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品?赝品?到底谁说了算?

 

说老实话,这个问题至今无解。...

新朋友请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老朋友请推荐转发
2013年因为马伯庸一篇题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文章被带入全国舆论漩涡的冀宝斋博物馆,最近伴随着天津瓷房子和深圳隆盛博物馆两座大型私人博物馆的出事,其“藏品雷倒世人三观”的旧事再度被业界人士重提。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冀宝斋博物馆创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归属于河北省冀州市二铺村集体所有,地处衡水湖南岸,占地60亩,主馆共分四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主体建筑面积14000平方,总预算达到了5060万元。馆内设12个主题展厅,展出藏品2218件,其中8个瓷器展厅,2个书画展厅,1个青铜器、金银器展厅,1个唐三彩、玉器展厅。展品的时间跨度由远古至明清,馆藏近四万件,号称是衡水市乃至全省最大规模的民间博物馆。

冀宝斋博物馆的藏品雷人雷在哪里呢?据马伯庸此前的公开描述:主流观点认为青花瓷器滥觞于唐代,这里居然有“隋青花”、“魏青花”,还有款识“炎帝制造”的“青花人物纹罐”;同样历史悠久的还有款识“黄帝年造”的“五彩描金人物纹大罐”;更让人喷饭的是,该馆还有“大晋建武宫廷御赐”的斗彩“三英战赵云葵口盘”、“大清雍正年制”的粉彩“金陵十二钗”。除了“年代久远”,该馆藏品的另一特点是非常夸张的“大”:1.92米的汉代五彩瓷器、3米高的东汉五彩长颈瓶、直径1.76米的“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古代瓷盘”。此外,还有“奇”:有一套穿着中山装的元代“青花釉里红描金十二生肖”,也有一套元代“五彩描金十二生肖”兽首,还有一套晋代的“五彩描金十二生肖”。

很多业内朋友看了马伯庸这篇文章后,都说冀宝斋博物馆是近年来国内私人博物馆赝品泛滥的一个缩影。如果舆论界没有出现一个类似的极端例子,公众对艺术品造假的问题认识不会这么深刻。中国博物馆协会与有关单位此前做过的一项调查研究就揭露,国内的私人博物馆有九成都不合格,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藏品真假难分。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报告没有直接用“赝品泛滥”来指出这个问题,而是用了一个有逻辑缓冲的“真假难分”。为什么?在笔者看来,原因还出在当前国内的确找不出一家专业机构有权利对一件有争议的艺术品在司法上一锤定音。这也是一些所谓的故宫专家或者其他古文物研究专家,为什么敢于反复为这些有争议的博物馆站台的根本原因。

在艺术品市场上,证伪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横亘在收藏者面前的第一道槛。

围绕大藏家刘益谦在纽约苏富比所拍《功甫帖》究竟是真是假的问题,藏家、学者和拍卖界人士可以从2013年喋喋不休地一直吵到2014年,甚至闹到法庭上。这实际已脱离问题本身,而演变成艺术品鉴定的话语权之争。

当买卖双方对正在交易或已经交易的艺术品真伪出现争议时,谁的判断才具有合法且能够一锤定音的权威性?这显然是一项直接关系各方利益得失的重要权利。因而,话语权的争夺,本质上是利益的争夺。

好了,我们来问一个问题:在真与假的问题上,到底谁说算?说老实话,这个问题至今无解。不过,对于无解的原因,业界倒是有过深刻的认知。

面对争议,大家习惯上最先想到的是生产者,即创作这件艺术品的艺术家。让艺术家亲自来鉴别署有其名字的作品,无疑是个好办法。然而,这只能适用于在世艺术家的作品,而对于像唐伯虎、苏东坡、齐白石和张大千这类已逝艺术家的作品,则是一条死胡同——行不通。即便是在世艺术家的作品,也有藏家提出这样的疑问:作品被仿冒最严重的往往是像范曾、黄永玉、杨之光这些大艺术家,他们要不年事已高、深居简出,要不就是日理万机、应接不暇,一般人哪有这样的渠道或机会去接触他们?退一万步来讲,就算能联系到,艺术家的鉴定结论就一定可信吗?

此话怎讲?原来,近几年业界盛传,有个别艺术家居然故意把真的说成假的、把假的说成真的。根据调查,艺术家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可能是因为年纪大,眼力和记忆力衰退,而以前创作的作品太多、高仿的赝品又与真品太像,靠一双肉眼的确很难分辨出来;二可能是以前因为市场不景气的原因,作品售价比较低,与目前二级市场上的转让价格落差较大,艺术家出于心理上的不平衡,故意刁难;三是艺术家与买家有过其它方面的矛盾,因此说了违心话;四是艺术家本身与赝品的作者存在利害或合作的关系,贪图利益,有意把赝品混入正品卖给收藏者。

以上四点虽然只是个别艺术家的行为,在艺术圈并不具有普遍代表性,更不可能成为风气。然而,一粒老鼠屎,往往坏了一锅粥,当前,一些高龄艺术家的鉴定结果无辜受到拍卖行或者画廊机构的质疑,也正是根源于此。

如果连艺术家本身的话都信不过,那么,谁的话又更可信呢?目前,业界能够站出来说两句话且相对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人,除了有当事人委托的所谓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外,就剩下一些不隶属于任何商业机构的学者了。

前者号称是独立机构,从注册登记资料上也看不出与其他商业组织或个人有任何关联。然而,是艺术品市场发展最为迅猛的近十年来,国内的金融机构始终不承认有这样的专业且独立的机构,可以对一件有争议的艺术品,作出让市场普遍认可和接受的鉴定结论。原因是,专业机构聘请的专家,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作出不完全与事实相一致的判断。正因为独立机构不独立、不权威,才引致了今天艺术品经营机构融资难的问题。

学者虽然在法律关系上不隶属于任何商业组织,然而,这也代表不了学者就能够始终坚守公正的底线,原因跟第三方机构是一样的。若买卖各方的利益给予处在同一平均线上,鉴定结论可能没问题。但若某一方存在台底交易,或与该学者有利益之外的其它亲缘关系,那结论很可能就一边倒了。何况独立学者,还存在一个其本身的专业素质谁来认定的问题。

说来说去,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想起一位前辈的话:“艺术品投资的门槛不仅是资金上的,且更多是知识上的,不懂就不要买。”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自己才是最可靠的,只有做专业的投资者,才不容易上当受骗。(原文发表在2014年10月13日南方日报收藏版善言斋专栏)
相伴已成为习惯
小编微信︱hwz302
合作联络︱541794294@qq.com
↓↓↓请长按三秒关注020,谢谢!
如果您有意收藏该艺术家的作品
请在页面右下角留言,我们将及时联系您


    关注 020艺术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