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地有内涵,中式纽扣

 

说到中式纽扣,估计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盘扣,盘扣几乎是在当代,与旗袍相系的有关中国服饰文化中最显眼的看点之一...




说到中式纽扣,估计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盘扣,盘扣几乎是在当代,与旗袍相系的有关中国服饰文化中最显眼的看点之一,但中国人的纽扣系列,却绝不是只有盘扣。
中国单讲衣饰上与扣子相关的,包括了带扣,巾扣(头巾扣)以及纽扣(襟扣)三大类,这里只讲纽扣,纽扣主要有以下几种:子母扣,粒式扣,币式扣以及盘扣四种,也就是说,西方有的扣子事实上中国都有,而还有一些则是他们不常用的。
复原定陵皇后百子衣上的镶宝石童子捧寿金钮扣
子母扣形成的缘由有点莫衷一是,它是在明代突然大量涌现的一种扣子,扣子有两头,扣眼在中间以柄套环,使用者主要是女性,明代中期以后,服饰中大量的对襟与立领,无疑使得子母扣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在材质上先是尚金银,奢华者还镶嵌宝石珠玉,到了明后期,明代人开始崇尚更加素雅的审美,色彩也由原来的秾艳转为黑、白、油绿等素色,因此玉扣开始流行。
定陵出土如意云头镶宝石金钮扣
明代益宣王妃袄子竖领上的金扣子
这些纽扣常见的题材有蝶恋花,蜂赶菊,祥云,莲生童子,绵羊太子,狮子戏球等等,子母扣一直到民国都有人使用,它是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扣子种类之一。
蜂赶菊金纽扣


近代的银蝴蝶子母扣
玉花纽扣
雍正时代《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中汉式妆扮的领子细节
清乾隆年间的汉人女子,领口带有金纽子的立领袄子
子母扣不仅使用在外衣上,也用在女性的内衣里,对古人而言,尤其是天热的时候,女性从单薄的衣服中隐约露出的一抹红色,中间是灿灿生辉的一排金纽子是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水浒传》写在十字坡开人肉包子铺的孙二娘,武松看到的是一个敞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的女人,颇像美国电影《雌雄大盗》里的抢劫银行的女主,凶狠又透着美艳,这种形式也称为“九重纽扣”。
明早期宝宁寺水陆画中敞开衣襟露出主腰一排金钮的女子
粒式扣出现的时间应该比许多扣子都要早得多,早在唐代,在圆领袍上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侧襟上粒式扣的痕迹,粒式扣在唐代的使用可能比现在大家想象的范畴还要多的多,这种扣子在清代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可以固定在鞭式扣的顶部,同时也可以装饰衣服,材质有金,银,铜,玻璃,米珍珠,宝石等等,在马褂长袍上十分常见,一直使用到民国。民国时代女性在衫袄及旗袍上,也会用到宝石扣,而并非只有盘扣。
唐代圆领袍在衣角出现的粒式扣


明代粒式玉钮扣
晚清百蝶纹衬衣上的粒式扣
珊瑚钮扣


民国的铜纽扣,上面是共和国的图案
米珠钮扣
民国时代的宝石扣子
民国1930S,在衣襟处使用宝石钮扣的旗袍
币式扣是从明代开始兴起的另一种扣子,它被广泛使用在罩甲,比甲(罩甲与比甲均指无袖的背心)或竖领上,不过他最初的形态可能更接近另一种形式的子母扣,即一个套环加一个圆扣。
明代《出警入跸图》中乐手所穿的带金扣子的罩甲


明代女俑穿着带扣子的比甲
寿字翠玉钮扣
粉红料石莲蓬扣
民国 各种题材图案的币式扣

晚清年画中的女子,衣服上使用的币式扣


晚清年画中的女子,衣服上使用的币式扣
盘扣,即布纽扣,早在宋代以前就出现了,不过当时的布纽子都是极其简单的一字扣,这种扣子是在清代之后才大量使用,也许是受到子母扣的影响,晚清时代出现了花式盘扣,而盘扣总体而言,是到民国时代才有了更加明显的装饰意味,但每个时期的风格往往不尽相同。
清末民初油画上的女子衣襟处的花式盘扣


民国的花式盘扣
台湾女画家陈进绘于1934年的《合奏》中女子旗袍上的盘扣细节
比如一字鞭扣最流行的时代是从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高领子配上层层叠叠的扣子以及修长的旗袍,有一种禁欲式的性感。
三十和四十年代的领扣风格,上下图
30年代沈石蒂拍摄的上海名媛的旗袍上的盘扣


梁赛珊的一字襟旗袍


1943年访美的宋美龄,穿一字襟装饰长鞭扣的旗袍
虽然扣子在衣服上只是微物,使用得当却可以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古人说的“壶中自有日月天”,见微而知著,方寸之地显神奇。
欢迎点击下面的功能键分享订阅

【深圳晏杨天收藏会所】为您一点一点解开文物艺术品鉴赏的神秘面纱,一起来打开艺术品投资的财富之门.

【深圳万物生发展有限公司】创中国品牌,立国货精品。洗上加喜:用了洗上喜,形象没问题!


    关注 晏杨天收藏交流会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