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舒适圈”,并不意味“改头换面”

 

到底要不要跳出职场的“舒适圈”呢?这是个永恒的职场命题,相信大家在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舒...





到底要不要跳出职场的“舒适圈”呢?这是个永恒的职场命题,相信大家在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舒适圈是指在不同场合中的自在程度。而人们在越熟悉的环境就越轻松自在,但如不试着走出去,成长也会有限。总是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逃避挑战,可有乏味之感?

如蔡康永所说,如果不勇敢冒险安于呆在舒适圈,就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舒适圈”就好比煮青蛙的温水,你永远不知道里面暗藏的危机。



1


舒适“圈”住内在潜能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个又一个圈圈,我们都在圈圈里生存着;而舒适圈就是让我们最舒服自在的一个圈子——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自己会做的事,在惯性的运作下,轻松自在,不易紧张。

而我们中的多数人,可能早已习惯于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打转。比如,具备一项很强的能力,可以在自己擅长的工作上做得很好,但懒得动脑学习此外的任何事,总想待在安逸的“舒适圈”中,一旦跳出这个界限,面对不熟悉的变化与挑战,就会变得无所适从,甚至四处碰壁……
待舒适圈里,其实无可厚非,因为人的天性就是追求舒适、逃避压力,但如果因此就不敢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也就意味着无法发挥内在潜能。

有一个关于“舒适圈”的理论是:“人长久待在舒服的环境下,会因为生活安逸而不想动脑筋;但若把人带到比较险恶的环境,经历了挑战和痛苦,反而会变得成熟。

2


“跳”并不意味“改头换面“



如果我们总是做着自己擅长的事情、面对熟悉的人、做之前做过的事情,而不愿尝试此外的任何事情。试想,有一天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了,但其所需的技能是你之前不愿学习的,那你会不会懊悔万分?没有准备,没有练习,岂能把握住机会?



跳出这个圈子,谈改变,并非天翻地覆,而是一种理念的输入。心中有“改变”这个概念,在实际工作中,你才会去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尝试着从侧面思维、横向思维去思索问题。

当思索有了结果时,你的行为也会受到驱动、转变。改变不在乎多少,只要每天都会用非常规的思维去重新审视自己就足够了。

3


如何跳出舒适圈



1


主动克服恐惧,而非逃避



恐惧感表明了这件事在你的舒适圈之外,在你克服它时,你已经开始扩张你的舒适圈了。

2


打破习惯,换种方式去做事



做套路外的事,不管多小的改变,你都在一点点走出舒适圈。

3


试着爱上不安的感觉



这是走出舒适圈的关键,不安往往暗示自己在成长。

4


不断尝试新事物



比如每周做一件没做过的事。
4


跳着跳着就赢了



而纵观职场上取得很大突破的成功人士,多数都是跳出“舒适圈”,去接触新事物、应对新挑战,不断扩大人生的半径。

正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他已知的东西是一个圈,那么他知道的越多,圈就越大,与外部的接触就越多,那么知道自己不懂的东西就越多。跳出圈子,你才会知道自己以前的舒适是建立在何种狭窄的定义层面上,你就会想创造另一个更高的舒适圈,不停地跳出圈子,你就是人生的赢家!
"世界那么大,跳出去看看也未尝不可!”
目前担任上海一家在线英语学习平台业务总经理的Maiko Lin,便是一个跳出“舒适圈”的代表。刚满41岁的他,在回顾自己的人生路时,发现自己几乎每隔十年就会跳出舒适圈,跳到原有的轨道之外。

第一次是在10岁时,被迫跟随父母从台湾移民到加拿大,硬着头皮用一年时间克服了英语交流障碍;

第二个十年,大学毕业加入美国一家家具贸易公司,工作五六年、成为一名职场老鸟后,他选择放弃总部更好的待遇,选择到中国开拓新业务,用他的话说就是,“最终结果怎样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看到,依靠努力,自己的生命将会慢慢延展至无限的可能性。”

回国后,发现业务中很多人因为英语不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又在第三个十年放弃老本行,成为一名老师,并在第四个十年,从CEO特助做到业务总经理。

Maiko Lin说,“每当迈出重要一步,我也曾有过犹豫,但很庆幸在该逃离自己的舒适环境时,不管主动或被动,我都没犹豫,选择了坚持,并始终保持着创业家般的冒险精神。”

一个人若被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的落后思想钳制,躲在自己的“舒适圈”内得过且过,那他必定会被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淘汰。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工作中,我们要有求知若渴的心态,不怕痛苦和挫折,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相信经过风雨历练,脱离“舒适圈”后的人生会别样精彩。


    关注 幸福心计划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