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对女性的审美观是什么?

 

《红楼梦》中对女性审美观念是相当丰富多彩的,作者在人物形象描写上彻底打破了千篇一律的传...





《红楼梦》中对女性审美观念是相当丰富多彩的,作者在人物形象描写上彻底打破了千篇一律的传统写作方法,他对女性美的描写,既有传统型的美,符合大众口味的美,也有作者认为理想化、个性化美的形象。前者主要体现在宝钗、黛玉和湘云等一系列女性形象之中,后者则体现在薛宝琴、妙玉、邢蚰烟等几个人的形象上。现将书中几种“女性美”类型简单描述如下,仅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一、病态飘逸型(黛玉、晴雯)

黛玉、晴雯属于同一类型,黛玉的美符合穷酸文人的审美特质,她才貌双全、病西施,黛玉娇柔病弱,应以飞燕喻之。作为晴为黛副的“勇晴雯病补雀金裘”正是体现了病态美的典型描述,黛玉不但拥在病态美,她还拥有别的裙钗没有的飘逸美,飘逸美是曹雪芹为塑造林黛玉人物形象特有的审美基调,也是作者呕心沥血塑造女一号的创作原则。逸字的本义是“超凡脱俗”,原本指人格品性而言。林黛玉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冠首女子,她即有端正富艳的美,也有清新脱俗的美。气质的飘逸与心灵的飘逸是相通的。逸,另一层意思是有些神仙的仙灵之气,有些飘飘欲仙的意思,在曹雪芹的心目中,林黛玉就是神仙、她是大观园众花朵中的花魂、她又是大观园诗社的诗魂,这两个魂奠定了黛玉飘逸美的基调。黛玉前身前世是绛珠仙草,仙草是自然生命的代表,转世为人后还保留着仙草的率性与天真,就是不加任何修饰,也能显示出她那天真美、任性美、自然美、飘逸美的个性。飘逸,就是蔑视外在规范,林黛玉在热爱诗歌上也打破常规,她是用心灵心血去书写诗歌,全然不顾“女子写诗非宜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道德观念,所以她的诗“超凡脱俗清新自然”,在大观园的诗文比赛中常常夺冠。曹雪芹在林黛玉人物描写上,用笔超逸,有“不着一字尽显风流”之妙,不描写外貌而描写其神态,借用曹植“洛神赋的比喻手法”,集古代才女和古代文学优美女性的所有优秀品格,统统汇聚到林黛玉一个人身上了,所以才塑造出这么一个“性灵美、诗韵美、飘逸美”的典型人物形象。



二、端庄秀美型(宝钗、袭人)

第二十七回的题目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个章节的描写非常精彩,可以说端庄丰润的宝钗在戏彩蝶的情节中,一反常态,把平时的端庄贤惠丢到九霄云外,这次描写是宝钗本真的描写,是宝钗作为无忧无虑的姑娘的真情流露,这在红楼梦中恐怕是第一次吧,也是最后一次这样的描述吧。当时的情景应该是没有外人在场,本来纯真可爱的宝钗没有任何顾虑,也不用什么刻意的伪装,这才是宝钗的本来面目,只是为了贤淑淑女的端庄,平时的宝钗是带有伪装色彩罢了。我喜欢作者的这个情节的描写,他把人们的刻意伪装和毫无顾忌的表现描述的淋漓尽致,虽然作者冠以宝钗杨贵妃喻之,可是我认为这是作者描述人们纯真感情没有掩饰的真实流露。



三、娇憨可人型(湘云、香菱)

湘云、香菱仿佛一对天真烂漫的邻家小妹,她们活泼娇可爱,憨直里流露出纯真,醉眠芍药茵、凹晶馆三孤女联诗句、芦雪庵的烤鹿肉,那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豪爽气概,还有湘云爱穿男装的那种是好,无不显示出湘云男子汉的气魄。如果娇憨是湘云的特色,那么呆娇就是香菱本色,在红楼梦中,作者唯独给予香菱的是呆香菱的称号,这个称号对于香菱来说是当之无愧的,从她痴呆的向黛玉学诗的情节中就可以看出,当呆香菱认准要做的事情时,表现出的那种指着精神,是没有任何人可比的,有时我也在想,香菱这个人物是不是有作者的那种执着精神呢?

四、理想浪漫型(宝琴、妙玉)

可以说理想型美女既有林黛玉的清高脱俗,也有薛宝钗的稳重大方,还有史湘云的潇洒自然,是融合了三类杰出女子审美要素的结合体,可以说宝琴、妙玉是曹雪芹理想型的完美女性,宝琴的美就不用说了,这在文本中有很多描述。妙玉之美,文中描述的极少,妙玉之美的描写,作者只吝啬的给了短短的四个字,那就是“模样极好”,为什么没有过多的形容呢?是漂亮的无法形容还是有其他什么原因,另有“文墨极通”四个字描述她的文采,娇好的面容加上特有的书香气质,这种类型的美女就是曹雪芹所倾心塑造的类型么?它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型“女性美”的审美追求与赞扬。从对宝琴和妙玉的那种惜墨如金的写作方法可以看出,作者似乎偏爱的还是理想型美女。
责任编辑:小墨


坚持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人生仅一次,尝尽世间绚烂。
投稿邮箱:610428106@qq.com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红楼梦与国学”,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关注 红楼梦与国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