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了两千多年的井底之蛙,其实很快乐

 

每一种人生态度无所谓好坏,关键是适合自己。人的痛苦和纠结大多来自于拥有太多和自己的能力、机遇不相称的欲望。...







我接触传统文化,特别是佛学有些年头了。40岁之前,我把老祖宗的智慧当文化、当哲学来学,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可自从去年人届不惑,开始明白传统文化不同于世间的任何学问,不是能够背诵几段经论就代表你有所得。从那时起,我开始打坐实修,也有意无意在生活中应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去解决遇到的问题。

记得是在几天前吃早餐的时候,和孩子妈聊到社会上有些人安心于自己的小天地怡然自得,我心里竟说不出是认同还是不屑。这时,孩子妈放下餐具停顿了一会,有些得意的对我说,“我有个观点,你听了都会不得不佩服我。我觉得一只待在井里的青蛙比到井外面找不着北的青蛙更快乐”!孩子妈的这个比喻其实并没有打消我心中的困惑。但是,她的这个比喻却引发了我试图用传统文化的智慧去寻找答案的念头。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秋水》,距今已经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井里青蛙和井外的青蛙其实代表了人生的两个选择。一端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井口那么大的天就是全世界;另一端是一往无前永不满足,用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填满自己的人生。这两种人生态度到底谁好谁坏,这个看似简单的选择,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其中挣扎和煎熬。

其实,每一种人生态度无所谓好坏,关键是适合自己。人的痛苦和纠结大多来自于拥有太多和自己的能力、机遇不相称的欲望。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平凡。总是被别人的成功打破了自己的内心平静。

假如我们就是井里的那只青蛙,名字就叫青蛙甲。有一天小青蛙听说自己的小伙伴青蛙乙已经爬到外面去,还混得有声有色。他开始明白了外面的天地远比自己看到的大。如果按照传统的两个极端的思维方式(非此即彼,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的边间),青蛙甲有两个选择,一是自我设限,“我从小拿点都不如青蛙乙,还是待在井算了,爬也爬不出去”;而是自我催眠,“青蛙乙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长得好看点,他行,我也行”。结果呢,分三种情况:一是爬出了,达到青蛙乙的高度,甚至比青蛙乙更好,然后两只青蛙相互攀比;二是爬出去了,没达到青蛙乙的高度,于是青蛙甲每一天都生活在不满足中,一点都不快乐;三是没爬出去,开始后悔当初的冲动。

那如何才能在知足与进取的平衡中有一个相对快乐的人生呢?我们仍需要从两只青蛙的态度出发去寻找答案。很显然,两只青蛙的人生态度可以概括为消极无为与积极有为两种。如果那两只青蛙能够明白“不尽有为,不住无为”的道理,能够用无为的心态做有为的事,结果会如何呢!

同样青蛙甲听到青蛙乙爬到了外面。由于它懂得用无为的心态做有为的事,它于是开始这样想:外面的世界很大,我的力量不确定,小伙伴青蛙乙能做到的事不代表我能做到,也有可能我会爬得比它更远。我只管尽最大努力往外爬,不跟任何青蛙比较。

于是青蛙甲开始往外爬。此时,尽管青蛙甲做的是同样的事情,但由于心态的改变,他的心情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他的心里没有任何或大或小的目标再限制他(无为),它把所有的精神和力量都专注当下爬的这个动作中(有为),它把每进步一点都当成是此生的最大高度,他的每一天都充满满足和喜悦。


    关注 传统文化与生活智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