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生活累了,就去大理东莲花享受静静时光吧.......

 

探访“古道名邨”东莲花村  大理巍山县东莲花村坐落于红河支流米汤河畔,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是典型的回族村落。...





探访“古道名邨”东莲花村



大理巍山县东莲花村坐落于红河支流米汤河畔,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是典型的回族村落。这里民风、民俗浓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东莲花村的古建筑以清代、民国年间建筑较为集中,目前有30余处具有独特建筑风格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非常完整地反映了当地的传统文化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



有的朋友会问,为什么叫古道名邨?这里我有必要解释一下。单从字面解释是,古旧的道路上的著名村庄。东莲花村是茶马古道南线的重要驿站。东莲花村的马帮更是久负盛名。



据考证,民国年间,全村共有大马帮7支,知名马锅头7人,骡马350余匹,马脚子(赶马人)100余人,往来于省内外及东南亚各国,互通有无。那时,东莲花村家家养马,户户经商。村内,马帮、马锅头云集,来往商人如织,经济活跃,市场繁荣,被喻为“小上海”。马帮文化是东莲花历史文化名村中最具浓墨重彩和独有魅力的一笔,云南茶马古道研究会会长张宝三就曾提笔为东莲花村题下了“古道名邨”四个大字,从某种意义上说,东莲花就是一个马背上驮出的村庄。因此称东莲花村“古道名邨”是名副其实。



东莲花村由于古村落风貌保存完好、古风犹存,伊斯兰民族文化风情浓郁,于2008年底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批准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该村至今不仅完好保存着建于近代的5座碉楼,具有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等式样特点的古民居28座,还完整保留了回族村庄风貌,在宗教、古建筑、民族饮食、回族风情习俗等方面保存着丰富浓厚的传统文化。

东莲花村清真寺


东莲花村清真寺礼拜堂


马如骥旧居即马家大院,是东莲花村古建筑群当中的典范,特色是“一碉、两院、三门、四阁、五堂、六天井”。它采用“六合同春”的布局,东西耳房、厅房同南面的主照壁构成南院的“三坊一照壁”,主房、东西厢房、大门和角楼则构成北院的“四合五天井”。





打开厚重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四个刻在大理石方框的大字“世守清真”,显示了主人虔诚的信仰。



马家大院的主人马如骥,与原国民党军界要人白崇禧有朋友之交,白崇禧在蒙化县视察期间,赠送给马如骥照片一张作纪念。要说马如骥与白崇禧的朋友交往,还得从茶马古道上马帮兴旺、生意兴隆、民族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说起。30年代后期,云南军、政要人龙云为抗日筹集军饷与驻邻国安南(现越南)的法国商人有贸易往来,为了做好跨国贸易,龙云在全省马帮商队中精挑细选,组织自家运输马帮。蒙化就有马如骥、马翰文等数10名年轻、精悍的马锅头被选中。



龙家马帮商队组建后,一般是从茶马古道重镇蒙化组织货源走昆明、过百色、进桂林、出安南,做跨国贸易。返回时,一般把洋货运到昆明转道蒙化。



1931年,这支商队途经广西时,恰遇白崇禧在桂林为老母做寿辰,马如骥等全体回族赶马商人被邀请在白府做客,席间白崇禧为能和远道而来的穆斯林商人共进晚餐而赶到十分高兴,并声称自己愿交来自蒙化的精名能干的民族商人做朋友。



从那时起,蒙化马帮因交上了白崇禧、龙云这样的朋友,名声大振,生意越做越大,马匹越来越多,为蒙化地区形成滇西马帮、物资集散地、蒙化城成为茶马古道重镇,东莲花村成为茶马古道驿站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家大院虽然经过岁月侵蚀,但院落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精心装饰的门楣还是匠心独具的花窗,尽管经过了多少年的风雨,依然令人感到当年的气魄和独有的魅力。



在马如骥大院的二楼,那藻井的彩绘今天依然清晰美丽,有彩绘《三文笔》、《阿文学校》、《鸡足山庄严塔》、《上海街景》。特别是彩绘《上海街景》,被专家视为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它不仅惟妙惟肖的再现了当年十里洋场上海滩的风华,还体现了马帮商人的开放胸襟和开阔眼界,体现了对现代化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马家大院的精美,还往往在细节当中展现。迄今仍有淙淙碧水的古井,井栏四周雕刻美丽的折枝花卉;就连本来不起眼的马厩后墙墙砖上,也刻有“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的诗句。





  交通:永和东莲花村东距关巍公路1.2公里,南距县城25.5公里,北距下关29.5公里。

来自:名城巍山

整理:大理电视台


大理工会

微信ID:dlzzgh



1.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2.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大理工会



长按二维码关


    关注 大理工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