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一种读法

 

热爱这本书很久了,这是一部每次再读,都会有新发现新惊喜的书,因为热爱,每每会想,我们到底该怎么读?...







热爱这本书很久了,这是一部每次再读,都会有新发现新惊喜的书,因为热爱,每每会想,我们到底该怎么读?

虽然都是《红楼梦》爱好者,但每个人看书的诉求却不同,你可以说,我不做研究,只图读个故事,消愁破闷,读的太认真反而会觉得累而无趣。便是作者自己,对这本书的期许,也不过是“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

然而,对自己深爱的,我总是心存敬畏,常常在看完书后自问,我这么理解对吗?这是作者要表达的吗?“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作者毕生心血凝成的奇书,我该怎么读,才不负他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首先呢,《红楼梦》是一部百读不厌,然而又难读的书。我说的难,是在于读书人很难体味描摹书中人的情境,这除了几百年的时间距离,更有我们无法逾越的阶级距离。这是一部败落贵族子弟的回忆录,书中的生活,不是亲身经历,不但写不出来,就是读,也读不准确。

今天的我们,距离贵族太遥远了,这个时代有大富豪,却没有真贵族。没有贵族经验的我们,怎么能准确理解书中那些贵族的规矩礼仪,和由此而来的价值观呢?

这里,我想到了书中贾母在“掰谎记”时说的一番话,“何尝他知道那世宦读书家的道理!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

贾母取笑的是那些不了解大户人家的编书人,然而又何尝不是在说从没见过那等大户人家的你我?而不能准确的理解这些,又怎么读懂作者的苦心?当然我们不可能为此就不看这部书了,而现做贵族是来不及了,那么怎么办呢?这个就要靠我们做个有心人,多找相关资料,了解那个时代的贵族生活,尤其是他们的价值观,如此才能明白书中那些看似平常的家庭内帏琐事,到底在传达什么。



读《红楼梦》,我向来建议文本细读,这不是一部知道个框架,就能明白个道理的作品,它的字字句句,都藏着奥妙,唯有细读,才能体察真意。

说到文本细读,想起来有一次群里正在玩一个文本细读的游戏,有个群友就很不理解的说,你们把书读的这么细,有意义吗?有这个时间,为什么不做些深入的研究呢?让我怎么说呢,任何深入一步的研究,都需要文本做依托呀,文本不是深入理解的基础吗?

还有个群友,谈到宝钗的时候,表示非常不喜欢这个人,原因是宝钗说话不算话,太虚假,问他怎么不算话,他说明明说好了每天给林妹妹熬一碗燕窝粥,可是只熬了一碗,就没有了,后来的燕窝还是在家找了好几天,才送来一点儿。这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然后我们告诉他,宝钗确实是建议林妹妹吃燕窝,也说了自己家里有,并且当晚就遣人送来一大包上等燕窝,并没有说熬好送来,也没有熬过,一碗也没有。

他听了说,噢,这样啊,那我也不喜欢她,我还是觉得她说话不算话。看,误解太深,坏印象已经留下了。不精确的阅读,会让我们对书中的人、事、物产生误读误判,这样怎么能体会作者的表达呢?所以,唯有细读才能正确接收到作者传达的信息。



我们看书的时候难免会代入自己的主观好恶,喜欢谁讨厌谁为谁唏嘘为谁愤怒,这是一个有热情的看书人,却不是理智的看书人。当太多的主观产物挡在我们面前时,我们看到的很可能就是自己的《红楼梦》了。当你有时间再次拿起这本书,建议先放下那些已有的主观认知,像第一次读一样,重新认识书中的人、事、物,尽可能客观的看待,那样才能看到一本真正属于曹雪芹的《红楼梦》。

这是我个人读书的经验,其实无非三点:尽可能了解那个阶层的生活和价值观,更准确的解读作者的表达;细读文本,从细节发现奥妙;抛弃主观臆断,用客观的眼光接收信息。一部书千人千解,自然读法也是形形色色,跟大家分享一种读法,不是最好的,却是令我受益匪浅的,也希望学习到其他更科学的读书方法,毕竟读书的路很长。



责任编辑:小墨



千年国学,一脉相承。
百年红楼,万家争鸣。
投稿邮箱:610428106@qq.com
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红楼梦与国学”,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关注 红楼梦与国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