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月·阅】剧推影推 Der Krieg 来看德语电影吧

 

战争在二十世纪似乎是德意志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二战结束后人们迎来了所谓的和平,冷战也...



战争在二十世纪似乎是德意志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二战结束后人们迎来了所谓的和平,冷战也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德国电影业蓬勃发展,战争,自然成为了电影的重要主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德国电影,看看战争背景对电影的奇妙影响。

铁皮鼓 Die Blechtrommel




1979年上映 142分钟

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但泽三部曲”的第一部,诺奖得主君特·格拉斯代表作改编的同名电影作品

本片以黑色幽默的虚构故事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历史。主人公奥斯卡选择了不再长大,保持着他一尺三的身高,他的铁皮鼓点像是在嘲笑这个世界,能够震碎玻璃的尖叫捍卫着他的内心世界。



成长,爱情,死亡以及战争都在观众面前展现出一种动人的壮丽,在人们心底积淀出一曲动人的绚烂。影片中的人生是一种怪诞思维下现实世界的况味百态,它用隽永的镜头语言为我们编制了一曲人生的咏叹调,让生命的价值浩然荡气的贯穿于铁皮鼓的始终。
无耻混蛋(Inglourious Basterds)


2009年上映 152分钟

好莱坞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2009力作,8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

黑色幽默与商业片的结合,以不一样的角度抒写二战的记忆。

影片别出心裁地将主角设定为一个纳粹,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形象,风风光光出场的更有可能落得一个狗熊下场。不再有好人不死、精神长留之类的闷雷哑炮,大家都是戏的一部分,演完就撤。

若是纳粹的加害看做人类蒙蔽理性后的情绪宣泄,正义冠冕堂皇。究竟谁才是“无耻混蛋”,这个问题令人深思。
钢琴家 The Pianist



2002年上映 148分钟

第5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影片。犹太人导演波兰斯基倾注童年真实经历,改编自真实事件,近乎冷峻的半纪录片式手法突出“真实”而使大量屠杀史实的残酷毫无修饰地深入人心。冷酷镜头中不失最后的人性温暖,讲述一个钢琴家华沙街头偷生故事。

Walk, don’t run.” 这正是导演的父亲亲口告诫儿子的话。没有哀歌,没有颤抖,却拍出那个时代深刻的荒谬。
浪潮 Die Welle
2008年上映 106分钟

以1967年“第三浪潮”为原型创作。

“当我们悠久的信仰崩塌消亡之时,当古老的社会柱石一根又一根倾倒之时,群体的势力便成为唯一无可匹敌的力量,而且它的声势还会不断壮大。”

“独裁统治”课堂上老师提出的为期一周的独裁实验,从最初的玩乐心态到逐渐沉湎于名为“浪潮”的组织。文明与独裁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归属感源于脆弱,人类渴求同质化,在不知不觉中从文明社会堕入纳粹集权,令人胆寒。

       Marco:“你为什么这么反感浪潮?”
Karo:“Marco,睁开你的双眼吧。浪潮正在扭曲的壮大起来。”
窃听风暴 Das Leben der Anderen


2006年上映 137分钟

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

 “人类不可能获得自由,除非他知道自己是受制于必然性的,因为把自己从必然性解放出来的努力虽然不可能是完全成功的,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赢得了自由。”

《窃听风暴》讲述的正是人性极权主义制度下挣扎的历程。东德国家安全局特工在他的监听剧作家工作中发生了令人慨叹的改变。在最黑暗的核心地带,也有光明的种子,因为人性是如此顽强。

初秋的九月每一天都是忧郁的

那些笔直的小树向着天空
就像爱情一样茁壮的生长着
头顶是湛蓝的天空
天空飘着一朵棉花般洁白的云彩
而只要你心中有信念
它将永远不会离你而去
       厚重,在沉重之中不失最初的人性,像是黑暗中最后还有远方的路灯。

来看电影吧。
图文/学习部 蒋楠 李濛

编辑/宣传部 李元昊


    关注 RUC外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