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 5

 

我们都是到世上匆匆一走的过客,在这短暂的时光里,我们彼此相遇,有的一笑而过,有的可以停下来聊一聊,有的可以坐下来聊一聊,有的则是擦肩而过。在这些过客中,若有回头能多看你一眼,甚至能回眸一笑,这样的过客,你能回味一辈子。...

少年 5
1953年我正式开始进学校读书,小学在我们弄堂后面,离家大约三、四百米的距离。学校的校长姓杨名云光,因此学校的名称是“云光小学”。这是一所私塾学校,由校长夫妇、校长的弟弟及另外聘请的几位老师组成。1956年公私合营后,学校也被国家收购变成公办学校,并且迁校到虹口区,并改名为“阳光小学”。

进入小学后,我每年都被评为好学生,当时对荣誉很是重視,对每一个被评上的好学生,学校都为敲锣打鼓的把奖状亲自送到家里,并把它贴在牆上。嘿嘿,在小学那段时间我也算是弄堂里的风光人物了。

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我喜欢画画,临摹着宣传画的人物,用铅笔胡乱的在纸上画着。星期天休息时,我会一个人步行二个多小时到南京西路的上海美术馆在看展览,看到有人在临摹作品,我也会拿着画板坐在地上象摸象样地画着,有时也会有人过来帮我指点一下。有一次我在画一个人物时,曾经有一位老先生对我的画作进行指导,他给我说了很多,我记得最牢的就是在画人物时嘴角一定要画得深一点,我照着他说的做了,果然纸上的人物精神多了。每次去展览馆,我总会买一点纸张、颜料等。有新的宣传画出来后,在展览馆总会有象明信片大小的小宣传画出售,我总会把它们买回家,当作临摹的对象。有一天,在马路边我看到有人在画照片,感到很好玩。他是把照片压在毫米格子的玻璃板下面,要画的图纸上也布满了小方格,这样依样画葫芦的就可把照片上的人像画出来。我也就去买了毫米格子的玻璃板,画我自己的头像,但画出的人就是不象我。我也画过国画,浪费了不少宣纸。我会把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作品收藏起来,订成一册,经常去翻开看看,看到自己的绘画有进步,心里很是高兴。我的那块画板一直带到杭州,后来由于忙于工作,也就没有时间去画了,画板也就废弃不用了。从小学、中学、电校,一直到杭州的单位里,每期黑板报的美化都有我的劳作。由于时代的不同,如果有现在父母这样关注着孩子的成长,或许我将是另外的一种生活状态了。




看小人书


我的另一个爱好就是看书,儿时非常喜欢看小人书,《水浒传》、《三国演义》,《岳飞传》等小人书都看了好几遍。在书摊上一坐可以几个小时,看得津津有味。网上下载的这张小孩看小人书的照片,听说是一位老外拍的,真要感谢他。照片中那种书摊的环境,小孩看书时那种投入、神态,以及小孩的那种装束、发型,活龙活现地展现了当时我们孩提时代的生活状态,看着很是亲切。

进入上海四平中学读初中后,由于从我家里到中学要沿上海和平公园绕一圈,而直接从和平公园的东门进、西门出,则可以少走很多路,因此我就买了一张公园月票,每天上、下学都从公园里走。和平公园内有一座阅览室,领一张书卡后可以在阅览室内看书,也可以把书外借回家,因此在读初中这段时间,我的大部份课余时间都是在这里度过。当时看过的长篇小说有《红日》、《铁道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烈火金刚》、《西游记》、《水浒》等等,只要有新书出来,我都会借来看。由于在家里不用我做家务活,另外学校布置的回家作业也不多,因此有很多空闲的时间,整天捧着一本书在看。当时的记忆力还真好,有一次我看完了《烈火金刚》这部长篇小说,拿起书的目录,我竟然能把全书的内容记得清清楚楚。


    关注 老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