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分辨宝宝的需求,你读懂宝宝的哭声了吗?

 

在宝宝还不能用语言正常表达自身需求的时候,哭是他唯一的表达方式,不管是已经出现社会性行为的宝宝还是仅仅对基本...





在宝宝还不能用语言正常表达自身需求的时候,哭是他唯一的表达方式,不管是已经出现社会性行为的宝宝还是仅仅对基本生活有需求的宝宝,哭声都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广大的宝妈来说,去分辨宝宝的哭声背后所隐藏的真正需求,是一项艰巨而持久的工作。

家长们一听到宝宝哭都会很着急,变得很手忙脚乱,不知道宝宝怎么了,是不是饿了?尿了?还是生病了。所以家长们应该学会正确的分辨宝宝的哭声,了解宝宝真正的需求。

1

宝宝为什么哭闹


作为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大多数的宝宝哭闹确实是一种正常现象。即使是身体完全健康的新生儿,每天哭闹的时间也会有1~3个小时。因为宝宝在这个阶段,完全是依赖他人提供食物、温暖和安抚,哭是宝宝表达自己需要的一种方式。而随着宝宝逐渐长大,慢慢学会用其他方式(比如用眼神、微笑或发出声音)和大人交流后,用哭闹来表达需求的次数自然就会减少。
2

如何判断宝宝因何哭闹
一般来说,孩子哭闹有以下几类原因:
本能的哭


哭通常是孩子,特别是3岁以下的宝宝睡醒之后的“工作”,嗓音不嘶不哑,有节奏并充满力量。此时,宝宝呼吸正常,面色红润,无痛苦表情,精神和饮食也没有异常。

婴儿正常的啼哭一般每日4~5次,均无伴随症状,不影响饮食,睡眠及玩耍,每次哭时较短。

这种哭,对宝宝的肺泡膨胀和呼吸肌的运动很有好处。妈妈可轻轻拍拍小宝宝,和宝宝说说话,或将宝宝抱起来逗玩,宝宝的哭声就会慢慢停止。
无病哭闹
这时宝宝哭闹可能是因为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提出“抗议”。

1.饿了

新生儿每隔2-3个小时就要吃奶,对于无法忍受的饥饿当然会以大声哭闹来向妈妈示警了,宝宝的哭声会由小到大,还有乞求感,小嘴张也会四处寻觅,用手碰宝宝嘴角的时候,他会出现吮吸的动作,只要一咬到奶头,宝宝就马上停止哭了。在宝宝吃饱后会安静的睡去。

2.宝宝吃太饱了

多发生在喂奶之后,宝贝两腿屈曲乱蹬,伴有溢奶或者吐奶。若突然变体位或者抱起,哭声会加剧。妈妈要注意控制宝宝进奶速度,过饱性啼哭不必哄,哭可加快消化,但要注意溢奶。

3.尿湿了或者便便了

宝宝大小便后弄湿尿布也会哭泣,但这时的声音往往有间隙,且先短后长,哭声洪亮不刺耳,有时为短促有力的抽泣,还会有踢被子现象,换上干净的尿布后哭声停止。

4.要便便了

这个时候,宝宝的哭声会比较大,而且两条腿开始蹬踹,这是因为宝宝的肚子很不舒服。

5.吃奶不当

吃奶时乳汁太急、太少、堵塞鼻孔、喂的代乳品太甜或太淡、稀稠不当,都会引发宝宝的哭泣。这时的宝宝往往边吃边哭,并反复避开奶头。细心的妈妈应及时调整喂养的策略和方法。

6.口渴了

宝宝通常在喂奶的间隙感到口渴,啼哭不止,此时宝宝的表情不耐烦,嘴唇干燥,时常伸出舌头,舔嘴唇。喝水后哭声停止。

7.冷了

哭声会比较小,但是哭的时候身体会发抖、体温也会下降、手脚出现发凉,偶尔还会有打喷嚏。

8.热了

哭声比较大,脖子与耳后会出现汗,满脸会通红。这时,要给宝宝解开衣服或把他抱到有风的地方就可以了。

9. 受到惊吓

强烈的声光刺激会引起宝宝的哭泣。这时哭声突然,且先长后短,妈妈需要马上关闭灯光或将宝宝抱离刺激源。

10.困了

啼哭呈阵发性,一声声不耐烦地嚎叫,这就是习惯上称的“闹觉”。宝宝闹觉,也可能因室内人太多,声音嘈杂,空气污浊、过热。让宝宝在安静的房间躺下来,很快就会停止啼哭,安然入睡。

11.寂寞了

如果宝宝的周围很安静没有时,这时他就会发出哼哼的哭声。

由于宝宝不会说话,在他愉快、生气、不高兴或者痛苦的时候,会用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表达出来。所以家长需要细心观察与体验宝宝的声音特点,这样可以充分的理解宝宝真实的感情与需求,给予一些正确的处理方法。

家长还需要注意和宝宝多进行感情的交流,和宝宝面对面说话的时候,可以给他唱歌、念歌谣等等,这样会让宝宝很愉快。
有病哭闹
宝宝患病了当然也会哭,病症不同,哭声往往也不一样。

1.阵发性剧哭伴屈腿——肚子疼

一阵阵发作的剧烈哭闹,伴有躁动不安、双腿屈曲的情况,一般会持续2~3分钟,之后恢复正常,但可能会精神不振,10~15分钟后会再次啼哭,这可能预示宝宝肚子疼。

2.突然性尖叫啼哭——头疼

哭声直,音调高,单调而且没有回升,哭声来得急,消失得快,哭声突来突止,这一般证明宝宝头疼,需要去医院确定头痛原因。

3.哭闹伴有流涎——口腔问题

平时干净的宝宝总是流涎,下颌总是湿漉漉的,尤其喂食的时候宝宝总会哭闹,妈妈要检查宝宝的口腔,看是否有溃疡、疱疹、糜烂或者齿龈脓肿等情况。

4.哭闹伴某一肢体不动——肢体疼

如宝宝哭闹时候,某一肢体不动,或者被触动某一肢体时候引起宝宝哭闹,可能会有关节、骨骼或者肌肉病变,如关节脱位、软组织感染等。

5.排便性啼哭——肛门疾病

宝宝排便时候啼哭,可能是较为严重的便秘或者肛门疾病引起,比如肛周脓肿、肛裂、痔疮等。如果排尿时候啼哭多由于尿道口炎症所导致,男宝宝还可能是由于包皮过长所致。

6.长期夜惊哭闹——缺钙或者维生素A补多了

妈妈都知道宝宝出现夜惊是缺钙的表现之一,但是如果补充过多维生素A,那也会出现哭闹不安、多汗等症状,类似于缺钙。因此给宝宝补充微量元素,一定听从医生意见,不要盲目补充。
3

有这些症状一定要马上去医院检查
1. 哭声显得有气无力。

2. 突然大哭不止,越哄哭得越厉害。

3. 每隔10分钟左右,就全身扭动,并发出类似悲鸣的哭声(尤其在晚上)。

4. 拍打头部、大哭、喷射性呕吐、痉挛。

4

让宝宝停止哭泣的妙招
襁褓法:有人认为紧紧包裹起来会让宝宝哭得更厉害,其实不然。因为宝宝在妈妈的子宫中是被紧紧包裹着的,所以一旦胳膊被包裹起来,他们会更有安全感。

做法:襁褓包裹宝宝也有技巧,不要把宝宝全身垂直包住,包成“蜡烛包”。应该尽量把宝宝的手臂裹紧,而把腿放松,否则会影响宝宝髋部发育。

侧卧法:宝宝哭闹时,许多父母习惯把宝宝仰抱,但仰着会让宝宝有一种往下掉的感觉。

做法:安抚宝宝时,不要让宝宝的脸对着妈妈的胸口,闻到母乳的味道会让他更容易哭闹。正确的方法是让他脸朝外,侧卧,让宝宝回到在母体中时最传统的姿势。

嘘声法: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9个月,无时无刻都存在着声音——— 妈妈的心跳声,肠胃蠕动的声音,血液流动的声音,说话的声音,还有来自外界的各种各样丰富的声音。

做法:在宝宝耳边不断地发出“嘘”声,宝宝哭得多大声就嘘得多大,这同样能让宝宝迅速安静下来。在宝宝的语言里,嘘声就表示“我爱你”。

摇晃法:宝宝在充满羊水的子宫里时,其实一直都在晃动着,无论妈妈是在走路,坐着看电视或是睡觉时翻身,1天24小时都在晃动着。

做法:有节奏的晃动对新生宝宝非常管用,会让宝宝感觉非常舒服和放松。但是家长在摇晃宝宝时注意强度要适当,不能过于激烈,特别要小心宝宝的头部,否则会容易得摇晃症候群。

吮吸法:宝宝在预产期前3个月就开始练习吮手指了。吮吸不仅能缓解宝宝的饥饿感,更重要的是会激活大脑的镇静神经,将宝宝带入深层次的松弛状态。

做法:要提醒年轻妈妈的是,给孩子吮吸奶嘴时,不要把奶嘴挂在宝宝脖子上,以免伤到宝宝,也不要在奶嘴上沾糖。

哭是孩子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做妈妈的一定要仔细观察,了解宝宝哭泣的原因,这样才能从容面对。







点击阅读原文,送宝宝双耳碗↓↓↓


    关注 拜托了妈咪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