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因为它,这个村的村民永续青山绿水

 

博闻通识,有品、有趣、有态度。生活在城市里,也常去农村转转,可是,很多村庄已没了儿时的记忆。所幸,在社会变迁...



博闻通识,有品、有趣、有态度。



生活在城市里,也常去农村转转,可是,很多村庄已没了儿时的记忆。所幸,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仍有一些可爱的村庄,延续着自己固有的灵魂,让你留恋忘返。南安紫山村,就是其中之一。



风景如画的紫山村。陈贤昌 摄


紫山村护林员在察看村中古树生长情况。陈贤昌 摄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福建省南安市英都镇紫山村,就有一棵大榕树。这棵榕树有600多年的历史,树高30多米,树干需8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环抱。榕树叶子常年翠绿,外形就像一把伞,守护着紫山村的一方平安。

“有时候绕着村子走一走,树叶随风摇曳、沙沙作响,就像在跟我打招呼。”紫山村老人协会会长黄献财抚摩着榕树下的石碑深情地说,“我们村与树的缘分就是从这棵榕树和这块石碑开始的。”

世代传承守护一方绿色



相传,紫山村的祖先于明朝由河南入闽,看到此处风景迷人,山清水秀,便在这棵榕树边筑室而居。在榕树的庇护与族人的辛勤劳作下,紫山村日渐繁荣。而与家族一同兴旺成长的大榕树,也逐渐成为紫山村团结兴旺的象征。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榕树已长成了参天大树。传说,一天乾隆皇帝微服私访路过此地,遭遇山寇抢劫,慌乱中来到紫山村避难。乾隆皇帝日日在古榕树下与村民聊天体察民情。他对村民说,这榕树枝繁叶茂意味着紫山村会兴旺发达。乾隆皇帝走后,便命人在榕树下立碑,告诫村民及其子孙后代一定要好好保护榕树。

“石碑立于乾隆二十七年八月十五日,由官户公立。官户公立的意思就是说是官府和民众共同设立,且碑文内容是报官府备案的。”黄献财介绍说。

石碑虽饱经沧桑,但碑上的文字依然清晰可辨:“溯我祖先奠居山母头之麓,山员(圆)而文形如覆鼎金,上下四旁不可毁伤。兹公议立碑,此山前后左右暨福庭、枫脚、宫林不动一锄,并风水荫树不许私砍。犯者公罚,违者呈官究治。”

石碑设立之后,乡亲们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把它当成了村民的行为准则。久而久之,爱树护树的基因融入紫山村民的血液,村民们都自觉加入保护树木、维护青山绿水的队伍中,有效保护了生态资源。

“村里有许多榕树、枫树、重阳木,树龄都在百年以上。”黄献财骄傲地说,“爱护树木是先祖的遗训、村里的规矩,也是村民的共识。我们就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着这片树林。”

私砍树木者必受重罚



山峦叠翠、树木葱茏,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上,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照在脸上,让人心旷神怡。靠山吃山,紫山村的村民们在守护一方绿色中,也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与馈赠。

紫山村的村民利用山区优势,大面积种植杂交水稻,出产大量优质大米,远近闻名;同时利用沿溪杂地种植岩葱,香甜可口,是优质的蔬菜;又在山坡上种植笋竹,可制大量的酸笋,味道酸甜,开胃助消化,营养丰富。

爱山、护林,这是紫山村不变的村规。几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紫山村人在大榕树下给孩子们讲述石碑的由来和保护树木的意义。“就是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村都没有人敢打古树的主意。”回忆往事,黄献财不禁激动地提高了嗓门。

记得上世纪60年代,村里有户人家想要修建房子,却苦于没钱购买杉木。于是,趁着漆黑的夜晚到山后去盗采杉木,不想还是被村民发现了。这还了得!村里的长辈们立即把村民召集起来,讨论处罚方式,最终盗采杉木的男子向村民忏悔,并受到了游村示众的处罚。从那以后,村里再也没人敢私自砍伐树木了。

“石碑上的条款清晰,内容浅显易懂,操作性很强。谁家需要动用树木必须事先申请,并在其他荒地补种树苗。凡是看到有的孩子攀折了树枝,乡亲们都会上前阻止,保护树木的意识已经在我们的心里深深地扎了根。”紫山村党支部书记黄万得表示,爱林护树的乡规民约充满了凝聚力,也让村干部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绿色发展永续情缘



“啥事都得按规矩办,爱树的规矩传承了几百年,不仅守住了绿色家园,还守住了乡愁。传承到现在,将来也要一直传承下去。”黄万得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保护生态,如何使环境优势转化为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力帮手,这些问题成为摆在紫山村村民面前的现实问题。

黄万得告诉记者,为防止外人盗伐古树谋取私利,村委会一方面制定了“保护森林资源、严禁乱砍滥伐”的乡规民约,进一步强化村民的护林意识和警戒意识;另一方面成立了护林队,配备两名专职护林员,加强对村庄所属大小山包树林的巡逻养护工作,对自然枯死的树木进行补苗,让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如今的紫山村山清水秀、古树参天、风景迷人,被评为南安市“美丽乡村”。

“我们紫山村村民利用山区优势,在山坡上种植笋竹,并加工成口感极佳的酸笋,远销省内外。”黄万得高兴地说,借助优越的生态环境,紫山村以南安“全国生态县”发展理念,筹划发展乡村旅游、绿色农业加工、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村民不仅成为良好环境的守护者、推动者,也成为绿色发展的受益者。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站在紫山村中,依山而建的房屋错落有致,云烟缭绕中山峦连绵起伏。一条清澈的小溪从村中静静流淌,与参天古树、平坦的梯田相映成趣。诗一般的意境、画一般的色彩,如同一幅美丽动人的油画。敬畏自然、爱护环境,紫山村村民们用爱续写着人与树的不解情缘。(本报记者 陈金来 通讯员 陈贤昌 卓金发)
乡规留下“金山银山”
守住一片绿水青山,换来无尽自然馈赠。勤劳纯朴的紫山村人,世代传承保护树木、保护自然的乡规民约,像爱护孩子一样守护家乡的一草一木,像保护亲人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在这里舒展延伸,让生态文明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永续发展的基础,奏响了“村美、民富、人和”的动人乐章。

探访紫山村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村中的老人个个都很健康乐观、开朗热情,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古榕树下,几位老人守着历经岁月沧桑的石碑,时而回忆先祖的遗训遗规,时而闲谈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时而憧憬明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俨然又是一处风景。笔者心中也暗自佩服紫山村先祖的远见卓识,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紫山村可以卖特产、卖风景,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将继续引导村民发展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产业脱贫致富。”黄万得说起未来的发展充满自信,“我们在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的同时,要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村民生活过得更加美好。”

在流连于紫山村美轮美奂的风景,陶醉在这一片绿色的同时,我心底产生一丝焦虑。现实中,一些地方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无节制地对森林草地砍伐破坏,许多林草遭到毁坏、河流遭到污染、动植物生存遭到威胁……在老百姓向往环保、向往绿色的今天,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绿色环境做些什么呢?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任何发展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唯有守住绿水青山,才能留住“金山银山”。(艺荠)
专家点评
  紫山村的大榕树承载着村民们向善向上的希望,折射出村民们遵规守则的质朴心愿。这颗大榕树和石碑伴随这个小村庄走过了几百年的岁月,铸就了历久弥新的村规文化,沉淀为村民口耳相传的规矩,引导着全体村民成为爱山护林的忠诚守卫者。保护树木、爱护环境不仅为村民带来了精神层面的愉悦,也使得村民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这充分证明紫山村石碑上镌刻的并不是可以被遗忘的古训,而是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行为准则。这个故事再一次告诉我们,坚守按照正确价值取向制定的村规民约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紫山村天人合一的美景就是最好的例证。

作者: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副主任 宋伟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见人 见物 见生活
学习,应从其文化开始……
泉州市新海路闽南文化保护中心新媒体工作室
执行:彭建文,  资深记者,文化工作者, 自由撰稿人  


微信号:Minnan-culture



    关注 闽南文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