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渣译】关于独异问题的导论 By:塞缪尔·韦伯(1)

 

本文译自2016年10月10日14点30分在北师大主楼C区5层5049会议室举办的韦伯主题演讲:《文学认知的独异——关于独异问题的导论》讲稿,未完。...

To Chinese Audience on the Question of Singularity
致中国读者们:关于独异问题[1]
Samuel Weber
塞缪尔·韦伯[2]


1.更喜欢独异,而非普世[3]

感谢大家来看我,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展示这些年发展的一些想法。我感兴趣及最近研究的核心是反思同普遍性——或者说“普世”有关的“独异(singularity)”概念。我需要补充的是,我在第一个术语“普遍性”比在第二个那儿感到更舒服:将什么确定为“普世”对我来说,意味着一种没有任何特定的人可以拥有、或应该渴望拥有的知识。我们都被我们身体的存在限制在了时间和空间的有限位置,而“普世”预先假定了一个位置,它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这种限制。它因此超过了人类,在世界某些地区一直被认为是“神圣的”——无论是归功于单神论的造物神,还是多神,或是以一个更世俗的方式,将其归于高擎而超越任何特定文化、历史、社会、经济限制的“思想”或“价值观”。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里,思考“普世”的诱惑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而这可能,我认为,有着非常危险的影响。如果你们愿意的话,我们可以稍后讨论这些。

2.独异的简单与古怪

但是眼下,让我试着总结下我研究的这个项目中一些主要的理论点吧。首先要处理的是“单独的(常被意译为独异)”这个概念。英语中,一如在法语、德语中——我甚至怀疑在许多其他印欧语系中,我们面对着一个悖论和问题。问题出在“单独的”这个单词经常似被用作“个人的”的同义词上。然而,这个单词别的更常见的用法告诉我们,这根本不是真的。我在阅读雅克·拉康[4],也就是他著名的《关于(爱伦·坡小说)的研讨班》[5]时,第一次意识到了这些别的用法。拉康将爱伦·坡的小说看成是当时他正在发展的“符号”和“能指”理论的戏剧化:失窃的信是有目共睹的,而因此则实际上是不可见的,成为了一个能指的例证——这也是有目共睹的。确切地说,作为能指,(失窃的信)逃避一切简单的理解和把握。这是拉康所写的内容(在我的翻译中):

在这里,我们有一些简单的和奇怪的东西,正如它在最开始那几页(的故事)就宣布的那样,减少到能表达这封信“单独性”的最简表达,而这,正如标题所示,是这个故事的真正主题……(论文集,40

 

当时,我不禁被拉康所指出的爱伦·坡故事中“信件的单独性”和它“既简单又古怪”的品质之间的联系震动了。人们可能会轻易地认为“单独”是“简单的”,然而却不一定是“简单而古怪的”。然而,“古怪”恰恰是“单独”的意义之一,使它从根本上区别于“个人”的概念。“个人”无论是作为名词还是形容词,一般都不会被认为等同于“古怪”。然而,正是这其中的一个语义价值暗示了为什么“单独”不应被简单等同于“个人”。

在法语中,“古怪”这个单词是“impair”,它更字面的译法是“不平等”。我认为“单独”的这个意义是决定性的:首先是把它与将其与“个人”相等的趋势区分开来;第二是能够破清它自身的关系,及一般意义上的身份与自我的概念。“单独”是古怪的,“impair”,不仅对于别人,还对于它自己而言是不平等的。在这个意义上,我对拉康在关于《失窃的信》的研讨会上提出的定义提出了问题:

如果我们首先坚持能指的实质性,(这是因为)这种实质性在许多地方是单独的,其中重要的是,它不支持分裂(分割)。(33

 

传统能指的意义,对于索绪尔来说,它是由其纯粹的差异特性所定义的——即不是通过它所代表的东西,而是通过它与其他能指的区别来定义的——拉康在这里增加了它的实质特质,然而,他将此定义为本质上的“单独”。但在单独性的许多方面之上,他在引文中强调了其不可分割性:它不能被分割,或者用法语表述,被“partitioned(划分)”。与此同时,跟在其他地方一样,在这篇文章中,拉康通过能指功能,强调了重复的过程。能指怎么能既是单独的,又通过重复而本质上是被组成的呢?这个问题是本雅明在他1924年的研究《德国悲剧的起源》中“知识——批判序论”部分提出的。本杰明坚持认为,“起源”的概念必须在历史上而不是逻辑上理解,这里是他如何解释其结构的:

因此,起源不会从事实的发现显露,而是会触及他们的史前和史后。哲学思考的指导原则铭刻在陪伴着起源的辩证法中。从这而知,单独和重复显示了彼此基本上是相互依存的。(TS 1963, p. 30; Origin, 46).



本雅明的起源概念,正如拉康的能指,是不可约化的单独;然而这种单独并不将它围在其直接或实际的表现或存在中。相反,我刚才所说的“史前和史后”指的是——通过重复。但是这种重复的形式,正如克尔凯廓尔[6]在他的书中所提到的那样,联合了个性与不同:它必定会被认作为“相同”,但是这种相同中又包括了它同所比较事物的不同。

单独,话说回来,如果我们只将它当做“独特”,那么它看起来很简单,远不如“个人”。它在这里解释中本质上是分裂的——不直接而行、而是通过一种特定的重复来使它分裂,同时,在再现它时改变它。因此,绝对的独特和单独在字面意义上绝不是“绝对的”:它总是束缚于一道重复的网络中,包括过去和未来。

-TBC-

[1]本文译自2016年10月10日14点30分在北师大主楼C区5层5049会议室举办的韦伯主题演讲:《文学认知的独异——关于独异问题的导论》讲稿。

[2]Samuel Weber:美国当代人文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他在英语世界最早译介法兰克福学派、拉康和德里达等人的思想。

[3]小标题均为译者自行添加

[4]雅克·拉康(Jaques Lacan)(1901-1981):法国作家、学者、精神分析学家,从语言学出发重新解释弗洛依德的学说,提出了镜像阶段论等有影响力的学说。

[5]《失窃的信》小说情节如下:一位大臣当着王后的面拿走了一封重要的信,王后希望能够找回这封信,却在大臣的家中怎么也搜不到。侦探杜宾出马,发现信被改装后大摇大摆地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于是他用一封相似的信将失窃的信掉包,帮王后找回了信。

[6]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


    关注 涓梦叶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