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口授》随堂笔记

 

录音编号004-2016年4月13曰说明:(黑色字体为原文,红色部分为师父讲解)计数而念,少则二...



录音编号004-2016 年4 月13 曰

说明:(黑色字体为原文, 红色部分为师父讲解)

计数而念, 少则二十一遍, 多则三百来遍, 随正座的长短而定 。 最初即貌似趣入善行的表现, 实在是不知修持的证据 。如云: “此复初修, 若时长 久, 易随掉沉自在而转 。此若串习, 极难医改, 故应时短, 次数增多 。有欲修心, 即便截止, 则于后次, 心欲趣入 。若不尔者, 见座位时, 即 觉 发 呕 。”

我们从一开始, 不要变成处处碰壁的教油子是无比重要的 。

(念的时候, 最少二十一遍或七遍或三遍, 一圈、二圈、三圈都可以 。修任何法, 刚开始时间短一点, 次数多一点 。如果闭关三、四个小时会受不了, 可以半小时一 次比较好, 习惯以后可以长一点 。时间太长容易糊思乱想, 生不起正知正念, 心会 沉掉, 这样会变成习惯 。比如有些人做功课的时候, 一边讲一边做, 精神集中不起 来 。时间短点能力大些, 心用正念正知去做最好 。

有些人刚接触佛法时很激动的,好像度母和观音菩萨从天而降一样,自己表现 得以前很有习气的样子 。但佛法越学越深奥时学不下去了, 因为环境不是你想象的 那样, 自己认为碰到一个师父就好像是去了西方极乐世界一般, 其实并没有那么容 易, 会有很多的障碍, 这样很容易退却的 。应该慢慢地学, 学到一点做一点, 以后 会很了不起的。不要只是学,不去修,或者只是听听而已,学了七八年佛法也没有 什么作用,还连自己的戒律都保不住,那白学了嘛。所以,先不用太急,慢慢地学 好。

如果沉掉不去掉,你的修行不会平静下来。沉掉习惯后,心是控制不到的。学 现观、中观时心控制不住并不可怕,学了道次第以后都控制不了你的心,那佛法对 你已没多大作用了, 控制不了的原因是你的心太散乱了 。沉, 就是太集中了以后想 睡觉 。有些人一看书就打哈欠, 有些人是在看书, 但心已到了别的地方去 。心要集 中一点,不要散掉。也不能过于集中,很容易困下来的。如小鸟握在手里,太紧小 鸟命都没有, 太松的话, 小鸟又飞走了 。不松不紧, 才可保住它的生命, 它也不会 逃走。养成习惯以后,改正很难的,现在开始要慢慢的培养,这辈子能做多少做多 少, 以后还会想去修 。

开始一、二次很认真, 第三次身体受不了, 心烦起来, 怕了, 所以要轻松地修 。 佛法把你的心弄怕的话, 那没有办法救了, 如大海着火, 水也没办法救得到 。如果 佛法变成你开玩笑的工具、挣钱的工具、骗人的工具太可怕了,这不是正规的修行 者 。佛法要用在你的身口意上面,以前自己不好的习惯把它改掉,这样法就变成药, 不是毒 。

修行佛法,开始时控制好,慢慢做非常好。比如两个人开始认识时客气点,别 太熟悉, 大家客客气气的下去 。如果一开始太熟悉, 大家很容易吵起来, 以后没办 法改的, 这就是缘起 。所以开始就先控制好烦恼, 以后和任何人接触都融洽 。 皈依的修持结尾, 怀着殷切的心称念(发自内心的想, 嘴巴上如是念):

皈依上师三宝! 祈请诸尊加持我的心续!

尤其祈请加持迅速地生起三士道次第!

(心目中修三士道的心要生起来, 修下士道共同的内容, 修中士道共同的内容, 上 士道的内容也要修成, 速极速极修成, 求上师和佛菩萨加持我, 发自内心念三遍 。

随应时机, 念七遍或二十一遍等 。

(下面是归依的好处)由祈请殊胜的福田三宝之力, 有着于内心上生起下面所出所缘法类的特别意

义 。(归依, 修暇满的人身, 修行任何法都请求佛菩萨加持 。学习是不容易的, 以 前高僧大德们写书的时候要顶礼。顶礼就是归依,佛菩萨加持我,我佩服您身口意 的功德, 依靠您的功德, 我的文章肯定写得好 。以前高僧大德们翻译时也要顶礼、 归依、祈祷 。所以, 翻译、著作时动机必须弄好 。前面你碰到的师父非常好, 后面 你做不到的原因是归依没有做好 。你以后做任何善的事情都要求加持, 事情做起来 就很容易 。在西藏有这样的习惯, 凡是建房子, 做生意, 修路等, 都先做个法事, 或者找个活佛打个卦, 这样配合做起事情来容易成功 。做法事也是拜托的意思 。寺 院也一样,毕业或考试要念护法。在家人更加要这样做,法事这些做好以后完全不 一样的 。)如说: “故于听闻不能持文, 思惟不能解义, 修习相

续不生, (现在很多人听课记不住, 经书的内容背不出来 。唱歌、跳舞很厉害, 社 会上的话中有话都知道,佛法内容不要说间接的内容,就是直接说的都不知道,也 思考不清楚 。有些人学佛七八年了, 无常的心生起来没有?暇满难得的人身的心生 起来没有? 道次第所讲的下士道的内容生起来没有? 学了佛法自己能做到多少? 佛 法不是修来放弃的, 是年龄来放弃的, 一天天地跟着师父, 五戒十善都没有修好 。 那我们种了那么多善的种子, 一定要发芽的, 昨天佛法讲了不对的地方今天去改 。 比如喝酒, 昨天讲了今天不喝, 这样种子就发芽了 。如果讲了还更坏, 佛菩萨来了 也没用 。慧力至极微劣之时(智慧和福报太低的时候), 依福田力, 是要教授 。”(佛 教最殊胜的福田是归依上师, 归依三宝 。善知识修好, 上师是最大的功德 。释迦牟 尼佛和你的上师比,你认为释迦牟尼佛比你上师高的话,那你依止善知识没有修好 。 如果善知识修好了, 在你的心目中, 自己的上师最重要, 自己的根本上师最珍贵, 因为救你的是上师 。你也是从释迦牟尼佛时代过来的, 但释迦牟尼佛没有救到你; 你也是从阿弥陀佛未成佛之前的时代过来的, 也未能度到你 。唯一救到你的是你的 上师, 在归依境中, 善知识是放在中间, 周围是佛、本尊、菩萨围绕着, 所以归依 三宝最好不过 。)

令了知最初需要皈依的理由是无比重要的 。(依靠没有什么都生不起来)从此以 后, 由于我们要学修皈依的简略学处, 自然而然地也就会从供养方面积集资粮 。 (用一朵花、一根香去供养, 去寺院烧香拜佛的人, 这样做有一点功德, 动机自私 的话功德不大 。没学过佛法的人不去寺院烧香拜佛,信心是生不起来的 。学过佛法, 甚至不用一个佛像也做得到 。一定要去寺院烧香拜佛的人, 观想不到什么东西, 也 没有学过道次第有的。学过的人,在佛的面前烧香拜佛,那完全不一样,前行、正 行、结行和动机都不一样。归依境里,七支供都要去做,这个后面讲到。归依,一 个能力得到很多的福报。归依信心足够以后,修任何的法从这里开始。)

如一石同时驱散百鸟一般, 我们于一开始皈依并祈请三宝, 依殊胜的福田力, 令内心生起诸道的证悟, 并不必要于每一种所缘修法的结束时, 启白祈请的文句 。(归依消除障碍能力大, 由不同的门来增长福报 。有归 依的人做善事比没有归依的人做善事功德大十倍。居士戒、菩萨戒、密宗戒都是归 依的角度而来, 归依非常的重要 。)

发心者:

我为了利益一切有情(目的), 理当证得圆满的佛果, 故尔(所以), 我当 修持三士道次第! (发心的动机必须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令一切众生得到佛的果位, 这是我的追求, 这是我的所为, 故我发心修三士道 。三士道不知道, 菩提心也不会 知道 。因为菩提心是为了修三士道而度一切的众生而修 。)

随文忆念其中的内涵, 念诵三遍或七遍, 都是可以的 。(嘴巴里念三或七遍, 心里面观想)依于发心,下面所产生的一切善业都将转为成佛之因,有着这样特别 的意义 。(心里充满着利益众生的心, 所做的一切善业都变成成佛的因, 发心有特 别的意义。我们佩服菩萨便在这里。我们却充满了贪、嗔、痴,有点可怕的。我们 要远离轮回的苦,远离三恶趣,我们什么时候充满利益一切众生的心,这是非常了 不起, 常常这样做的就是菩萨, 不退的菩萨 。道次第中讲, 烦恼之心要慢慢的减少, 要有归依的心, 还要有发心, 听到的都要好好去想想 。今天师父讲完后, 回去必须 打坐,明天师父继续地讲。师父有经验,弟子也有经验,《掌中解脱》就是这样带 领 。这是依止善知识的前行, 须归依, 发心 。)

乙二、正行: 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之理

(依止善知识, 师父须要什么的条件 。《经庄严论》里面讲的, 戒律里面讲的, 菩 萨戒里面讲的,密法里面讲的,各个都有不同,这里讲《经庄严论》里面上师具备 的条件,下面内容清楚讲到。《经庄严论》是弥勒菩萨讲的。具足这样的师父你可 以依靠他,绝对不会错。)

正文:如《经庄严论》中说:“知识调伏静近静, 德增具勤教富饶,善达实性具巧说, 悲体离厌应依止! ” (上师供里面,密法上师父的条件,戒律上师父的条件,经论里面师父的条件,大 概都有 。这些条件非常难得, 很难找到 。)

所依止的善知识,就其自身也是经由增上三学善加调伏了自己的心续;(善知 识具备的第一个条件是调伏。师父有没有学过三学来调伏自己的心。三学:【戒、 定、慧】 。戒、定、慧外道也有, 这里特别加”增上”三学, 殊胜的意思 。这个条件 非常难, 但这种人肯定有, 三大寺里面有很多 。比如帕绷喀大师、永嘉仁波切、101 代甘丹赤巴, 这些高僧大德肯定具有增上三学; 扎西伦布寺的主持, 老格西, 老和 尚, 他们是条件完全具足的人, 你依止他们绝对没有错 。碰不碰到就看你的缘分, 你的条件具足自然而然会碰到。)广博多闻,富有经教的功德;(永嘉仁波切肯定 五部大论和整个道次第都通的 。就是听闻功德圆满, 听闻五部大论功德圆满, 听闻 道次第功德圆满。)有着证悟真如实相的殊胜慧学;(有了解空性的智慧。布施波 罗密多、持戒波罗密多、忍辱波罗密多、精进波罗密多可以教, 教禅定波罗密多和 智慧波罗密多时, 如果不了解空性的话, 智慧波罗密多教不下去的 。)功德巍巍 (高大, 特殊), 远超过弟子; (拜的师父一定要超过你, 比你差的话, 你的智慧 会掉下去;和你一样也没多大作用。只是教给你苦修、供曼扎、磕头、做做法事之 类没有多大作用, 因为没有教给你五部大论和道次第的内容, 师父学的内容必须比 你高很多 。没有传承得个传承可以, 但真正学的话, 师父要比你高许多, 你才可以 学到很多 。你学佛法, 师父佛法上的学问比你高, 你学大乘佛法, 师父在显宗、密

宗懂的内容比你多,这是最大的一个内容。)思辨敏锐,堪以正理剖析经义,令所 化弟子喜闻乐见, 善巧引导到清净的正道上来;(听师父讲课的弟子能学得到很多, 弟子开心, 明白后更开心 。师父讲的都是清静的法, 不是讲世间的法 。打比方时可 以用世间的法, 但讲世间法时用佛法来打比方的话那就不配合了 。)不观待名闻利 养等, 悲悯可怜的众生; (大悲足够, 不观看财物 。现在社会上很多老师看财物来 讲课, 比如补课要收钱的原因是贪财, 没有慈悲 。老师差下去了, 社会也会差下去 的。老师必须有良心,必须爱国爱教,爱世间和平,要想到小孩子的未来,只看财 物来教学的老师太可怕了。学生是跟老师学的,老师的行格也是学生的行格。三大 寺没有收一分钱学费的原因,就是不观待“名闻利养等。”老师管理乱,国家乱;老 师管理非常的好,那国家未来的发展是没有问题。《经庄严论》中说,老师条件不 好的话, 学生学不到什么 。释迦牟尼佛已定好规矩, 具足条件才能做老师 。古时候 的老师不会看财, 学生努力老师绝对教 。如果只看财物, 变成有钱的可以毕业, 没 有钱的连学都学不到,或者不用毕业了。医生以慈悲心帮病人看病才是好医生,一 天天只是收钱,没有钱的不用看病,那这个社会会乱的。老师和医生都是救国家和 人民的命 。还有老师好, 父母也要配合, 应该“老师, 我们的孩子也是你的孩子, 我们相信你, 我们把他交给你, 我们来配合你 。”这样才对 。现在的父母, 老师骂 孩子一句, 马上找老师理论, ”我的孩子不用你管 。”这样子没办法教好和学好的 。 所以,根在老师,修行佛法的根在老师。老师好,学生今年学不好不要紧,明年会 好起来, 因为老师有慈悲心不会放弃他们的 。)精进不懈, 勤于成办他人的利益; (老师必须精进。永嘉仁波切就是一个非常精进的高僧大德。在寺院里面,仁波切 什么时候睡, 什么时候起来, 弟子们都不知道 。弟子们晚上十二点、一点睡的时候, 看到仁波切还没睡;弟子们早上起来看到仁波切已经起床。仁波切一个一个学生去 教,非常的精进。弘扬佛法不容易,坚持下去非常了不起。这样精进不懈,是为利 于他人 。老师要把佛法弘扬下去,要把所有的法都教给学生,种子有了以后会发芽 。 释迦牟尼佛说, 修行的人一定要闻思修 。必须有闻, 老师必须去讲, 学生听了以后 去思考, 去修 。老师的责任就是把学生教好, 把所有学生都教好是不可能, 要看弟 子努力不努力 。释迦牟尼佛也没有将所有的弟子变成大乘的弟子, 有很多弟子都只 是成为罗汉, 说不定我们有一天成佛了, 他们还是罗汉 。弟子努力的话, 学修的内 容存在的, 一生成佛存在的 。)堪忍再再宣说都无疲厌的难行重担(有耐心, 要不 断地讲。比如“八大引导”也是这样来的,有时候广讲,有时候略讲,有时间再重复 讲 。做师父要有承担, 坐在法座上一定是讲经说法, 只讲一遍就不讲了不可以, 那 是你依止善知识的条件不足够 。观察你的师父, 如果堪忍再宣说不疲厌的话, 你要 千方百计去依止他 。你现在学得懂也好, 学不懂也好, 你都不能离开他 。今年学不 好不要紧, 人都是无常的, 明年你就会想学的了, 因为善知识还在嘛 。如果碰到这 样的善知识, 你却没有注意, 见一个师父拜一个师父, 这样学不到东西) 。

以上是善知识具备的条件。弟子需要什么条件?一切众生都是所化,《般若八 千颂》的所化 。弟子如牦牛, 笨得要命, 一点都学不进去, 师父如何教?

具有如是功德的上师正士(具备如此德行的上师,你一天天跟他学习是不可能 的 。所以师父要这样看, 释迦牟尼佛已经定好了, 功德多于过失是可以 。你本身见 不到佛, 你的条件不足够的原因 。师父愿意教, 你愿意成为他的弟子可以的 。比如 阿底峡尊者拜金洲大师为师,按当时的情况,金洲大师是唯识派,阿底峡尊者是中 观应成派, 学问比金洲大师高, 但从菩提心传承的角度来说, 金洲大师是最厉害的,

在世间上找不到第二个了 。这是阿底峡求法的原因就在这里,上师的功德大于过 失), 所宣说正法的对象——具器弟子者, 如《四百论》(圣天菩萨)中说: “说正住(指公平的人, 对自宗太耽著的人不可能讲的, 他不会接受好的东西 。光 念阿弥陀佛的人, 你用闻思修是拉不动他的, 没办法去教 。作为佛教的人要轻松, 要公平, 内容学得好不好要看, 实事求是来看, 不要为了面子而作事情 。是就是, 不是就不是, 有用就是有用, 没用就是没用, 这个有的话, 做佛教弟子的第一个条 件有了 。”哦, 我师父说得对, 其他人说的不对, 我是格鲁巴, 你的什么什么不对 。” 那不是真正佛教的弟子。真正佛教的弟子要正知正念。)具慧(智慧。很容易听进 去, 很容易学懂 。好和坏分得清楚, 佛教需要这样的弟子, 不眈著 。佛教不是迷信, 要用理证开悟自己的门, 需要智慧 。), 希求(努力的人, 精进的人, 是从闻思修 的角度来说 。)为闻器, (以上三个条件”正住”、”具慧”、”希求”足够的话, 你是 佛教的弟子, 你是可以教的 。)

不变说者德, 亦不转听者 。(恭敬师父 。弟子变卦的话不是好弟子 。释迦牟尼佛 的传承, 你的师父变卦的话, 也不是一个好的师父 。师父在释迦牟尼佛的道路上从 来都没有变卦, 你变卦是你的不对 。恶的师父开始装出来学习很好, 修行很好, 收 了很多的弟子, 都变成他的弟子 。他控制以后, 他变卦了, 说佛教不对, 传承不对, 怎么办呢?不是自己变卦, 是恶师父变卦, 他把他师父的传承都变卦了, 你跟着他 传承绝对不会有用的, 佛教的传承你得不到, 这是在上师供里面解释得很清楚)”

弟子应具有五种功德: 远离党执, 不贪着自方, 嗔恨他方; 具有智慧, 能分辨 邪说善说, 如理取舍; 无比希求正法; 恭敬法师; 一心专注。

如是的上师与弟子若能具足双运(碰到这样的上师, 上师碰到这样的弟子, 双 方具足, 师父的功德有, 弟子的功德有, 那成佛不难了), 就像具有双翅的小鸟自 由地翱翔在天空一般, 成办解脱也就不那么困难了! (首先要弟子努力学习, 一心 专注,贪着对方、嗔恨对方,这些以后会改过来。在汉地,刚学佛的人,很多人都 读完高中和大学, 变成有知识的人, 有能力区分好与坏 。还要有恭敬上师的心 。再 看你找对了师父没有, 如果你碰到只是一天天教你念阿弥陀佛的师父, 那闻思修肯 定没有的 。如果你碰到如弥勒菩萨所说的善知识, 闻思修的条件足够的 。汉地学佛 的 条 件 是 非 常 的 具 足, 西 藏 刚 学 佛 的 人 没 有 这 样 的 条 件 。因 为 西 藏 从 小 学 佛 的 人 多, 以前刚学佛的人文化程度高的没有, 现在慢慢的才有, 学完中学、大学再去学佛法 的人有了 。所以看你找对师父没有, 缘起好不好, 有些人天天带你跑场, 写写字、 画个画, 根本没有闻思修, 浪费你的时间 。又比如在寺院里做做义工等, 弟子的条 件是足够, 但没找对师父 。本来是人才, 方法用错了, 所以我们要听弥勒菩萨的话, 拜师父是这样去依止, 你就这样去依止 。)

具相的弟子依止善知识的条件有两种:

丙一、意乐(视上师如佛)依止的条件(发自内心如何去思考); 丙二、加行依止的条件(真正如何去做) 。

《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修信心,对上师有信心,对上师的信心不是一般的信 心, 是视师如佛的信心 。为何如佛?释迦牟尼佛说的上师如佛 。有什么好处? 初者, 如《宝炬陀罗尼》中说:

“信(信上师如佛)为前行(一切修行的来源)如母生(所有的孩子都是母亲 生出来的, 所有有本事的人都是母亲生出来), 守护增长一切德(有了师父后你不 会乱来, 说话会很注意 。比如现在上课两个小时, 你不会乱说话, 种的都是善的因, 令自己福报增长 。以前学的东西记起来, 哦, 这个以前在《掌中解脱》里面讲过, 那个以前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讲过,就是这样增长功德。如果你拜了师父一 段时间后,觉得这个师父没有多大作用,又去做自己世间的事情,认为做好自己事 情就可以, 不用再去学, 那你以前所学的知识就忘记了, 你的功德也不会增长, 但 轮回的烦恼增长了,苦增长了,所以依止善知识是非常重要。师父来这里的时间只 有一个星期、两个星期,我要抓紧时间去跟着师父学习,那怕只学到一点点都要去 学, 以前学到的也会增长起来的),

除疑(断五根怀疑)度脱(脱离)诸暴流(《三主要道》中说无明的暴流有 四种:生、老、病、死 。怀疑没有, 烦恼生不起来 。远离无明, 解脱的意思), 信 能表喻妙乐城(信心表达出来进入快乐的城市 。比如, 去金刚瑜伽母的净土, 去兜 率天的净土, 去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 。上师带领你去净土的能力有的),

信无浊秽令心净(没有心乱, 轻松多了, 比如在师父面前打个卦 。学习佛法, 很多事情想得明白, 好比明灯, 心平静不乱 。), 能令离慢是敬本(傲慢的人, 不 恭敬别人 。佛法学懂了以后, 知道比你厉害的人太多了, 你只学了几年, 算得上什 么, 别人一辈子都在学习, 上辈子也在学习, 再上辈子都在学习, 自己觉得很了不 起的傲慢心就生不起来。你越学越没有傲慢心,因为你所做的事情比不过菩萨,断 烦恼的方向比不过罗汉,你连小乘都比不上,大乘更不用说。大小乘的修行什么也 没有, 你傲慢什么?慢慢的恭敬一切佛菩萨、恭敬自己上师的心就生起来 。学习的 人真不容易,修行的人令人很佩服,在他们面前你跪着都愿意。所以磕头绝对不是 迷信,跪自己的上师,跪三宝,跪自己的父母,这是恭敬心。没有恭敬心,和上师 平起平坐, 和父母平起平坐, 那有文化和没文化就没有区别, 这是不对的 。佛教上 说有文化的人能建设好国家, 能治理好国家, 有文化的人值得恭敬),

信是最胜财藏足, (财、藏、足 。财, 敌人可以抢走 。佛教的七圣财【净信、 净戒、净施、多闻、有惭、有愧及正慧】和智、尊、贤三种功德是抢不走、挖不完 的宝藏 。最好的宝藏是修行 。修行的足有了以后, 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 去兜率天 。 比如四神足有了以后, 能很快的帮助到别人 。)摄善之本犹如手(善知识的修行有 了以后, 三士道的内容集中了, 显宗、密宗的内容集中了) 。”

如其所言,首先我们一定要生起一种对于善知识不退的信心是很重要的,而且 还应观善知识已尽除了一切过失,具备了一切功德。但 如“时运故上师功过相掺(混在一起)”所说,在我等业缘不清净的弟子面前,功德 与过失总是夹杂在一起 。因此, 最初我们应遮止分别过失的心 。若遮止了这种心, 上师具足功德的行相也就自然而然地随之而来 。在祛除分别过失的心时, 比如一位 神医, 施以功效强大的药物时(这是西藏藏医的一种做法, 中医和西医不会这么做 的 。病人的病情查不出来, 医生就加大药物的量给病人吃, 以此找出原因治病 。), 那些慢性的病根就会被激发出来, 产生些许的疼痛后就会痊愈一般 。 (去除看善知识的过失,只看善知识的功德。佛如是说,高僧大德也是这样认为。 依止好善知识, 以后会碰到如文殊菩萨般的善知识 。如果没有依止好善知识, 你以 后碰到的师父会一个比一个差的。)

同样,那些看似过失的上师言行,我们也应特别地找出来并令其清晰显现。例 如, 不管是我们的亲人、仇人, 还是一般的人(中庸的人), 在过去自己看来非常 熟悉的行为,如果我们不特意去想的时候,就不会那么鲜明,由此引发的三毒分别 也不会现前生起。但如果心里总是萦绕着那些境遇,他们或好或坏的品行,虽已过 去很长时间, 也会有现在刚发生的感觉, 同时心里也会充满着欢欣或悲伤 。

哎! 我的这位具德上师的身形、语调、心胸的宽厚或狭隘, 总之, 包括行走穿 戴的方式等细微的表现,尽一切或好或坏或一般的行为,自己应一再地观想清楚, 令其自然地显现出来,不管是善是恶,就像发生在眼前一般清清楚楚,乃至未到这 种程度之间而思惟。(过失放一放,多想上师的功德。上师为众生做事情,上师为 你做事情, 应该往这些方面多想想) 


    关注 大慈闻思宝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