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碛口,旅游发展重启繁华

 

话说乾隆年间国太平,碛口兴盛出了名;满街生意闹的红,人人称为小北京。...

欢迎订阅“智慧与创意实验室”公众号


那久久回荡在黄河浪涛中的碛口

导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孕育着中国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流经中游,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激流浅滩,称之为“碛”,故黄河因“碛”而生险,碛口因“险”而成镇。作为著名画家吴冠中一生中的三大重要发现之一,碛口成为了国内外众多画家创作的天堂。

2016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山西省吕梁市碛口古镇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系列采访,收获颇丰。几个月来,经过采访团同学们的精心撰稿和剪辑,碛口古镇的悠久历史与盎然生机如同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示在读着眼前。

从今天开始,智慧与创意实验室公众号开始陆续推送采访团同学的作品,给大家全方位的展示“古老”而又“年轻”的碛口古镇。
山西碛口,旅游发展重启繁华
碛口,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素有“水旱码头小都会,九曲黄河第一镇”的美誉。在明清时期,这里是秦晋两岸重要的货运驿站,属于商贸重镇。“话说乾隆年间国太平,碛口兴盛出了名;满街生意闹的红,人人称为小北京。”当地流传至今的三弦弹词《说唱碛口》仍在深深怀念曾经的繁华。
图为碛口古镇全景


碛口最兴盛时期,据黑龙庙记载,装修时碑上的捐款单位有400多家商号。在碛口的中市街,电焊铺、洋火店、票号,依稀可感受到当年的繁华。如今,家家户户还都供着“关公”。因为在碛口人心中,关公是“忠义、仁勇、守信”的象征,而晋商就是凭靠着“关公精神”,创造了灿烂的商业文化与世纪性繁荣。

位于碛口北一公里的西湾村,被誉为黄河晋商的“后花园”。其古民居始建于明末,后来随着主人陈氏家族的兴盛,辉煌于康乾盛世,古宅精致华美,造工考究。整个村落由五条南北走向的竖巷将所有的院落串联在一起,寓意为金、木、水、火、土五行,代表陈氏家族的五个支系。各个支系的人分别依巷聚居,既保持了户与户之间的独立空间,又加强了整个家族之间的联系。陈氏家族相传到现在已有11代,错落有致的明清建筑被完整保留了下来,有人住的房子有人气,西湾村也因此被称作“活着的古镇”。如今,这里已经被列入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图为西湾村眼眼山


李家山村位于碛口南三公里,隐于大山深处。它的历史有380年之久,整个村庄都建于山腰之中,坡道与台阶成为院落连接的纽带,“你家的屋顶是我家的花园。”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李家山村也是著名画家吴冠中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吴冠中先生到李家山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一座小村庄,有过历史的绝代风华。
图为李家山村


然而,随着水运的衰落,城市中心的迁移,碛口镇一度落寞。但古镇也因此保留着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近年来,当地结合古镇民俗风情,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使得碛口古镇获得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省级地质公园等称号,吸引了众多目光。不少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古镇也由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重启繁华。
开发保护 并驾齐驱
发展旅游业的首要任务是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近年来,碛口启动了修编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交通方面,目前已开设吕梁市往返上海市的直飞航班。据悉,未来铁道部将在碛口新增站点。景区内部会增设旅游观光车以代替私家车,希望能通过对外来车辆的通行限制,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古镇原貌。

从今年八月份开始,施工人员陆续对沿黄公路碛口古镇的一段道路进行修缮工作。除交通之外,景区工程还包括新建的中市街广场。占地一万多平米的广场规划了博物馆区、商铺区、文化活动区和停车区,景观路灯和公厕等基础设施亦包含在内。

在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碛口在总体规划上还十分注重对古镇的保护。碛口宣言、古村落保护学术会议等,均表明了当地对古镇保护的态度与决心。对于如何对古建筑进行旅游开发这一问题,碛口管理局总工程师高侯平表示:“风貌原貌保护,内部修缮改造。”古镇的发展秉承保护兼顾利用开发的原则,将文物保护与娱乐旅游设施严格划分。高工具体介绍道,以李家山村为例,可以利用现有宅院做旅游,但在开辟个别院落的时候,须注重整体性的保护、不可破坏。
旅游发展 惠及民生
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着实带来了改善。随着游客的到来,大到能容下数百人的客栈、小到个人的特色民宿,都开始兴起。新近开业的“祥元隆客栈”由早先的骆驼店改造而来,将内部现代设施融于古色古香的建筑之中,旺季每天的营业额可达两三万元。作为当地最老牌的客栈之一,“碛口客栈”十几年来游客络绎不绝。记者到访的时候,恰巧碰上了央视摄制组与《下柳林》剧组。碛口客栈的负责人表示:“古镇从开发以后,由封闭变得开放,我们当地人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改变,至少都会讲普通话了。”
图为碛口客栈


除此之外,旅游业的发展还促成了一种新的职业——农民讲解员。当地不少农民抓住时机,兼职甚至转型当起了讲解员。新职业不仅增加了农民讲解员的收入,还把古镇的历史与风貌传播出去,让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镇。当地的手工艺品也随着游客的到访欣欣向荣。当地政府和个人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顺应市场潮流,积极探索创新之路,使之焕发新活力。其中,中市街由烙铁技术衍生设计的葫芦、西湾村颇具历史的木雕、纯手工制作的布老虎,都广受欢迎。
碛口青年导游刘倩倩
古镇建设 任重道远
随着景区的“升级”,加强古镇文化保护,促进景区旅游建设就成了碛口古镇刻不容缓的工作。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碛口古镇景区建设成果显著,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古镇各方面保护与开发任重道远。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古镇沿黄河河道发展延伸,周边仅有一条公路贯穿而过,名为沿黄公路。由于碛口地理位置独特,位于黄河与湫水河的交汇处,在水路被弃用,铁路未至的情况下,这条公路便成为碛口古镇直接与外界相连的唯一通路。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外地游客到达碛口古镇的难度。
图片截图于百度地图


此外,记者现场观察,古镇这条唯一的公路由于路面较窄,各种车辆通行,往来会车,路口经常出现拥堵的现象,有时甚至会堵上一两个小时。相较于国内现阶段大多数古镇旅游景区来说,碛口的交通状况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对此,碛口管理局总工程师高侯平表示,目前政府正在着力改善古镇的交通基础设施现状,部分道路进行整修,镇口的大型停车场也即将完工,对于古镇汽车拥堵将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古镇道路正在施工整修


另外,由于当地政府重视对于碛口古镇的保护,因此沿黄公路古镇段将铺筑为青石板路,以求最大程度保持古镇风貌,同时亦保证车辆载重。

考虑到国内大多数古镇景区由于开发、商业气息过浓,而导致古镇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的情况,山西当地政府对于碛口古镇采取开发兼顾保护、保护先于开发的态度。但这样也带来相应的问题。古镇所在的临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根据临县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临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196元,远低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10772元的数据。由于古民居需要保护,古镇人的生活很难赶上现代生活的步伐,加上过低的收入,碛口多数年轻人外出,居民流失严重,古镇如今剩下的也只是一些已经经营起部分生意的青年人以及老人和妇女。
古镇老人经营自家小本生意


以西湾村为例,如今村里的居民已经很少,多数院落只是作为古民居供游客观赏。对于希望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的碛口来说,如果镇内人口减少,景区游客接待量便十分有限。如何处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使更多的本地人愿意留下来参与古镇建设,是碛口旅游发展接下来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碛口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波澜壮阔的黄河美景与淳朴的民风,发展旅游无疑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良途。未来,在符合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碛口管理局计划吸引企业进驻,以此增强旅游经济的活力。同时,如何克服地域条件、改善交通;如何解决人口流失问题;如何形成人口回流与旅游发展的良性循环;如何结合自身特色,找到准确的发展定位,都是碛口在未来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碛口的重启繁华之旅,任重而道远。


    关注 智慧与创意实验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