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过、爱过、感动过,生活就这样过

 

在闹市中做隐士者,在乡野里当读书人...



就在刚刚,把打字经常用的宋体,改成了楷体,18号大小。

平时工作,一般都用宋体。宋体是为了适应印刷术而生,适合大众。而私以为楷体更有韵味,更好看,适合小众。这里写点字,营造一个属于自己小世界,而用心怡的字体打字,就会莫名的开心。



意大利米兰,2016年10月17日摄

而宋体,是明代木板印刷中才出现的,中间还隔着一个元朝。这看起来有点错综,感觉字体仿佛在乱入。就好像和阿拉伯人并没有发明阿拉伯文字、我爱你而你却不在我身边一样,让人费解。

昨天去闹市区连看了两场日本的舞台剧,这是为数不多去剧院看的剧。其实自己也就住在闹市区,身后就是徐家汇港汇、美罗城,那里是意识中的上海的巴黎。只是很少出门,离繁华越近,越选择闭门不出。



《苍之乱》



《蛮幽鬼》

第一次去剧院应该是5年前的北京了,剧院名字忘记了,演出不精彩,以后不会再去,所以记着也没用。脸上全程挤出尴尬的笑,结束后台上的演员还在谢幕,就恨不得马上飞出剧场。那种狼狈的感受,让剧院在脑海中留下一个抹不去的骂名。而在有濮存昕饰演的《李白》那样话剧,总觉得太正,一想到这类剧,就觉得太庄重,也很端着,浑身紧张不自在。那样的罪,就不花钱去受了。

这次去看的是《蛮幽鬼》和《仓之乱》戏剧影像,它们是日本新感线剧团的戏剧影像GEKI×CINE系列作品。唯一吸引我的是主演是堺雅人、松山研一、早乙女太一和天海佑希,平时只能在日剧中看到他们,这次在剧场上见,一想到这个,就觉得兴奋。



意大利米兰,2016年10月7日摄

这则消息是偶尔在看微信公众号的时候发现的,发现的时候,里面的增票活动就开始2天,4张赠票,先到先得,估计已经没戏。毫不犹豫就买了2场的票,一共4百,一双耐克鞋的价格。分享到朋友圈,有朋友转发和点赞,最后公司居然有3、4位同事去报名买票。原来趣味相投的小伙伴还是有的啊,默默激动。

有朋友评论提醒说,这不是现场,是影像放映。等去网上查实后,觉得有种被骗的感觉。200元买了一张电影票?!认怂了,不过好几年没有再去剧院了,而且还是喜欢的日本影星,那就去看看吧。来都来了,买都买了。退票还要扣30%的费用,算了吧,去看。

结果大大出乎意料之外。现场来的大多是年纪相仿的女生,虽然没有坐满,但是考虑到票价,能坐80%的人,已经算不错了。全程高清放映,还要演员面目的特写,比身临其境看的更清楚;配音配乐很契合情节发展,日本特色的打击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刀剑配音仿佛真刀真枪,时间上也丝毫不差;慢镜头利用地恰到好处,主角转身挥动斗篷的慢动作,让人感觉那形象光芒万丈,不由得惊呼过瘾;灯光也是一大特色,从背后打来的光,照亮主角,好像太阳日出,坐在第一排看着,就像是自由女神像般耀眼啊。



意大利米兰,2016年10月5日摄

堺雅人、松山研一的演技好到哭。雅人叔还是一脸的笑容的性格,研一的洒脱、不羁,活灵活现。太乙女太一的武打动作流畅潇洒,一看就知道是行家里手。真的是要对天海佑希路转粉了,之前没有觉得她这么棒,看完之后,印象太深刻,想忘都忘不掉。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仓之乱》有些太吵闹,演员吼的声音太大,显得聒噪。话剧演员,包括相声演员,很多都有这个毛病,演出基本靠吼。一吼就觉得不自然了,学院派太浓,舞台腔太重。

很多时候,都觉得是在剧院看一场电影,或者在电影院看话剧。这种新式让戏剧作品本身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兼具二者的魅力,日本人的创新真实深入骨髓。

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尤其男演员,脸上的汗水都开始滴了,在各种特色镜头下,一览无余。舞台上来回跑动,还有决斗群殴,刀光剑影,各种高难度武打动作。大量的台词,基本靠演员吼。感觉一场戏下来,嗓子和体力都损耗不小,一场下来,不亚于3小时的长跑。

之前觉得拍电视剧和电影很辛苦,面对室外不确定的天气和外景,有时候一个镜头要拍一下午,反复拍很多条才能通过。没想到话剧更累啊。现场直播,没有NG,演员忘词或者记串,就要临场发挥,需要极高的默契和极强的记忆力。全场3个小时下来不休息,轮换各种场景,对体力考验尤其大。拍电影考验的是耐心和性格,那话剧考验的就是体力和应变,比电影电视剧难出好几条街。

有那么几个瞬间,觉得演员好像是忘词了,不过对戏的演员反应很快,马上就接过去了。好惊险。这就是话剧的刺激之处之一吧,触手可得的现场感,就像一群观众在一镜到底、从不NG电影剧组现场的监视器前,片场的一张一弛、一文一武,嬉笑怒骂、哭诉高唱,都让他们全神贯注、身临其境。



意大利米兰,2016年10月1日摄

第二场突如其来的插曲让在场所有观众捧腹大笑。现场居然卡碟了!放一半画面突然静止,声音消失,时间瞬间凝固。安静漆黑的剧院,瞬间爆发出整齐的哄笑。

剧场试图挽救这个笑点,可惜不是快退多了,就是快进多了。等工作人员无奈之下宣布中场休息15分钟的时候,又是一阵哄笑。呃,尴尬,好多人吐槽,这还是头一回遇到。

出剧场,十字路口,地铁口,七嘴八舌的人潮。新商城,美食城,工厂店,路边摊。浑浊的空气,闪亮的霓虹,人群时尚的打扮。闹市区的此刻,让人浮躁。赶紧一头钻进地铁口,分贝随着楼梯递减,广告从眼前掠过。是时候,该回家了。

很少去说一个大城市到底哪里好,或者为什么好。因为对于一个离群索居的人来说,即使是在闹市区,也还是会觉得冷清。人多的餐厅主动避免,逛街是因为需要,电影院只钟情熟悉的座位,人少车稀的道路是天堂。需要的不过那么多,也不过那么少。这世界的热闹,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

偶尔有机会看喜欢的电影,去喜欢的品牌店选中意的衣服,或者像这样,去剧院看堺雅人的演出,去电影院看李安的新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这些只有在大城市,或者少数地方才能发生。而也是这些类似特权、优待的地方,才让人觉得城市其实不是那么糟糕,也有可爱的地方。

因为这些机缘巧合而重返闹市,见到那些红男绿女,感受城市多元性带来的视觉和听觉冲击。等结束后,再重返平静如水的生活。而发生过得一切,像从未发生过一样,不留下任何痕迹。除非你提到,除非你说出,不然无人知晓,也无人再得知。



意大利米兰,2016年9月29日摄

在闹市中做隐士者,在乡野里当读书人。不过问苍生,不烦心世事,只营造小宇宙,只安度私世界。

也许有遗憾,也许会无聊。知足就好,贪念要少。在内心深处,在茶余饭后,在自己面前,这样安详平淡。

Photo Courtesy by Sean Yuan


    关注 落梅轩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