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甓颂

 

吾越会稽,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人有精一危微之德。...



图一  《会稽甓粹》一书
吾越会稽,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1],人有精一危微之德[2]。大禹会群臣其间[3],勾践筑都城其中,秦皇建郡县其地。历史源流极为久长,自然风光独领神州,文化积淀堪称深厚。古来物阜民丰,手工兴旺。铜镜[4]铜剑[5],天下无俦。越窑[6]越纸[7],华夏无双。鸟篆[8]金石[9],琳琅满目。摩崖题刻,精美迭出[10]。尤自东汉以降,会稽砖甓,异军突起。其铭文,抒心明志,表情达意,或祈“安乐连世”、“万岁不败”,求“长宜子孙”、“努力相思”;或纪岁次、姓名、职官,叙生平、世系、祖茔。其画像,龙凤呈祥,狮虎添威,莲花生佛,仙人升天,题材广泛,吉瑞不离。其纪年,岁月日期,一目了然;人物事件,历历可证;印画刻划,如同信史。其书法,篆隶真草,诸体皆备;古朴拙讷,俊逸飘洒;正书反写,恣意狂迈。其画技,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粗略豪放,粗实厚重;造型绝伦,惟妙惟肖。其文辞,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用字造句,恰如其分;一字千金,言简意赅。诚可谓书画之楷模、诗文之榜样、文献之佐补、史事之写照、民情之见证也。然时变世迁,每见残砖弃荒郊野地;风凄雨冷,长使剩甓遭漫漶湮灭。惜矣。兹有会稽甓社,铁肩担道义,积年累月,节衣缩食,延请名师,广搜慎选,精搨细帧,使悠悠千年之越中砖甓精华,尽展今人眼前。快哉。以此广流传,利收藏,益雅赏,便钻研,扬遗风,兴文明,实乃至善之举也。余嘉其为,故乐而作序贻之。

冯建荣壬辰冬月廿日于寓所。

(2013年1月1日。系为张笑荣主编,西泠印社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的《会稽甓粹》撰写的序言。)

注释:

[1] 鲁迅《会稽郡故书杂集》辑录晋虞预撰《会稽典录·朱育》:(虞)“翻对曰:‘夫会稽上应牵牛之宿,下当少阳之位……山有金木鸟兽之殷,水有鱼盐珠蚌之饶。海岳精液,善生俊异。’”引自李新宇、周海婴主编《鲁迅大全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21卷第379页。

[2] 精一危微: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二月十六日,康熙为禹庙题对联:“江淮河汉思明德,精一危微见道心。”联挂于今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大禹陵之禹庙大殿内。“精一危微”四字也镌于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舜王庙内之四根石柱上端。参阅拙文《圣者舜也——谒绍兴舜王庙》。

[3] 《竹书纪年》卷上:“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韩非子·饰邪》:“禹朝诸侯之君会稽之上。”《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4] 参阅拙文《铜镜三章》,《中国铜镜》2013年3月期(总第6期)。

[5] 李伯谦《中原地区东周铜剑渊源试探》(载《文物》1982年第1期):绍兴“的确可能是我国最早开始铸造铜剑的地区之一”。

[6] 李学勤《序》:“一系列考古发现证明,自几何印纹硬陶演化而来的所谓‘吴越青瓷’,应视为瓷器的直接前身……瓷器应该说是在‘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对人类文化的又一重大贡献,而从越人的由原始青瓷进展到著名的越窑青瓷,正是中国瓷器历史的主脉之一。”唐勤标、林华东《玉笥堂藏越窑青瓷》,文物出版社2007年版。

[7] 《全唐文·毛颖传》:韩愈称越地所产之纸为“会稽楮先生”。陈桥驿、颜越虎《绍兴简史》(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19—120页:绍兴“自古以来就有规模较大的造纸工业,曾经是一个国内著名的纸张供给地”。

[8] 《后汉书·蔡邕传》中首次出现“鸟篆”一词:“初,帝好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本颇以经学相招,后诸为尺牍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遂至数十人。”曹锦炎《鸟虫书通考》(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从现存文字资料分析,这种艺术字体或是线条蜿蜒舟曲“寓鸟形于笔画中”,或是“增其他文饰”,与北方艺术字体有别,是一种地域性强、颇有装饰效果的艺术字体。罗卫东《鸟篆与东周南方文化》(《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2期):现有出土的器铭,国别确定的铭鸟篆器物有131件,其中越国60件,占53%;现有越国具铭兵器无一例外地采用鸟篆书,礼乐铭器也是如此,这又是绝无仅有的文化奇观。

[9] 清嘉庆年间(1796—1820),邑人杜春生辑《越中金石记》二十卷,堪称越中金石集大成之作。其中,“辑存”考录碑版218处,根据历代金石考和地方志载“阙访”438处,计656处。我于拙文《秦考论》中提出,“《会稽刻石》流衍了神州的刻石之风”,“由于《会稽刻石》之渊源,绍兴得开风气之先,在琳琅满目的刻石文化园里,大放异彩,美不胜收”。

[10] 参阅《绍兴摩崖碑版集成》拙序,陈五六主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注明:本稿为特约稿!

编辑:稽山鉴水

(总第70期)


    关注 绍兴市鉴湖研究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