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与木心:相识于纽约,寻找在乌镇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学生中真正理解木心的是陈丹青。...



去年12月回纽约探亲,吃完饭后散步就会走到他那儿去,大家或许在皇后区住过,就是一个普通居民社区,我也没有什么感慨、凭吊,因为肯定找不到木心了,但是我总会往那儿走去。

陈丹青是木心学生也是他的挚友,两人情谊的深厚在下面陈丹青于2014年12月在纽约为木心写下的纪念长文中便点地流露。



陈丹青守护木心的“最后时光”


木心,本名孙璞,1927年出生于浙江桐乡乌镇,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木心的艺术名声,发轫于桐乡乌镇,毁灭于上海,最后幸存于纽约,在一群粉丝艺术家中找到知音和抱团追随,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才华他的作品终于象涟漪一样从海外艺术家的小圈子波动到神州内的大众民间,2002年在耶鲁大学博物馆的狱中手稿和作品展览算是这种传播的开始,好玩的是木心拒绝“流亡艺术家”这个政治性标签,国未亡,人也非自我流放,“散步走的远了,走到纽约来了”,这是木心的自白,永远悠闲优雅,对大半身的苦难寂寞不置一词。



1994年2月摄于世界文学史讲课结业聚会,左起:胡承华、章学林(“副校长”)、李全武(“校长”)、黄素宁、金高、木心、殷梅、孙韵(聚会地点就在孙家)、黄秋虹、李斌;前排左:小翁、陈丹青。
木心先生的画作

《战争前夜》
纸本彩墨
10.8x54.7cm
2001

《早晨》
纸本彩墨
11.3x47.7cm
2000
木心绘画里的精神世界


“你们看画,我看你们的眼睛。”木心曾对前来观看画集的访问者说。除了年轻时受到恩师林风眠的影响,木心其实并未向什么人什么流派学步。他的绘画,也确实反映了他不受任何羁绊,只遵从自然和自己的天性。


木心作品


木心作品
木心作品:《榕荫午雷》


木心作品
木心在归国时说:“在美国,我的绘画和文学已开了局面,得了收获,但以我的志愿而言,还只是小焉者,是故我将在美国做不到的事,转到中国来做。”

在历经社会与个人的变迁、磨难和颠沛之后,木心仍保持着高贵和自由的品格,他以文学和美学为背景的绘画艺术,以及散布在各种文学作品和访谈中的画论,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他不为任何浮云流霞所动,孜孜不移地坚守着独立和纯粹的绘画精神,尤其是今日时代所匮缺,而值得敬佩并效学的。木心精神不死。(肖小兰)


木心绘画作品
陈丹青与木心
知青时代的陈丹青(约1971年)


陈丹青成名很早

八十年代初是一个躁动的时期,国门初启、人心浮动。陈丹青从中央美院研究生班毕业,作品《西藏组画》使他声名鹊起、红遍大江南北。

陈丹青是央美教师、知名画家。甫到纽约,人生地不熟,万事开头难。且不说文化悬殊、经济差距,仅语言障碍,也够他喝一壶。

在此境况中,木心与陈丹青戏剧性地相识,他乡遇知已,一见如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木心是个奇人,其个人经历与艺术成就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木心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1927年出生在浙江乌镇。

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的中心地带,水网密布、田园丰饶。自明清以降,文风鼎盛,镇上亦农亦商亦文的富户很多,名人荟萃、才子辈出,如茅盾等人。他们名扬四方、衣锦还乡,在地方上极受尊重,想必给年幼的木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木心幼年与父母姐姐们摄于乌镇(右起:孙德润、木心、飞霞、沈珍、彩霞、约1931年)
木心(车上右二)在学生运动中(约1947年)
  木心(右一)与同学在上海美专楼梯上(约1946年)


木心(左一)与同学在上海美专(1946年)
1946年,他考入上海美专学习绘画,后转至杭州的国立艺专。

   木心在上海工业展览会(约1965年)
   木心在上海(约1975年)
   木心与姐姐在上海(约1978年)
  木心赴美国之前寻访上海美专旧址(约1981年)


他是典型的双重人格。

一个叫孙牧心,经历多次革命运动的折腾和教育,懂得循规蹈矩、察颜观色;见风使舵、随遇而安,是按月领取工资、勤奋工作的好干部;另一个木心,孤芳自赏、桀骜不驯;饱览诗书、形单影只,仍旧生活在“民国梦”中,把对艺术的追求深藏在心底。

1982年,“木心”复活了,毅然辞去公职,踏上美国的漫长旅程。虽然囊中羞涩、三餐无着,精神却是极其愉快和昂扬的,这年木心56岁。

木心是典型的老炮儿,“他的花头经勿得了(木心某女同学语)”!年轻时在上海滩,经常是窄袖黑天鹅绒西服配白手套,或米黄色套装配白色麂皮靴;老年时在纽约,剪裁缝制衣服、烧得一手好莱。有轻度精神洁癖,极其自恋,固执已见。


中年的木心


木心在纽约(约1990年)
  木心在纽约友人家中(约1983年)
  中年的木心
  木心在纽约中央公园(约1998年)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他们到了美国,从最初的激动、兴奋中清醒后,发现彼岸并不是天堂,既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人在乎你是谁,艺术家及自称的艺术家多如牛毛。他们徘徊、苦闷,开始了一轮新的“洋插队”或“洋洗脑”。

假如他们没有出国,在上海的街头擦身而过,只是路人甲和路人乙而已,永远不会有任何交集。南京路上装逼的人形形色色,不论木心如何矫情打扮,也不会落入陈丹青的法眼。

纽约破旧地铁车廂中的邂逅,十分自然、令人感动,尤其是“阿拉”熟悉的乡音。“亲不亲、故乡人”,木心应该是知道陈丹青的大名,对陈丹青而言,却是一个大惊喜。老谋深算、出口成章的木心让陈丹青彻底凌乱、五体投地。钦佩之余,迫不及待把他拉入朋友圈中。

1988年前后,陈丹青的朋友圈(一群滞留纽约的天朝艺术家),为了解脱乡愁和抱团取暖,推举木心为老师,讲授《世界文学史》,开课长达五年之久,每堂课交二十美刀,以解决木心的部分生计。

木心表面上迹近恃才傲物,讲话也很刻薄。其实,对于一个近乎于贫困潦倒、孤独惶恐的老人而言,这是他最后的心理防线。

  木心与陈丹青在纽约(约1988年)


木心与陈丹青在纽约(约1988年)


木心讲授“世界文学史”(约1989年、纽约)
 木心朋友圈:“世界文学史”结业聚会,左起:胡承华、章学林、李全武、黄素宁、金高、木心、殷梅、孙韵、黄秋虹、李斌;前排左:小翁、陈丹青。(1994年)
  纽约皇后区杰克逊高地82街木心旧居


“天气好,心情不错,站在阳台上,一种小规模的君临万物之感。”(选自木心遗稿)1993年左右木心摄于杰克逊高地寓所门前的台阶。


  木心在纽约皇后区杰克逊高地82街住处(约1995年)
纽约皇后区杰克逊高地82街木心旧居。三张照片摄于不同时日,中图可见旧居左右有灯光有居民,木心旧居一片黑暗,没有租客。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学生中真正理解木心的是陈丹青。

陈丹青属于早熟型的画家,正处于青黄不接的迷惘之中,渴求有高人或“教父”指点迷津。估计他英语也不行,无法找到与之交流的洋导师。

木心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他期盼已久的愿望。对于木心而言,满腹经伦、博古通今;且一生未娶、无人继嗣。陈丹青的出现,无疑是上帝送来的最珍贵礼物。“虎父无犬子”,真是一拍即合、天作之美。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大家都知道先生是难以相处的,但是……”陈丹青曾经声情并茂地说道“假若没有木心,我很难想象纽约的生活将是怎样一种生活”,流露出真挚的、热烈的情感。

   木心与陈丹青
  老年的木心


陈丹青速写“最后时光”的木心


陈丹青不愧是一个好学生,从木心返回乌镇定居、去世,到木心美术馆的建立,事必躬亲。一点一滴,都浸透了他的心血。可以这样说,没有陈丹青,便没有木心。



这也是木心与陈丹青师生情深的生动写照。

美术馆入口处大厅
木心美术馆


2010年7月,木心美术馆的设计者之一林兵首次拜访木心,谈论美术馆建馆事宜。左起:乌镇建设与施工总管何先生、乌镇旅游开发公司陈向宏先生、林兵先生、木心、小代。

我这些年在国内做木心先生身后的事,包括在帮助乌镇建立木心纪念馆和木心美术馆,去年春天纪念馆落成,我以为我会很高兴,结果并不是这样,我看到门打开,游客涌进来,我并不高兴。

去年12月回纽约探亲,吃完饭后散步就会走到他那儿去,大家或许在皇后区住过,就是一个普通居民社区,我也没有什么感慨、凭吊,因为肯定找不到木心了,但是我总会往那儿走去。

到今年我才明白,我其实还是喜欢当时我们一群傻逼跟木心混的日子,大家都不富裕,一起聊聊天,我还是喜欢那些日子。后来木心成名了,世界有一小部分人知道他了,我们出了口气,但还是很失落。我鬼使神差跑到那个旧房子去站站,可能是这个意思。
当初听木心课的朋友大都散掉了。在中国大陆,一些陌生的年轻读者听说木心垂危了,居然跑去桐乡医院,照顾他,伴随他离世,2011年12月在乌镇,江南那么冷的冬天,他们陪伴他离世,为他守灵。

木心没有留下遗嘱,坊间传的遗嘱不是真的。他只留下几行字,交代把自己的财产分别留给最后陪伴照顾他的几个孩子。我非常希望他能留下遗嘱,但是没有。


读木心的诗,每一句都像是一个故事,像一幅画,慢慢地印入你的眼帘,敞开你的心扉,让你看到这一份对生活,对爱的热忱与执着。
1.
从前的人,多认真
认真勾引,认真失身
峰回路转地颓废
2.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3.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4.
你的眉目笑语使我病了一场
热势退尽,还我寂寞的健康
如若再唔见,感觉是远远的
像有人在地平线上走,走过
只剩地平线,早春的雾迷蒙了
所幸的是你毕竟算不得美
美,我就病重,就难痊愈
你这点儿才貌只够我病十九天
第二十天你就粗糙难看起来
你一生的华彩乐段也就完了
别人怎会当你是什么宝贝呢
蔓草丛生,细雨如粉,鹧鸪幽啼
我将迁徙,卜居森林小丘之陬
静等那足够我爱的人物的到来
5.
你这样吹过
清凉,柔和
再吹过来的
我知道不是你了



    关注 内蒙古当代艺术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