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人生走到了死胡同,记得给自己转个弯

 

为了生活,我们拼命赚钱,但是,往往为了赚钱,我们失去了生活。我责怪妈妈不体会我,责怪老公不上进,责怪孩子不听话,责怪婆婆自私...



小提示:您可以点击标题下的儿童心理课堂,关注后每天免费收看儿童心理读物

作者:岁月静好

1

一年前,由于家庭原因,我选择了离职。

在工作和家庭不能兼顾的情况下,我选择了后者。对我来说,我的爱人,我的孩子,当然还有我,我们的家庭,重于一切。

有的女人,可以在家庭与工作之间游刃有余。而且这样的女人很多。可惜,我不是很多中的那一个。

为什么我说是“工作”,而不是“事业”?想必大家都懂,工作和事业之间,差的不仅仅是心血、专注、投入和热情。

举个例子,假如你一个月赚一万钱,有人说,你不用工作了,我一个月给你一万块。你欣然应允。因为你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既然不用工作就能赚钱,何乐不为?这就是工作。同样一个月赚一万块,有人说,你不用工作了,我一个月给你一万块。你死活不同意。因为对你来说,这一万块钱,只是你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享受工作乐趣的同时,自然而然伴随的收入。你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享受成功的喜悦和付出的过程,而不是单纯为了赚钱。

曾经,我也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收入不错。由于工作性质是三班倒,我生物钟紊乱,睡眠不佳,便秘,脾气暴躁。那时,除了上班,就是做家务、带孩子。因为上班非常忙碌,甚至连做家务、带孩子的心情都没有。常常无端的发脾气,觉得生活处处不如意。

家庭氛围一度十分紧张。

当时,隐隐约约感觉到,为了赚钱,我失去了太多。但是,赚钱的诱惑,又打倒了一切。

每天像陀螺一样转,没有丝毫幸福可言。

2

离职的念头,与日俱增。可想想工作了那么久,再看看工资单,又下不了决心。就这样,在时间的齿轮上,我身不由己,被迫前行。经常在想,人生太长,不知何时是终点,甚至有期待生命赶紧结束的念头。

在外人面前,我是一个性情温和的“好人”,在家人面前,却是一个脾气暴躁的“魔鬼”。常常因为一点小事,与妈妈争吵,对老公抱怨,向孩子撒气。搞得家里鸡犬不宁。自己也痛苦不堪。

问题是,当时并没有觉得这是自己的错,觉得这一切都是命运的不公导致的。我责怪妈妈不体会我,责怪老公不上进,责怪孩子不听话,责怪婆婆自私。我被自身的负能量层层包围,无法脱身,可怕的是,这个巨大的负能量场也深深的吸住了我的妈妈,我的老公,我的孩子,我的整个家庭。

妈妈经常被我气哭,老公和我分居了,孩子在学校各种状况。我在伤害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伤害我最亲的人。
我的领导是一个我非常敬佩的人。当我提出离职的时候,她用了大半天的时间,听我哭着说完了自己的情况。然后问我,需要怎样的帮助。同时,她分别打了两个电话给她的朋友,一个是幼儿园校长,儿童心理咨询师。一个是开了自己工作室的心理咨询师。

她说,我在像你这样的年纪,也遇到了人生很大的坎。一度,我以为自己会迈不过去。但是,我迈过去了。我相信,你也能迈过去。

事实上,当我释放完自己的情绪后,心情已经好了许多。我一直都很清楚,问题在哪里,也一直都懂得,能帮助你的人,只有你自己。不过是懒惰的个性,逃避的习惯,得过且过的心态左右了自己。

公司的领导,答应给我三个月的假期,他说这已是自己最大的权限。但我还是谢绝了。

3

这一年,我的人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我先是请妈妈回了自己的家。这几年,为了给我带孩子,妈妈放弃了自己的家庭,心里诸多抱怨。所以,每当我心情好点的时候,她就会说,日子都过成了这样,还能这么高兴。你看,谁谁谁,过得都比你好。呵呵,负能量是遗传的。

其次,我们在乡下买了房子,从市区搬到了乡下。

然后,给孩子办理了转学。

最后,我开始尝试着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而且,已经有了些许进展。

这一年,我的生活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我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平和。老公变得越来越顾家。孩子变得越来越听话。我和妈妈的关系也越来越好,至少,她的负能量已影响不到我。我开始反过来,开导她。

我学习了心理学课程,读完了所有之前买的没有时间看的书。

周末,一家人开着车,跑遍了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有时,只是在湖边的草丛中搭个帐篷,悠闲地读一本喜欢的书,看父子俩把风筝的线越拉越长,都会生出“岁月静好”的感觉。

4

我知道,这样的生活一直都是我想要的。

那些没有周末,不分昼夜的日子,真的让我错过了太多。为了生活,我们拼命赚钱,但是,往往为了赚钱,我们失去了生活。

有时候,舍得放弃,反而会得到更多。
成长很痛,它意味着你要撕开内心的层层伤疤,面对真实的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与父母和解,与过去和解,与自己和解。

其实,人生的路很宽,是我们自己不自觉的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

没有人的一生是康庄大道。当你的人生走到了死胡同,记得给自己转个弯。

来投个票吧:

投稿邮箱: tg@yrbaby.cn
- END -
本文为儿童心理课堂原创文章。如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无需联系;如需转载请在后台输入“转载”,须按文内要求获得授权。

欢迎投稿,邮箱:tg@yrbaby.cn
儿童心理课堂  有我陪伴,一起成长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回复 1 至 5 任意数字,查看热门文章


    关注 儿童心理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