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美》创生之旅(外一篇)|编辑手记

 

嗜书好物,同为一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温馨提示:点上方↑↑↑订阅杭州晓风!

《汉字之美日历2017》上市不久,广获读者好评,其中不乏书法爱好者,纷纷称赞本日历选题别致,编写得法,配图精美,装帧秀雅。聚珍君谨在此感谢诸君厚爱,尤其要感谢那些在文章和后台给我们留言的读者,或赞许或批评,或鼓励或提议,我们都感激于心,并将之化为前行的动力。

相信不少读者也和聚珍君一样,渴望听到此书责编的心声,特此奉上这篇来自日历两位责编——郭楚楚与吴艳红的编辑手记。



郭楚楚|文

今年四月初,中华书局编辑方韶毅先生带来了《汉字之美》的选题,我们兴奋不已。作为书法专业出身的编辑团队,我们预想着让以汉字和书法审美为主体的日历第二次出现在大众面前。

2016年版的《汉字之美日历》在先,咋一看只是三四百张图片,其实暗藏着编者的良苦用心。2017年版年的日历,既不能照搬,更不能颠覆,我们需要的是创新。

主编戴家妙先生力求呈现的《汉字之美》,是一本集学术性、趣味性、可读性为一体,蕴含历代汉字审美观的案头小册。梳理汉字的源头及发展,呈现文字的地域差异,解读官样文书与文人稿本的迥别等,是其学术性;士大夫的美食情结、封建贵族身后的陪葬物、文人书房中的文玩杂件,是其趣味性;经典文赋、书画题跋、楹联匾额,是其可读性。基于这三点,我们贪心地想要将文字与书法的知识点,如汉字源流、民间书法、手稿与正本、墨迹本与拓本、法帖与临本……一一呈现出来。书法史、考古资料、字书一翻再翻,甚至海昏侯墓的出土文物都让我们挂念着。二十四个小主题,几度推翻,几度增删,同时还要顾及图版资料的筛选。可以说,创新我们做到了。与2016年版相比,我们更注重古人日常生活和审美情趣,更能从细处选材。这一阶段,我们用了两个月。



紧接着,关注点转移,从宏观到微观。主题如何排序,才能满足“日历的核心是一部汉字的演变史,一部独特的书法史”的诉求,是新的关注点。这一阶段,我们用了一个月。

主题、排序都定了,我们松了一口气。鼓舞人心的是,各月的主题连起来是一首长诗,由中国美院书法系博士钱伟强老师为日历量身打造,可谓高端定制。

之后,介绍文字的工作量,远远比想象中大得多。最初连主编先生在内五个人的团队,一度扩大到十几人。这,源于自我的高标准严要求。文字内容,不仅涉及汉字的“美”,还有相关史料、最新研究成果、书法知识点,等等。主编先生对文字工作严格要求,全书审阅并更改。

最终立在书桌上的这本小册子,大致实现了最初的期望,这是我们的编辑意图,是为读者设计的一段独特的汉字审美之旅。





吴艳红|文

跟书法有过几段短暂的情缘,皆因我对书法的“敬而远之”无疾而终。

第一次缘起于读初一时,学校兴起素质教育浪潮,各种兴趣班应运而生,书法兴趣班也赫然其中。我兴冲冲地报了名,想“改造”自己的字迹。当时,老师教的是钢笔字,我小小的心里升起强烈的羡慕之情。可惜半大的孩子没有定力,学学丢丢,一个学期下来,我从热热闹闹的兴趣班上没有学到实质性的知识,加之后来没有花时间吸收巩固,简直没有留下关于书法的任何印象。真真应了一句古语:“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那时的我,除了没有定力,内心还有许多焦灼——关于成长的焦灼。学书法需要平静的心胸,当时受不了枯燥的书法训练,唯有书籍能给我安慰,就这样错过了与书法的第一次交集。细想这次与书法的“会晤”,有如梁武帝与达摩,对面不相识,因缘不契,终至错过。学书法的黄金时期就这样错过了,从那时起,我的字迹逐渐定型,再也没有改造的决心与信心了。



第二次缘起于读大学之后,刚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我的大脑犹如解冻的春水,渴望各种新知识来激荡。看到各种各样的选修课——多是兴趣特长类,我异常兴奋。看到书法选修课时,我的心动了一下,又默默地“拒绝”了它。鬼使神差地,我默默记下了上课的时间和地点,以旁听的身份偷偷去上课。讲课的邹老师多才多艺,既会书法又会漫画还会唱曲,我很敬佩他。记得有一次,邹老师挨个看每个学生的字,我心里有点紧张,生怕被他看见了我的“丑”字。“不幸”还是来了,他不漏掉每一个学生。捂着掖着没意思,索性让老师随便看吧。我一边如待宰的羔羊般自怜,一边暗暗生起自己的气来,为何当初不好好学书法呢?邹老师看了我的字,没有别的话可说,只说了“清秀”二字。我知道,并不是清秀,而是写得又细又小,稍微工整而已,并没有什么特点。我对自己的字,从来没有自信,倒不是谦虚,而是事实如此。后来的一次课上,邹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泌园春·雪》,其中一句是“昔秦皇汉武”。我一下子看出“昔”字有误,应为“惜”,惋惜之叹。于是轻轻举手,告诉了老师。邹老师当时已过六十花甲,亲切和蔼,他感慨道,他一直以为是“往昔”的“昔”,一直没人帮他指出来,他竟说我可以称得上“一字师”了。当时我的敏感的心里既装满了被赞许的小幸福,又有些伤感,居然没有人替邹老师指出来。当时我性格比较内向,跟老师没有太多的言语,以至没有什么私交。离开学校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现在写下这段文字,不禁上网搜索了一下这位让人尊敬的老师,看到关于他的一些信息。而今他已年过古稀,离开讲台,含饴弄孙。十多年过去了,看到网页上他的照片,依然很亲切。

第三次缘起于读研究生时,我终于大胆地任性地选了一门书法选修课。这次,买了毛笔、墨水、书法纸和书法毡,浅尝辄止地练了一学期。没有好的基础,加上对书法的敬畏和不自信,终于只是陶冶了一回情操,就搁置一边了。留下的大概是关于书法的一些理论知识吧。



而今与书法的情缘起于《汉字之美日历2017》这本书。我作为责任编辑,参与了这本书从编辑到上市的整个过程。编辑过程中,一些书法词汇,如“结体”“章法”“提按”“计白当黑”“飞白”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原来我曾经学过一些书法理论,原来我曾经对书法有过深情。

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是必要的功课。多年后,我明白正是因为我没有写得一手好字,才会对字迹有如此的执念。现在,我依然会暗暗羡慕字写得好的人,依然对书法有股不可言说的深情。

情深却敬而远之,终至缘浅,如我对书法的态度,大抵是人生的常态吧。



聚珍“汉字日历”专题

点 击 可 读







一字一世界,一页一朝夕|《汉字之美日历2017》
主编:戴家妙
装帧:精装、函套
定价:68元
出版日期:2016年10月   


《汉字之美日历2017》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涉及甲骨卜辞、周秦石刻、战汉玺印、汉魏石经、碑碣造像、陶砖瓦文、墓志地券、匾额刻帖、文玩杂件、刻书牌记等契刻之美,从日常书写到各种官文誊录,从文稿到酬应文字,从题耑到跋文,从经文到榜书等书写之美,以及青铜铭文、度量符节等铸造之美,囊括了古人从典章制度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下滑动,可浏览日历内页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汉字之美日历2017》!
晓风书屋
分享最新最美最好的书



    关注 杭州晓风书店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