。

感恩让我们倍受压力
3月中旬,我到和田县英阿瓦提乡调研安居富民工作。

在随机选定的一个维族农户家,女主人和她的女儿正在用手推车往院子里运石料,听到乡干部介绍我们是来自北京的援疆干部、来这里是要为他们建新房,女主人赶忙用围裙擦了双手,跟我们一一握手后,又赶忙打扫阳台上的地毯、招呼我们坐下。



她的女儿在读初二、汉语说的很好,正好可以作我们的翻译。当问及她家几口人、收入如何、自筹资金有无困难、对安居房建设有何意见时,女主人满脸感激,用维语告诉我们,她家有五口人,男主人和邻居们一大早就去采石料了,他们要为盖新房做好准备;她的两个儿子都在南方打工,虽然挣钱不多,但每年都能往家拿回一些钱;她的女儿学习很好,希望明年能考到内高班;听说北京援建会让他们住上更大更好的房子,她们全家非常感激。
女主人一再表示:他们赶上了好政策,住了几十年的“干打垒”,只有首都北京才能让他们住上这么好的大房子,以前想都没想过;村民们都会尽全力备工备料,个人承担资金也会尽全力自筹、绝不再给政府找麻烦。

在随后我们跟这个上初中的小女孩闲聊时,女主人用维语打了声招呼就进了房间。闲聊完毕,我们以为女主人在忙家务,只跟小女孩道了别。当我们已经走出很远时,听到后面有人呼喊,回头看到小女孩边跑边喊让我们停一下,而她的妈妈紧随其后,双手端着一个大盘子,宽大的围裙带起一路尘土。

女孩告诉我们,她的妈妈说我们是首都来的恩人,她们没什么能表达感谢的,希望我们尝尝她亲手制作的酸奶。看着盘子里几个洗刷的干干净净的小碗,看着碗中已放好白糖调制均匀的浓浓的酸奶,看着尘土飞扬中女主人那张感恩、诚恳、质朴的笑脸,这场景,纵然你仍不会为之动容,但心已被他们的感恩之情所融化。



援疆毋庸置疑是我们的工作,但机关工作的惯性思维有时让我们习惯了沉溺于“工作”本身,而忽略了工作所应承载的意义,因此,我们的压力可能更多来源于有形的目标和任务。但和当地维族老百姓接触多了,会经常从他们的感恩中感受到另一种压力:他们不会将援疆政策视为应然、没有因与内地的贫富悬殊而抱怨,他们是从内心里感激党和政府、感激首都北京、感激援疆人;他们非常朴实,不会因为安居富民是政府折子工程而借机设障,他们有钱不会去哭穷,没钱也主动承诺自筹资金自己解决、绝不给政府找麻烦。

正是他们这种质朴的、发自内心的感恩,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无形压力,这种压力是源于对感恩的敬畏,它促使我们积极思考:如何让这里的百姓受到公平的恩泽、如何更好地践行“首善”标准、如何为他们再多尽一点绵薄之力。与落在纸上的目标任务相比,这种压力甚至更能激发你去审问、慎思,而后明辨、笃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注 iGood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