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09期《紫荆树下》排演撷英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丹江两岸的紫荆花迎风怒放,摇曳多姿。许多游客举家来到紫荆树下,追寻一个传说,一个讲述“家和万事兴”“仁义礼智信”的美丽传说。...





责任编辑:杨贤博   刘  飞





纯正的中国味道浓郁的商州风情——新编商洛花鼓戏《紫荆树下》排演撷英

文/侯占良   图/叶书有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丹江两岸的紫荆花迎风怒放,摇曳多姿。许多游客举家来到紫荆树下,追寻一个传说,一个讲述“家和万事兴”“仁义礼智信”的美丽传说。

这些,缘于一台戏,一台新编六幕商洛花鼓戏《紫荆树下》。
说商州事,演绎商州风情
新编商洛花鼓戏《紫荆树下》,2013年由商州区文化馆组织创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次修改定稿,被省委宣传部列为2015年文化扶持项目,2016年6月正式由商洛山花艺术团组织排演。


该剧以流传在商州的民间故事《三贤哭荆》为素材创作。紫荆村的田家三兄弟父母早逝,大哥田忠仁将两个弟弟抚养成人,家业兴旺,和睦相处。三媳妇秋梅受西门柳氏唆使,看到大哥有病,想分家过自己的小日子,但因“紫荆不死,不能分家”的祖训难以如愿。为达目的,她千方百计弄死了象征家庭团圆的紫荆树,大哥被逼无奈答应分家。不料分家后,秋梅将地产输给了西门柳氏,光景一落千丈。秋梅后悔不迭,兄弟仨抱着紫荆树伤心痛哭,此情此景感动了天地,紫荆树死而复生,兄弟仨又和好如初。知府闻听此事,赐“紫荆三贤”匾额以示嘉奖……

该剧采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编创手法,着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人间大爱,充分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商州民俗文化(如商州皮影戏、东龙山狗娃咪、商州蓝印花布等),故事情节平中见奇,看点突出,感人至深。有评论家认为:“《紫荆树下》是乡村伦理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它以严峻而温存的姿态和面孔发出一声对乡土文明的呼唤和呐喊,唱响了一曲咏颂民族美好精神的赞歌……”



9月28日,精心打磨了4个多月的《紫荆树下》在商洛市影剧院正式彩排,不知从哪里得到信息的观众涌满剧场,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不少老人看得泪流满面,不能自抑……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一台戏的精采呈现,离不开整个团队的艰辛和努力,《紫荆树下》亦然。该剧导演徐小强,是国家一级导演兼编剧,其“业严”更是闻名圈内。徐导年过七旬,身患糖尿病,每小时吃一次饼干维持体能,导戏时不允许演员一招一式、一颦一笑有丝毫的瑕疵。戏里,大媳妇打三媳妇的一个动作,为达到爱中有恨恨中有爱的效果,挥打不下10次。“福寿爷”虽然是个小角色,总共只有两句台词,但为了演出质量,徐导先后换了11个人。演皮影的娃娃也换了好几茬。

作曲辛书善乃商洛花鼓传承人,国家一级作曲。76岁高龄的他亦患有糖尿病,和徐导一样以饼干为食,酷暑天坚持教唱、练乐。

“男一号”李东桥,二度梅花奖得主,素有“秦腔王子”之称,誉满国内。每次排练,其严于律已、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让同台的青年演员充分感受到“戏大于天”的演艺真谛。排练期间,李东桥去北京开会,回到西安家门未进便直奔商州;到铜川开会,当晚从商州出发,开完会即刻开车返商,凌晨3点多上床稍睡,一大早准时参加排练。戏里三兄弟跪拜紫荆树的表演,赢得了广大戏迷经久不息的掌声,可是鲜有人知,50多岁体形偏胖的李东桥坚持不戴护膝,大热天里一遍又一遍地在为青年演员们作示范。

商州本土的女演员周淑引已经退休,对艺术的痴爱使她欣然加盟《紫荆树下》演出团队,并在排演中率先垂范;原商洛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陈淑敏饰演的王婆戏份不多,但她小角色大演绎,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好戏费钱。据悉,《紫荆树下》正式启动以来,为筹集经费,经办人受尽了艰难,目前还是靠借贷支付布景、服装,灯光等大额费用,才把戏搬上舞台……

《紫荆树下》的三个亮点

亮点一:国家级艺术家根植最基层民间院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代表着陕西戏剧的最高水准,徐小强、李东桥无疑乃陕戏翘楚。而承演《紫荆树下》的山花艺术团则是由业余戏曲爱好者组建的最基层的民间表演院团。专家与业余演职人员混搭,“一个锅里搅勺把”同台演戏,既可显著提高业余演员的演艺水平,亦能促进群众文化向更高层面的发展与提升。



亮点二:“非遗”的传承和再发展。《紫荆树下》里展示的商洛花鼓,商州道情音乐均为国家非遗名录,商州皮影戏、商州蓝印花土布、东龙山狗娃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商州独特的文化标签。对于它们的传承和再发展,可促进商州文化旅游产业迈上新的台阶。



亮点三:浓郁的商州风情。整台戏除个别演员外,大部分演职人员都是商州籍贯。剧中的黑龙口、麻街、三贤等商州地名以及商州的民间传说,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此文于10月13日刊发于商洛日报








    关注 人文商州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