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葵花白吖课堂:解析女友谈话的“钓鱼”心理

 

放虾饵钓鱼,虾饵引虾而至,而渔者因无鱼不悦而归...

本文由文人雅士俱乐部首席部长兼又鸟技术部最高负责人兼说得有理传媒集团董事会主席独家发表本文由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女士独家提供素材与活体实验对象
W:“我觉得今天的米饭看上去特别好吃。”M:“行,那就吃米饭吧。”W:“你不知道我爱吃馒头么!你都不懂我!”M:“。。。。。。”W:“不吃了,我去哭了!”M:“谢特。。。”W:“你刚才说什么?你在说一遍!这日子没法儿过了。。。。”

在上述谈话情景中, W为女士代号,M为男士代号,话题以W表达开始,也使W思维方式成为事件发展的贯穿方式,所以,研究需要以W谈话为重点与切入节点,如案例可见,W谈话内容按照逻辑段位可分为3份,即
1.对眼见客观事物的主观阐述2.对谈话结果的主观评价3.对刺激性言语的主观联想
在一切提问者的心理学分析层面,其提问的生成因素主要为对客观事物的疑惑以及对未知答案的探求两者。前者为人类思维运作与认识世界的心理本能驱使,具有一定的客观执行性,后者则是在疑惑心理层面下的二次主观求知,带有主观色彩与特定答案的暗示性索求色彩。如例,在案例情景中,W在隐形询问午饭问题时,主观的索求性答案为“我懂你,你爱吃馒头。”除此之外,M所回应的任何合理答案都将必然不能达到提问者的满意和认可。 另一方面,在案例情景中,M与W不同,其谈话地位处于被动,因此,M的谈话逻辑起点由W的第一句话开始,“米饭很好吃”成为 M思维驱动的主要因素,在接受话题启示信息后,M经过简单的直接逻辑生成,得出“今天吃米饭”的话语反应。于是便自然形成了由于谈话起始方的错误前提暗示导致回应方得出非订制答案的矛盾事件。我们可以把这种希望用错误前提强制得出偏向结论的心理状况形象的比喻成“钓鱼心理”,即放虾饵钓鱼,虾饵引虾而至,而渔者因无鱼不悦而归。

在活体实验中,我们冒着生命与感情双重危险,试图对“钓鱼心理”的产生原因和逻辑构成加以探索,但遗憾的是,从活体实验者的女士身上,我们并没有得出一个恰当的结论,在两个情绪相连的个体之间,逻辑对错或者根本就是扯淡,又或者更多时候,反应方只需要多一弯的逻辑思考,即可化解,而如何使W保持“钓鱼心理”此类幼稚可爱的思维方式,才应该是M真正的人生哲学和快乐所在。

注:献给所有被女友“钓鱼心理”困扰的广大男同胞,祝大家幸福!!


    关注 职场小白吖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