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憨山的“困而知之”

 

王憨山是霸气的、大气的,有湖南人的血性。...

新朋友请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老朋友直接跨过去


王憨山有一枚闲章,文曰:“困而知之”。其大如拳,方笔钝刀,斩钉截铁。想必憨山先生对此领悟最深,体会又真,故用意深刻,寄托幽远。虽小品而钤此巨印,非只压角而已。

无独有偶,李可染也写过一幅类似含义的对联:“真知困而得,峰高无坦途”。用笔是典型的李家颤笔,老辣厚重,力挽万牛。此联并非应酬之作,和可染先生的名言“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一样,抒发的是李先生独特的艺术感悟和人生经验,一字一义,朴实真切,有一种感人的力量。

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困而知之者。生知为上,困知为下。故初看,“困而知之”只是王憨山的自谦之词,用湖南方言说,就是霸蛮搞出来的;细细品,只觉得海咸一味,实从万百千味中来,当下一知,竟从笃行实践中得,这“困知”比任何抽象的理论说教、任何圣贤古训都更加贴心体己,更让人踏实。何以故?行(困)而有知,知中有行(困),知行合一,和纸上得来的东西不一样,阳明先生云:“真知,无不行。”所谓知易行难之知,知而不行之知,说到底,皆不是真知,没有切身的体验。

王憨山是霸得蛮、不服输的,然而他遭遇的时代“乃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任何强大的个人在此变局当中都如飘蓬之于飓风,如浮萍之于洪流,不仅难于自知,亦且难于自持。而他们所追慕所担当的中国传统文化几乎被荡涤无余,既无助又无语,故憨山之困也,首先是中国画穷途末路之困。中国画往何处去?徐悲鸿、林风眠、黄宾虹、齐白石,前辈大师做出了不同的探索,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王憨山选择了潘天寿,选择坚守文人画的阵地。这种坚守是孤独的,有时甚至是绝望的,因此注定是艰苦卓绝的。

其次,憨山之困还在于人生道路的抉择。王憨山是霸气的、大气的,有湖南人的血性。或狂或狷,这正是湖南人的脾气,一点儿也没有扭扭捏捏的女人味。这文明发展太久了,过头了,使传统文人多多少少都文胜于质,有点假了、虚了、弱了、软了,骨质疏松了,无病呻吟了。王憨山先是画鹰:“大鹏一日同风起,会当水击三千里”;画虾:“王侯将相本无种,虾游龙宫便成龙”;画鱼:“鱼为奔波始化龙”;相信“我有通天路一条”,赞美“小小麻雀要上天”“飞过洞庭路八百”,继而画雀:“不随丹凤朝阳去”、“莫向朝阳殿里飞”;画枫叶“未受春风一点恩”,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抉择,安心做自己的“田园宰相”,发现了蛙鸣、鸡斗、鱼肥、蝶舞、瓜甜,既充满了泥土味,也洋溢着书卷气,使他的作品有了质感、有了温度。这种人生道路的抉择是辉煌的,也是精彩的,这是大舍之后的大得,是大困之后的大悟。

最后,憨山之困集中表现在对传统文人画的传承与变法。齐白石对中国画最大的贡献是把文人画、文人欣赏的画变成了人民的画、中国的画,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昔年的王谢堂前燕,如今飞去了平常百姓家。从此,文人画这种小众艺术变成了大众艺术。对这位湖南老乡画坛巨擘,王憨山既崇敬又不服输,既是学习取法的对象,又是突破变法的对象。白石工,憨山拙;白石惜墨,点到为止,憨山泼墨,墨要给足;白石雄奇,憨山朴实;白石重写生,形神兼备,憨山敢抽象,简之又简;白石小而精,憨山大而重;白石重韵,形象生动,憨山重气,构图严谨……可染先生说,对于传统,要用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王憨山做到了。

闲石子曰:人人都有生而知之者,这是我们的本能之智。得之于天,成之于地,奥妙无穷,潜行冥运而不自知;人人都有学而知之者,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成系统,有标准,分专业,重积累,讲方法,可验证,人人皆可学而知之却人人皆难以行而成之,此阳明所谓将知行打为两截者,然人类社会的发展实有赖于此类知识的积累;人人都有困而知之者,这是我们每个人独特的人生经验,从实践中来,真切实用,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艺之所重者贵有我,今人所谓深入生活者。古人云,自门入者,不是家珍。老子《道德经》也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故为道、为艺者,必重生知、困知。生知在于悟,困知在于行。否则,如学步邯郸,只知有人,不知有我,最后只好爬着回去了。(朱鹏飞,画家,艺评人)
小编微信︱hwz302
合作联络︱541794294@qq.com
↓↓↓请长按三秒关注020,谢谢!
如果您有意收藏该艺术家的作品
请在页面右下角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关注 020艺术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