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戈县沙漠寺赛马节,传承古象雄王国赛马的羌塘遗风

 

数字西藏历史链接:公元三世纪藏王聂赤赞布开始延续象雄文化,史称西藏的第一位藏王。传说其为天神下凡,当地人见...



数字西藏



历史链接: 公元三世纪藏王聂赤赞布开始延续象雄文化,史称西藏的第一位藏王。传说其为天神下凡,当地人见他相貌庄严,举止温雅,于是,把他驮在肩上返回,奉戴为王,令其号令部落,这就是西藏最初的藏王聂赤赞布,也被称为“肩舆王”。

赛马起源
藏北羌塘上赫赫有名的念青唐古拉山和圣湖纳木措湖边,在古时候曾是以象雄王国为主的各大小王国进行赛马、歌舞比赛、男女情歌对唱、谚语、传统游戏等活动的表演所在地,从那以后就有了藏北草原上传统的赛马和歌舞比赛的习俗。据史书记载,如今的班戈县城是当时象雄王国的所在地,民间还传说保吉乡是当时的象雄王国赛马的地点。沙漠寺赛马节是象雄王国赛马的传承与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沙漠寺赛马节至今依然在保吉乡境内举行的原因。

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能骑善射,在马背上创下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运动形式。早在几千年前,藏北草原南如十三部落和萨迦七部落广泛开展沙漠寺纳木错民俗团结赛马节,现在人们在保吉乡七村境内举办为期七到十天的比赛。

赛马节第一天  开幕





方圆几百里各地的牧民们带着帐篷,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佩戴耀眼的珠宝首饰,于花海似的草原上一路踏歌聚集到赛马场上,一座座帐篷一夜之间挤满了沙漠寺赛马场,并且帐篷上高插五星红旗和五色经幡。

赛马第二天 长跑





骑手们按照赛马节安排和各村的部署准备赛马长跑,赛马参赛者中以少年居多,以减轻马的负重。骑手身穿轻便服装,或披发或戴帽或头扎白布,参赛的马均是无鞍骏马。开赛之前,香炉里烧香,所有骑手和骏马绕烧炉一圈,同时寺庙活佛对所有的骑手加持祝福。

赛马开始,10公里的赛程内,数十匹骏马竞相奔驰,一决胜负。冠军所获得的奖励相当于一匹马的钱,当然更多的是为赢得荣耀,人们为胜利者所献的吉祥哈达会将他和他的马淹没。比赛将依次排名,直到第八名都有相应的奖金,其他的选手也都会得到鼓励奖。

赛马第三天  短跑





按照赛马节安排和各村的部署准备赛马短跑,参赛骑手中以中年人和少年人居多,骑手身穿轻便服装,赛马均是无鞍骏马,开赛前仪式与长跑赛事相同。等寺庙活佛对所有的骑手加持祝福后,随着鸣枪声响,比赛开始,8公里的赛程内,几十匹骏马风驰电掣般冲向终点,两边有成千上万身穿节日盛装的人们为骑手呐喊鼓励。比赛结束,赛马冠军会获得到一辆摩托车和应得的荣耀,人们会献给他洁白的哈达和祝福。其他直到第八名都有相应的奖金,剩下的选手也会得到鼓励奖。

赛马第四天  射击



第四天是跑马射箭和跑马射击项目,马术表演者多为技艺娴熟的成年骑手,场地一侧栽着一排靶子,骑手持枪催马,从另一侧驰进靶区,他们用右手在头顶转枪,又从身后换左手接枪继续旋转,接着大吼一声“格-嘿-嘿!”瞄准靶子,枪如离弦之箭飞出,又朝第二个靶子射一箭,喊出“格-嘿-嘿!”,随着比赛精彩地进行,观众们的喝彩声也不间断。这种马术表演具有悠久的历史。

赛马节第五天   马术表演





第五天各村按照预先安排,骑手在赛马场进行马术表演。参赛者头戴大红帽,身穿民族盛装,骑着配有哈达、羽羚及铜铃装饰的骏马。骏马在赛马场奔驰,选手们俯倾在马鞍上,一边任马奔驰,一边捞取摆在地上的哈达。跑马时选手们可任意表演,身子左右摆动或左右转身,这样的马术具有较大的难度和较强的技巧性。

赛马节第六天  谢幕





赛马节期间,扶老携幼的牧民们在密密麻麻的帐篷间出售自己生产的畜产品、民族手工产品还有各种美食。在这几天里文艺汇演和各种民间体育竞赛如拔河、抱石头、大象拔河、赛牦牛等都在一一进行着。

到了第六天下午,歌声、鼓声、欢叫声仍然回荡在赛马场上空。在赛事活动结束前,所有骑手都会在活佛的安排下进行烧香、祈祷活动,当骑手们绕寺庙帐篷转三圈喊出三声“格格索索拉结罗”后,赛事便落下帷幕,骑手们会骑着装饰得如花绚烂般的骏马,欢天喜地地回到自己的家。


    关注 西藏班戈县旅游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