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

 

牧歌是一个民族情感里最悠久的缠绵和忧伤。...



黄金周人们纷纷外出学雷锋做好事,给各地的旅游景点送真金白银,以换取这个金秋最有情趣的记忆。我家儿子儿媳带着两个孙子去了鄂尔多斯,不时传回沿途的风光照片,忽然触发了我曾经的记忆,想起了那辽阔天地里的牧歌。

第一次在现场听蒙古族的牧歌是1979年,当时我是甘肃省军区的新闻干事。在中越边境战争打响的时候,北方的中苏中蒙边境线上也是特级战备,人不离岗枪不离身。我去采访的一线边防连干部则是每人一长一短两支枪,口号是:坚持待命坚守待援与阵地共存亡。

每天的敌情通报都在提示部队度高警惕,苏军轰炸机群沿中苏中蒙边界拉练飞行,随时可能轰炸银川、兰州、西安。苏军装甲部队在边境集结开进,随时可能进犯我国。然而直到南线撤军,北方也没有打起来,甚至连一次武装冲突都没有发生。

在准备回军区的前一天,连队指导员带着蒙古族战士陪我走访附近的牧民,领略原生态牧歌的魅力。身着蒙古族长袍的女人虔诚的向我们敬酒,在马头琴的悠扬旋律中唱起了酒歌。完全听不懂歌词的内容,但是音符和嗓音却让人深深的迷醉,感觉到草原的辽阔,流云的高远,人生的快乐。牧歌顿时把我的思绪,从临战状态的军人,带回到解甲归田的平民。

牧歌是民歌的别称,自由奔放缠绵忧伤是共同的特点。它歌唱的对象一般是自然的现象和生活的场景:月亮、太阳、河流、山岗、鸿雁、羊群、骆驼草、胡杨林等等。牧歌也能唱成颂歌,比如胡松华;也能唱出情歌,比如腾格尔;也能唱出军歌,比如怀念战友、驼铃。

在牧歌的舞台上,呈现着丰富的民族色彩。除了蒙古族的牧歌,还有卡萨克的夜歌,壮族的山歌,苗族的情歌,回族的花儿,维吾尔族的刀郎,汉族的信天游,藏族的长调。

牧歌与生活的息息相关造就了层出不穷的作品与歌手,韩红、腾格尔、刀郎、凤凰传奇、阿宝、王二妮、云飞...... 阿英在《流离自序》中说:"在我,是最值得纪念的一年,也是最富有牧歌情趣的生活的一年。"

最欣赏的还是刀郎的牧歌境界,它不仅唱出了风情,尝出了滋味,还唱出了牧师般的布道与生存哲理。他的《大敦煌》,把世俗的敬佛礼佛,演化到生活的价值取向。他的《披着狼皮的浪》以童话般的自述将一个天敌的爱情颂扬到至纯至真。

宗教需要牧师,生活需要牧歌。牧歌让人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即便我们无法拥有田园般诗意的生活,但只要牧歌不息,就不会丧失曾经美好的记忆,不会缺乏对未来的憧憬与想象。

唱一曲委婉缠绵的牧歌,感受生活中最柔软的时光!


    关注 川哥谝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