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王”李昌浩|把稻田种得像书本一样工整

 

金秋十月,南方晚稻陆续收割。洞庭湖畔湖南省湘阴县城西镇南洲村的一片稻田边,老农李昌浩弯身用镰刀将田沟的杂草除去。...





秋十月,南方晚稻陆续收割。洞庭湖畔湖南省湘阴县城西镇南洲村的一片稻田边,老农李昌浩弯身用镰刀将田沟的杂草除去,口中念叨着:“今年雨水多,扮禾(收割脱粒)要晚个十来天咯。”





↑李昌浩在田埂上除草,等待十多天后的晚稻收割(10月12日摄)。

李昌浩是远近闻名的“米王”,今年年初他用编织袋背着自种的大米来到长沙参加湖南省首届“米王争霸赛”。凭借着不抛光、口感好、保留胚芽米皮、绿色健康等特点,李昌浩的米帮他一举夺下“米王”的称号。



↑晚稻收割前夕,李昌浩手持“米王争霸赛”冠军奖杯站在自家稻田前(10月12日摄)。



↑李昌浩和邻居以及大女儿一起在家中吃饭。李昌浩说,自家种的米其貌不扬,但吃到肚子里很舒服(4月10日摄)。

说起种田,66岁的李昌浩滔滔不绝:“煨芽、沤肥、育秧、除草⋯⋯种田大大小小30多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步出了问题就会满盘皆输。”




↑李昌浩检查早稻种子发芽的情况,他形容种子煨芽就像十月怀胎,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4月10日摄)。



↑李昌浩往秧田里堆放青草沤肥(4月10日摄)。



↑李昌浩和邻居一起在自家田里播撒早稻种子(4月10日摄)。



↑李昌浩在自家后院粪池里取肥料( 5月12日摄)。



↑李昌浩拖动蒲滚耕整秧田,为增加蒲滚的重量,他的妻子坐到了蒲滚上( 5月12日摄)。



↑李昌浩将自家后院粪池里取的肥料泼向秧田( 5月12日摄)。



↑李昌浩清理早稻田的田沟( 5月12日摄)。

↑“双抢”时节,李昌浩耕整泥田为种植晚稻做准备(7月13日摄)。



↑李昌浩(前)和邻居一起抛种晚稻秧(7月13日摄)。



↑李昌浩在秧田里整理用过的晚稻秧盘(7月13日摄)。



↑从田里忙碌回来,李昌浩的双脚满是田泥(7月13日摄)。

李昌浩认为,种田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要学会相时而种: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养成了种田做笔记的习惯,记载下每一次气象变化对耕种效果的影响。



↑李昌浩拿出十多年前写的种田笔记翻看,笔记里面还画有各种农具的制作草图(10月12日摄)。

地利,是指要养护好土壤:为了增加土壤透气性他总要比别人多耕一遍田,别人家用化肥他坚持沤农家肥。



↑李昌浩家的两块农田正等待抛种晚稻秧(7月13日摄)。

↑李昌浩和妻子一起晒早稻谷(7月13日摄)。

人和,则是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很多环节李昌浩仍坚持用人力和手工来完成,他亲手制造的木质工具一用就是十多年。他认为种田的很多细节是机械设备无法取代的,每一亩田都应该种得像一本书一样工整。





↑李昌浩在自家工具房里整理农具,许多农具都是他亲手制作的(10月12日摄)。

李昌浩种的五亩地产量不算高,但以质取胜。每年收获的两季稻米除去自家吃的,剩下的早早就被亲朋好友和网购顾客们预订一空。李昌浩说:“要让人家看到我的米供不应求后都像我这样种田,那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李昌浩将谷仓里的早稻谷盛出,十多天后谷仓里又将装满晚稻谷(10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尕摄影报道
视频剪辑:韩曦乐
编辑:程婷婷


    关注 新华视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