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大湖上蒲草香

 

提起麻大湖的蒲子、蒲编,湖区人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山东省滨州市最具社会责任感微信公众号句点论策作品
提起麻大湖的蒲子、蒲编,湖区人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不论池塘还是沟汊里,到处都能见到蒲子的身影。

蒲子虽不及芦苇那样笔直挺拔,风姿绰约,但它却能靠着自己的毅力,顽强地向上挺着长,犹如美女飘逸的秀发,绿绿的,扁扁的,特别惹人喜爱。

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一株株刚从水底钻出来的蒲苗儿,随着湖水的波动,在水下摇曳,稚嫩而纤细的腰身,显得格外婀娜多姿,妩媚动人。
每年的春末夏初,蒲苗儿夹心处就会长出嫩嫩的、黄黄的蒲薹。这时的蒲薹最好吃,鲜嫩而清纯。用它做的“蒲薹鳝鱼汤”,曾经是湖区人招待贵宾的美味佳肴,从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地方名菜。由于近年的过度开发,麻大湖的蒲子几乎见不到了,因此也就很难再吃到这道正宗的湖区菜了。
到了炎热的夏天,密密麻麻的蒲子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池塘和沟汊。要是下过一场大雨,那飘逸的“长发”,就越发诱人,更加浓绿、鲜艳了。

随着雨水的不断增多,整个湖区的水面变得又阔又深。这时的蒲子、蒲根儿,也开始长高变粗。清澈的湖水里,一群群小鱼儿一会儿游到这里,一会儿游到那里,玩儿得好不惬意,它们早已把蒲草当作捉迷藏的迷宫啦!
转眼就到了丰收的季节。金色的秋天,到处一片金黄,蒲子也已经成熟,人们开始下湖收割。那时,生产队都会选派一些身强力壮、会撑溜子的人下湖割蒲子。现在想来,撑着溜子割蒲子这个活,一般人还真干不了。
我本家一个大爷,当时六十多岁了,个子高高的,身体特别棒,他经常请缨撑溜子割蒲子。我从他那里得知,撑着溜子割蒲子,每个人必须带上长短两把镰刀。主要用长把的镰刀伸到水里,一镰一镰地使劲割。割的时候不但要用力,更主要的是要用巧劲儿,不然的话就会前功尽弃。因为蒲子主要的还是要用它的蒲根儿部分。一旦从半腰割断,那就把蒲子割瞎了,损失就大了,因此割蒲人都会特别珍惜蒲根儿的完整。
从吃过早饭到太阳落山,割满一溜子蒲子,要用七八个小时,大约在三十到四十把子左右。把溜子杆儿(溜子两边的舷板儿)几乎压平水面,方可打道回府。割蒲人一篙一篙地撑着溜子,艰难地前行。如果遇上刮大风,那可就惨了,溜子不仅走不了,而且还会在原地打旋儿,甚至停滞不前。割蒲人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调转船头缓缓而行。
这样,蒲子就被一溜子一溜子地运到队场里。生产队里再安排妇女们,按蒲子质量的优劣或按个头儿的大小,分成一小份儿一小份儿的,然后通过“抓阄”的方式,分配到户,由各家自己去晒。

一年的蒲子就这样收割完毕。

现在麻大湖的蒲子几近绝苗。即使有,也是这儿几棵,那儿几簇,稀稀拉拉的,很不起眼。不经常下湖的人,还真难以找到。
麻大湖的蒲子虽然少了,但湖区的蒲编工艺却没有丢失,并一直在民间发展壮大。看着运送蒲子的车辆从外地向湖区运蒲子,心里不免有些悲凉。遥想多年前,这个季节该是湖区收割蒲子的时候了,一幅幅湖区收蒲的图景不禁又在眼前浮现......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魏立永,博兴县老湖滨魏家村人。山东省自学考试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现为锦秋街道清河学校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爱好古诗词和楹联。
魏立永先生作品欣赏
赏麻大湖美景 品麻大湖楹联

麻大湖的记忆

众志成城同筑梦

故乡情思小清河

最美不过家乡水

水调歌头·重阳

麻大湖│又到芦苇收割时

句点论策微信公众号
(jdlc2016)


    关注 句点论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蒲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