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名垂青史的贵州好官

 

翻开黔史,奉旨到贵州履职的官吏络绎不断。郭青螺在贵州主政十年,对贵州做出巨大贡献……...





翻开黔史,奉旨到贵州履职的官吏络绎不断,百姓呼之“好官”者确也不少。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才高八斗的巡抚田雯离任时,有文称“泣送者百里不绝”。而田雯在著书评价入黔官宦时,却首推一人“明青螺为之冠”。他,就是名垂青史的贵州好官---郭子章,郭青螺。





郭子章(1543~1618),字相奎,号青螺,故郭子章亦称“郭青螺”。嘉靖21年12月25日出生于江西泰和县一个书香门第,隆庆五年(1571年)考中第三甲第二十四名进士。曾任都御史、贵州巡抚、兵部尚书等职。名如其人,郭青螺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勤勉的敬业精神给贵州百姓留下美好印象,并受到后世的追怀与景仰。

临危受命,收复播州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郭青螺被万历皇帝任命为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兼制蜀楚军事,与湖广川贵总督李化龙合力剿平播州杨应龙叛乱。







地处黔北的遵义,古称播州。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二月十二日至六月六日,明朝廷为平息播州土司、宣慰使杨应龙叛乱,进行了一场大规模战争,战斗持续114天,在遵义历史上,是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战争最终以杨应龙所率的14万士兵在朝廷24万官兵的八路夹击围攻下,全面崩溃败北,杨应龙自杀身亡。“平播之战”彻底消灭了盘踞播州八百余年、世袭了二十九世的杨氏土司。

之后,郭青螺又多次平定贵州苗、瑶起义,以功封兵部尚书、右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衔。



疏路筑城,督建城楼
万历二十八年,郭青螺班师返筑,组织人力物力,将甲秀楼督造竣工。名甲秀楼,取“科甲挺秀”之意,现在,步入甲秀楼可见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大好风光尽收眼底。





郭青螺在贵州主政十年,对贵州古代城镇基础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兴建龙泉、瓮安、余庆、湄潭四县城墙,修平越府、黄平州城,修思南、铜仁府城,修龙里、新添、兴隆、威清四卫城,增修石阡南北二月城,修茸贵阳钟鼓楼。省内诸多城郭都在郭青螺的关注下面目一新。





万历二十九年(1601)六月,贵州巡抚郭青螺路径施秉偏坡,来到美丽的舞阳河,却看不见一只舟楫,一打听,方知为诸葛洞所阻。偏桥,是楚黔交通要地。三国时诸葛亮出征云南,为运输军需,修通舞阳河航线,竣工后百姓为纪念他的功绩,建武候祠于西岸,中塑孔明像,诸葛洞也因此而得名。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石还本位,水归旧流,阻碍如初。郭青螺当即决定要再次打开诸葛洞,前后用了120天把三重滩全部打通。竣工那天,郭巡抚乘上一叶偏舟,顺流而下,来到镇远,写下七律诗《偏桥新河成放舟东下》。



郭青螺打通的施秉诸葛洞河航线



诸葛洞河航上的纤道遗址

郭青螺还在余庆筑雷公、赤土、正官三堰,将旱地变良田。今天,人们从余庆到湄潭的古驿道上,还可以看到一块石碑上有记载:1603年二月初,郭青螺安排一位“把总”坐阵木根坡筑路的故事。

兴教督学,修志铭文

郭青螺的故乡泰和县,明代属江西布政使司吉安府,这里民间书香气氛浓厚,是有名的才子之乡,使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影响。

在贵州任巡抚期间,郭青螺极力奏请多办社学,他主张多设学校,使一般家庭子弟都可入学,以造成“礼让之俗”。为确保朝廷给贵州学子的优惠政策不受外省人侵占,郭青螺主张以蒙童入学开始即建立学生档案,精心调配省内教学资源。兴教督学的举措,带动了全省的文化勃兴,在明清两朝的科举考场上,黔籍士人成绩斐然。

郭青螺一生读书不辍,他的著作当时犹存92种,约数百卷之多。在贵州期间,著有《黔草》、《西南三征记》、《黔中止榷记》、《黔中平播记》、《黔小记》等书籍,以及《东山》、《甲秀楼》、《飞云岩》、《洞鼓山》、《武侯祠》等诗作与碑铭。

在今天的黔南州福泉市葛镜桥,郭青螺告老回乡,路经此桥,甚为感慨,做《葛镜桥》诗一首:“麻哈江头锁碧波,知君两度布金多,三春重压雷霆吼,万里如从枕席过。涧底凭空连北斗,梦中了愿谢维摩。圣明许我东归养,酌酒平新问钓蓑”。郭青螺诗词底缊深厚,可谓下笔如有神。平越城岩石上隽刻的“神留宇宙”,洒金桥旁的“洒金夜雨”,贵阳龙洞堡的“见龙洞”尽显其扎实的书法功底。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郭青螺受赠欧洲传教士利玛窦修订的南京版的世界地图,将该图缩刻成书,并亲自做序。他从已知的传统地理知识出发,分析和评价了利码窦传播的地图学说,成为研究利玛窦世界地图的先行者。利玛窦是第一个将西方测绘技术介绍到中国的外国人。        

穿着中国宗教服装的传教士利玛窦(左)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五月,贵州大饥,六月定番地震,郭青螺疏请赈恤,诏赈贵州万金,以赈贵州饥民。据“余庆县志”记载,郭青螺还自捐俸禄购买山地,安葬流民,让流离失所的人在生命的终点有个安身之处。有资料证明,郭青螺后裔在贵州。现今分布于黔西、大方、金沙一带,其次子郭孔延的后代则汇入了布依族群。郭青螺后代繁衍的历史,印证了汉族和贵州少数民族的大团结,大融合。



在贵州期间,郭青螺著书《黔记》                  

茅台镇一酒厂为纪念这位好官特制的“青螺酒”

六十七岁时郭青螺只身回到江西泰和告老还乡,万历四十六年六月十七日(1618年)去世,卒年七十六岁。由于郭青螺的政绩与为人,贵州百姓为他造生祠七所,感其恩德。斗转星移,世事更迭,而郭青螺的影响仍有口皆碑,留下无数传奇故事。   
《故事贵州》第二十五期
摄影/王兴毅、网络图片  编辑:金菁        
《故事贵州》工作室  制作出品





    关注 故事贵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郭青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