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 第三节(文字实录)

 

回顾大家好,今天已经是第三课了。两周过去啊,我们和之前已经有了很多的不同。比如我们知道写作的全部环节,包括输...



回顾

大家好,今天已经是第三课了。两周过去啊,我们和之前已经有了很多的不同。比如我们知道写作的全部环节,包括输入处理和输出,而不仅仅是输出而已。再比如,我们对各类词汇的感知也发生了变化。通过一定的练习,我们甚至可以做到清楚地感知到其他人的世界。这很神奇。再比如说我们知道写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更重要的是,为了沟通。我们也知道沟通之所以被称之为有效,是因为我们做到了让对方能够理解之前他们不能理解的东西。我们做到了让对方了解之前他们并不了解的真相。又比如说我们知道了什么决定文章的结构,即是顺序。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用顺叙、倒叙、插叙这些手法是因为我们要照顾对方的理解顺序。于是呢,我们找到了一些工具。比如说未知和已知之间的关系,再比如说简单与复杂、次要与重要等等。进而呢?我们也知道了使用修辞的目的。那不是为了炫耀技巧,那是为了让对方能够感知到之前他们并不能够感知到的感知。两周过去也做了不少的练习,我相信你能够体会到自己的变化。因为对很多概念的认知升级决定了你现在已经身处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与你之前所在的世界大不相同的世界,你的价值观,有了变化,有了更新。你所使用的概念,很多的概念都有了新的定义,新的边界。你的选择,你的行动都因此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我真的知道那升级的感觉有多棒,因为我自己反复经历。

为什么要做调查做研究

那么今天呢,我们要讲的是写作的一个核心重点,即做调查,做研究。做调查、做研究的本领是所有创造者都必须必备的本领。我们为什么痴迷于调查研究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害怕成为井底之蛙。大家想想看,同样是青蛙,智商上不会相差太多的吧。但不用猜,井底之蛙就是更笨,因为虽然它也叫也会跳,它的活动范围毕竟有限,它的视野有限,它的感知有限,所以它只能是井底之蛙。最要命的是井底之蛙,同样有繁殖能力,所以它很可能并不觉得自己比别的青蛙差多少。虽然它也没有机会知道真的差多少。其实呢,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因为现实给了我们一些很难突破的边界。比如这两个边界,时间上和空间上。在时间上,我们可以用来输入的时间有限。不说难以突破。24小时事实上连8小时都很难做到。空间上,我们每一个人必然身处在这世界的某个角落。我们走在大街上,连另外一条街上刚刚发生了一场车祸,都不知道。没有办法知道。正因如此,也正因我们真的不想做井底之蛙,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不是吗?在开阔眼界上,我们有一些人选择了书,而不是四处游历。你可以仔细想想这是为什么。游历这个东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空间的局限,但突破程度还是相当有限的。读书却不一样。你可以读美国人写的书,你可以读德国人写的书,空间局限彻底被突破。你可以读纽约时报上最新的畅销书籍,你也可以读上个世纪的经典书籍,于是时间上的局限也被彻底突破掉。剩下的只有一个局限,就是你自己到底有多少时间去读好书。我个人呢就曾经跟一个朋友讨论,他很奇怪,我为什么不喜欢旅游,我后来解释给她听。你看你出门旅游的时候,遇到聪明人的概率其实是非常低的,甚至可能没有。虽然说你可以遇到好人,但是你在家读书,你随便打开哪一本都是聪明人写的。因为前提是选过的嘛,也有机会提前选,这是不一样的体验品质是吧。注意重点啊,我不是劝你不要旅游啊,因为我们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我是在告诉你说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我再给你讲一个例子,其实这个例子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我以前呢,是用Hootreat看推特的。现在呢,用TweetDeck看推特。因为他们都可以设置很多分栏,获取信息更为一目了然。你用官方的client是什么都看不出来的。它可以设置很多的搜索和关键词过滤。比如土耳其争辩,我听到消息之后就很好奇,全球人民都在说什么,都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如何评价。于是我就会为此单独设置一个分栏。然后呢,再为这个分栏设置关键字,Turkey或者是土耳其。Twitter全网差不多上亿用户。无论是谁只要提到了,这两个关键字就会在这个分栏出现,而我就能看到。你看我是不是相对于别人好像脑袋上多了根触角呢,或者干脆就是雷达呢?在信息获取方面,我有很多我自己的独立思考。比如,我就是不相信用人作为过滤器可以提升信息筛选的质量。我在推特上follow了18000多人。为什么,理由很简单,突破局限。在那个时代里,几乎所有的社交媒体都是由关注人的结构来过滤信息流的,这很令人挫败。这个挫败感很强,你关注一个律师,可能律师并不会在Twitter或者微博上发表法律相关的消息的。弄不好更多的时候,他们更喜欢发孩子的照片。你想学英语,于是呢,你就关注了最亲密的英语老师罗永浩吧,对吧。可是他在Twitter上是不讲英语课的,他说相声。你不喜欢,于是呢,你愤而取消关注。另外一批人就是喜欢听相声的,于是他们就关注了罗永浩。可是没有多久,它就开始跟别人撕逼,又有一票人愤而取关。这样的老罗,我不喜欢。于是呢,又来了另外一拨人,喜欢看别人撕逼的人关注了罗永浩。可是罗永浩同学砸了冰箱之后呢,就开始做手机了呀。甚至后来成熟了呀,不再跟人撕逼了呀。于是就有人说罗永浩,你变了。这是不是很久的事情呢。所以说用关注人的方法去过滤信息,其实是很没有效率的,甚至是完全无效的。因为你还是通过自我选择了一些你自己知道的人,给自己的事业限制到了一个范围内。其后果只不过是你自己换了另外一口井,继续做井底之蛙而已。当我想明白这件事之后,我就写了个脚本,自动关注所有关注我的人。到最后我关注了1万多个账号。直接的结果就是我的timeline约等于Twitter的整个timeline。或者说在所有用户里timeline最接近全网timeline的那个人就是我。所以呢当我告诉大家,我是这么用推特的时候,经常就有人问我说那信息过载怎么办?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在真实的世界里,就是信息过载的。你们害怕的不是信息过载,你们害怕的其实是真实的世界。我跟你们没有共同语言的,我没有必要对你们讲解。事实上我也讲不清楚,等有一天都能够讲清楚的时候,我讲了这样一个理由。就是在这个世界里生存,没可能解决问题就不要去解决了。信息过载就是没有可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尝试着去解决它呢?谁爱解决这个就谁解决去,我不管。要不是我这么做,我就不可能在2011年的时候知道比特币这么一个东西,也许最终我还是会知道的。比如2007年,你看,仔细听这里啊,我不是在劝你们跟我一样,在Twitter上关注18000人。我是在告诉你,在获取信息方面,除了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之外,还有那么多的局限可能需要突破。我也是在告诉你,你看,人们总是不知不觉的理直气壮的给自己设置局限。然后我还要告诉你的事,你要想办法突破局限,你要想办法不给自己设置局限。而我当年就是因为这样使用Twitter才有机会。否则的话,可能很多的机会对我来讲就是不存在的。你看,有很多事情,首先你得看到你才能进一步研究。你看不到就不可能有进一步的行动。你再想想看,达尔文也是一样的。他要是没有经过长期的旅行,他就不可能在全球各地不同的地方看到那么多相似却有些许不同的生物。没有看到的话呢,它就不会进一步思考,进而就不可能由他来提出改变人类的学说进化论。所以呢,总结了一下,就是突破局限是很重要的事情。而我们去做调查,去做研究。其实,核心目标就是为了突破局限。

如何突破局限

接下来呢?我们说,在思考质量上如何突破局限。有两个学科是各位一定要认真研习的,别指望别人教你,别指望花钱学会。即便有人教你,即便可以花钱省一些时间也要自己想办法。因为在这个学习过程当中,你的大脑深就会进化的,甚至不夸张的讲,你的大脑结构都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的。第一个学科是统计与概率,第二个学科是历史方法论。在我们国家统计概率被放到理科,历史方法论被放到文科。好像学其中的一个,就没有必要去学,另外一个了似的,又好像说学会其中一个的人就不可能学会另外一个了似的。其实这是所有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没有这两个学科的训练就相当于现代文盲。过去,所谓的文盲就是指不识字。现在的文盲范围很广,不识字的已经不多了,不讲逻辑的其实是文盲,不懂统计概率的其实是文盲,不懂历史方法论的其实更是文盲。除了统计与概率,历史方法论之外,我又会建议大家仔细研读另外一个领域就是逻辑。我曾经专门写了篇文章讲逻辑的3个层面,

  • 第一,形式逻辑
  • 第二,非形式逻辑
  • 第三,认知偏差
逻辑学这个东西呢,是很难单独习得的。因为他是格外需要大量实践和大量知识,才能够熟练掌握的技能。学习统计概率,学习历史方法论就是最能应用逻辑技能的领域。在统计概率这个学科里,你首先要理解一些违背直觉的真理,比如抛硬币是独立事件。独立事件这个概念就是绝大多数人一生无法掌握的概念。这一次的结果并不影响下一次的结果,这一次是正面下一次并不见得更可能是反面。概率是一样的。这件事情有一些人掌握了,就会感觉的很简单,而另外一些人好像永远掌握不了似的。在历史研究里,你是没有办法获得一手证据的,因为你没有办法直接回到过去。你也没有时间机器。于是你只能全靠各种二手证据去推理。中国的理科生真的搞错了,数学公式的推理其实比历史推理简单太多了。甚至相比来看根本不值一提。理科生认为文科生笨绝对是理科生真笨。文科生因此感到自卑绝对是文科生真笨。再一次啊,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根本没有办法帮某些人一下子补上别人几年才能搞定的知识体系。所以呢,我们也不必在这方面在课堂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但是提醒是必须的,你必须通过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让自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思考质量上的局限。再重复一遍,你必须通过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让自己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思考质量上的局限。而这个所谓的完整的知识体系,我给你3个线索,统计概率、历史方法论、逻辑学。3个支点啊,再重复一遍,统计概率、历史方法论、逻辑学。

收集素材的方法之一:卡片

OK。接下来呢?我们讲这个调查研究过程当中的方法论就是收集素材的方法。第一个呢,要跟大家讲是卡片的应用哈。我总觉得我这一辈子有一些事儿占了很大的便宜,比如说我母亲是图书馆馆长,这个事实给我带来了一个直接好处就是什么呢?从小我家里四处都是卡片,那种图书馆专用的带有标签的若干种颜色的咖啡。你们可能见过,对吧?我母亲呢?其实天天在写卡片,这使得我从很小就了解卡片的用处用法。所以呢我几乎从识字开始就开始使用卡片。虽然并不是真的像我母亲那样,为了写论文而收集资料。最初的时候,卡片对我来讲是识字卡而已。但是很快,卡片的终极作用终极用法起作用了。正面呢,用来识字。背面呢,用来造句。你仔细想想哈,这个纸质的卡片所谓的用法很简单,就是呢,正反面有不同的用处,正反面有不同的用处,正反面有不同的用处,重要事情说3遍啊。但是,当然了,只要你细心,还有很多的细节的。卡片上的标签可以用来标号和分类。卡片的颜色可以用来分类。卡片上一定要注明出处。许多年后呢,我痴迷于收集各种例子的时候,我还是这么干的。正面呢,摘抄的是例子或者是那例子的要点。背面呢,是这个例子可能用到的地方。以后你会发现的,一个例子,常常可以用到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的地方。而这些一例多用,常常只是因为不断的问自己,这个例子还能用到什么地方。我再重复一遍啊,这个问题很重要。牢牢得记住以后看每个例子都要反复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个例子还能用到什么地方。其实呢,就是因为反复问这个问题,因此才脑洞大开,发现很多惊喜。常常慨叹,竟然还可以这么用。比如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哈,有个例子呢?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呢,是用来说明传统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说啊,这科学家们做实验,把abcde五只猴子关在笼子里。笼子顶上呢,挂了一串香蕉。猴子们呢当然最喜欢吃的是香蕉。于是呢,个个都想去拿。当猴子快要拿到香蕉的时候,实验者就泼下一盆开水。那猴子就会被烫到。于是呢,就不敢再去拿了。每个都去试过,每一个都被烫到。所以呢,所有的猴子都不去拿那个香蕉了。然后呢,做实验的人把后猴子a换走,放进来一只新猴子甲。这个新猴子不知道开水的存在啊,它当然也想去拿那个香蕉啊。这一次实验者还没有倒开水呢,新猴子甲就被bcde四只猴子摁住一顿打。因为猴子不会说话呀,众猴子想要告诉新猴子的知识是那香蕉是不能拿的。反正挨打了嘛!于是新的猴子甲也不想去拿那个香蕉了。然后呢,再把b猴子换走,换进来一只新猴子乙。以如此往复,笼子里的猴子都被换了一遍,已经不再是a,b,c,d,e而是甲乙丙丁戊了。每只猴子都知道那个香蕉是不能吃的。至于开水嘛,已经没有哪一只猴子见识过,反正香蕉是不能吃的。只要新来的猴子想去拿那个香蕉就会一顿暴打。这个例子很好玩吧。对吧,ok,后来我发现哈这个例子只要稍微扩充一下,就能说明一个常见的现象。即便是在看似相同的环境里,每个人学到的东西就是不一样的,而这种差异的存在真的不能怪某个单独的个体。我再重复一遍啊,这个例子可以用来,就是猴子的这个例子可以用来说明的问题是,即便是在看似相同的环境里,每个人学到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而这种差异的存在真的不能怪罪某个单独的个体。于是我在讲的时候补充了一下细节。于是呢,这个例子就可以用来说明这个问题了。补充的细节是什么呢?就是第二只新来的猴子乙当然还是想去拿那个香蕉啊。可是它刚一伸手。其它的猴子们就冲上来一顿暴打,其中猴子甲出手最狠,为什么呢?因为其他的猴子其实是出于爱护的。而猴子甲呢?是出于报复。你说每个人学到东西是不是不一样?你说这是不是不能怪猴子甲?对猴子来说,坏得流油的科学家,不对,是坏的跟开水似的科学家简直就是对人类来说永远阴晴不定的上帝一样,并不可感知并不能左右啊。所以你看,即便是在相似的环境里,也常常会出现每个人学到东西是完全不同的。而之所以学的完全不同,有的时候真的不能怪某一个个体,是这样吧。OK,同样的例子,我也会在另外一些讲课去用。在另外一些场合当中结论是这样的。你看,没有语言文字就是这样痛苦。你想啊,刚才那个实验里的猴子若是会说话的话,用得着动手打人吗?告诉对方就行了吗?唉,那个是不能吃的,对吧?你傻呀,我告诉你,你够它对吧,差一点拿到手就有开水烫着你的。别吃啦,那现在不信,那它可能上去试,然后就被开水烫了嘛,对吧。所以呢,如果他们会说话的话就用不着动手打了吗?而若是猴子竟然识字,那笼子里的猴子换上几百遍都无所谓,谁都会知道开水的存在,不是吗?也与其它动物的不同,最根本就在于说我们拥有了极为有效的工具,语言文字,用来相互沟通。不是嘛,其结果若是不能有效沟通,那我们真的连猴子都不如。因为猴子还起码齐心协力。你看啊,同样的例子已经可以放到3个场合去用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发现好多的素材都是这样的,都是可以有很多很多用处的。跟诡计一样多端,这也不奇怪。素材和蔬菜是一样的,同样,一根黄瓜可以做出很多菜品。同样,一颗大头菜可以做出很多的味道。而作为的厨艺无非是反复问自己,嗯,这个蔬菜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样味道的菜。这些卡片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当年我在新东方的时候经常被要求出去演讲。几乎所有的老师出去演讲,讲的都是一模一样的,恨不得百年不变。导致的结果就是讲座组织人员很喜欢跟着我跑,为什么呢?因为我每次讲的都不一样。所以他们听我讲说不会腻的,甚至盼着再听我一次。我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尤其是在那些讲演的主题,其实确实是一模一样的情况下。很简单啊,我有很多卡片啊,他们没有啊。每次我需要讲演的时候,我就会找出一大堆的卡片背面朝上。因为背面上写着那些例子的是有场景的。然后我就随机挑选一些当天用的着的卡片。然后呢,翻过正面,看看都是哪些素材,然后重新炒一盘菜吗?有新的话,同时也可以换换佐料嘛,就这么简单。其实呢,现在是可以不用卡片的。我觉得iPhone上note就是挺好,很简单,很实用。虽然没有了正反面吧,但是说实话,这也无所谓,反正一个note里面只写一个例子,然后时不时拿出来显示看看它,还有什么其他的用处和用法。这就是调查研究的工具之一啊,卡片。

收集素材的方法之二:电子书

另外一个呢,是这个电子书。其实呢,今天的作者是很幸福的,因为每个人哈都可以很廉价的给自己打造一个图书馆。而且还是可搜索的电子图书馆。现在的计算机上呢,都有全文检索功能,mac的spotlight就可以直接内建全文检索。Windows呢,稍微笨一点,需要专门设置。当然了,就是因为这一点我就再也回不到Windows上了。另外呢,因为有全文检索功能,电子书比印刷版实在是高效太多了。说实话,我个人现在对印刷版书籍实在是提不起兴趣。因为unsearchable就是不可能搜索这件事情令我非常恼火。我在一篇文章里专门写过,我一般都是在Amazon上买来kindle版的图书。解密之后转换成一套版本保存起来,这样就可以靠全文检索检查这些书了。很多的细节呢,就不用像以前那样要记笔记去记住,只需要记住几个关键字,用脑子就可以记住了。然后呢,需要的时候打开spotlight。然后呢,检索关键字就能找到相应的内容。这个呢在这里不说了,因为我已经写过完整的文章。所以呢,大家看这个链接就好。好,我们来看看哈,其他值得收集的东西都有哪些。除了事例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很多其他可以收集的东西、值得收集的东西。到最后你会发现收集是一大乐趣。在我眼里,素材收集比收集邮票可有意思多了。起码搜来的素材可以反复用,不像搜集来的邮票那样只能看不能用。

值得收集的东西之一:类比

第一个值得收集的东西是什么呢?类比,好的类比常常是神来之笔。很多的时候,精妙的类比不是坐在那里就可以蒙出来的。许多年前,我发现收集类比是学习类比的最重要手段。收集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很多创造类比的细微道理。那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技巧,都是在长期的收集过程当中习得的。我相信你们也是一样。我个人比较喜欢的类比当中哈有两个我是经常拿出来做例子的。你看这第一个类比是这么说的。教育呢,就像一副眼镜,在带上之前和戴上之后,我们身处的世界其实是相同的世界。可是戴上眼镜之后,我们就可以看的更为清楚。不是吗?你看这个类比一下子就把教育的作用教育的重要性,说得非常非常清楚。同样的说理,没有类比的话就变得非常得干巴巴。教育很重要,教育改变世界。教育很重要,教育改变世界。你觉得这样有意思吗?没有意思的。还是这个类比很精妙,教育就像一副眼镜。另外一个类比呢也很精妙。大家听一听哈,房子呢,确实是用砖头建起来的,可是我们没有办法把堆在一起的砖头称之为房子,是吧。科学呢,也是一样的。科学是由事实构成的,可仅仅罗列一堆事实本身,我们无法将其称之为科学。不是吗?这两个类比都不是我原创的类比,可他们都是我特别喜欢的类比,其精巧程度看一眼都觉得开心。我也经常在各种场合使用它们。只要他们能够为读者或者听众在未知和已知之间构建一个桥梁,类比的功用就完成了。至于是不是我们原创的毫无关系。那都是在好多好多年之后了,我才发现自己可以自如地使用类比。就好像类比这个东西已经是我身上的一个器官一样,可以随时调用伸缩自如。其实你也是一样的,你知道类比是好东西,但最初的时候很难直接习得这个技能怎么办?我告诉你,方法就是收集收集再收集大量的收集。收集多了你自己就会用了。更为重要的是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你学会了,于是呢,类比这东西你自己就会造了。类比是个非常值得收藏的东西。

值得收集的东西之二:理论

那第二个值得收藏的东西是什么呢?是理论。你平时要读书,然后呢,多读书,你要去收集各种各样的理论,因为各种理论都是需要收集的。事实上,各种理论的收集其实只不过是终生学习的朴素过程。不要以为从学校毕业了,学习就结束了。各个领域的理论,若是有道理的话,那就应该去指导自己思考的工具。什么叫理论啊,比如说哈,这都是大家知道的,二八理论,木桶理论,黄金分割理论。OK,那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哈,可能你之前并不知道的黄金分割理论的应用方式。这个黄金分割理论指的是什么呢?就是0.618,这个数字可以应用到很多很多很多的地方。比如这个,当相信一个谣言的人数比例超过61.8%其实就是0.618的时候,这个谣言的影响力就可能暴增到百分之百。再比如说,当一个错误的观念流行度跨越61.8%的时候,那正确的观点很可能就彻底被打败。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例子是什么呢?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键盘。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键盘上面的字母排序其实是乱序。最初这只是一个骗局。那个骗子说他设计了一种排序,人们使用这种排序打字的时候效率会有极大的提升。居然全世界的人民都相信了。许多年之后有个好奇心特别严重的人认真的统计了一下。最终发现说qwert,这种键盘布局干脆就是个骗局,根本就没有任何效率提升,甚至可能会降低效率。于是呢,根本不服气,精心设计了另外一个键盘布局。一个真正经过数理统计之后,证明为有效的键盘布局叫DVORAK。可结果呢?这个真正有数学统计根据的键盘布局,其实最终几乎没有人用。最近呢,也有人专门为这个移动设备设计了新的布局,叫kalq。其实你猜都不用猜的,结局肯定是一样的还是没人用。反正最终用的最多的是那个骗子设计的qwert布局。为什么呢?因为这个骗局已经成功的使61.8%以上的人相信且习惯。谁说没有人能做到欺骗全世界呢。黄金分割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这世界有时候显得那么不讲理,不是吗?你仔细想想,好了,其实呢,重点并不在于61.8%影响力的结果。黄金分割理论的应用,重点在于这样几个细节。注意,第一,每种理论都是有可能被推翻的,第二,每一种理论都大体上只适用于某些个领域。第三,每种理论都有一定的局限并非真理。但是你要学会收集它们,你收集的多了,慢慢慢慢你就是能够创造理论的那个人。其实呢,大家仔细去想想看研究生教育博士教育,到最后核心的本质就在刚才我给你讲这一番话里。仔细想想,进而呢?除了类比,除了理论之外,最重要的其实是你要不停的收集思考方式和论证方式。

思维模式之一:复杂二分法

我们先看看一个被我称之为复杂二分法的思维模式。所谓的复杂二分法是这样的,凡事呢,都可以粗暴的二分,比如好的和坏的,比如聪明的和愚蠢的。然后呢,对同一事物用两个维度,两次二分,相互组合就可能出现4种情况。这是一个特别常见的思考方式和分析方法,被我称之为复杂二分法。比如呢,我给你举个例子。人呢,是可以分为聪明的和愚蠢的。而从另外一个纬度上,人又可以被分为勤奋的和懒惰的。于是呢,你看就有了4个组合嘛!聪明而又勤奋的人,大体上适合做中层干部,奋斗在第一线。聪明而又懒惰的人,貌似适合去做领导。愚蠢而又懒惰的人,那就算了吧,哪哪都用不上他们。勤奋可又愚蠢的人,哈,他们很危险,因为他们不知道能做出多少怪事。要想尽办法,在第一时间识别出他们,然后马上把他们开除掉,否则你很可能收不了场注意啊。我并不是让你相信刚才这种分法啊,4个分类之后的判断。我是想告诉你说,你看你只需要经过两次二分,对同一事物从两个维度上进行两次二分,相互组合就有4种情况。于是呢,你就会针对这4种情况做出不同的分析。这是特别常见的论证方式和分析方式,思考方法,值得收集啊,对吧。同样的思考方式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今天要做事。那做的事呢,就分为有用的和无用的,这是一个二分法的维度。再从另外一个维度上去二分呢,就是这个事可能是有意思的可能是没意思的,就是有趣的无趣的。是这样子吧。于是呢,就有4种情况,然后我们再仔细想想看。你想啊,谁不想去做那些既有趣又有用的事呢。可惜那样的事很少啊,甚至干脆找不到啊。只有很少的人有这个运气。你看张学友我就喜欢唱歌,我就觉得唱歌有意思,然后呢,我就唱一辈子歌,然后因此我就一辈子衣食无忧。马拉多纳,我就喜欢踢球啊,然后呢,我就觉得踢球有意思,对吧,然后呢,我就天天踢球,然后因此一辈子衣食无忧,你看有用吧!对吧?比如说这个加藤鹰对吧?我呢就喜欢FK。然后呢,我就天天FK,然后呢,我就因此一生衣食无忧。你们都是成年人,你们不可能不知道加藤鹰是谁的是吧。OK,然后呢,我们再看这4种组合当中。那既无趣又无用的事情,其实也不少的。大家都不愿意去做的是这样子吧。当然了,有的人莫名其妙的去做。比如说像抽烟,你想着抽烟,它有什么用呢?对吧?然后它有什么意思呢?但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一直在抽,甚至戒不掉,对吧。于是呢,这两个去掉之后就剩下两个了。有趣的却无用的,或者是有用的却无趣的。在这两个当中应该选哪个呢?最终你自己的理智会告诉你说,你当然应该选择有用的,即便它是无趣的。好了,那这样的分析就可以让我们很好的解释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要去做一些那么没趣的事情,因为他们有用啊。好了,在两个例子过后,我们整理一下基本的思路吧,这个所谓的复杂而分法其实是很简单的,就是对同一事物用两个维度去做二分,然后做出4种情况。然后呢,再逐一分析。简单吧!以后呢我相信你在各类的说理书籍里,会反复看到作者运用这样的同样的思考方法分析方法。反正你会反复看到的,既然它这么好用,既然它这么好玩,你一定要学会嘛。

思维模式之二:进一步拆解

再比如说,另外一个思考模式叫进一步拆解。进一步拆解,也是值得收藏的思考模式啊。你看我之前讲写作的本质,我说的是什么,不要误以为写作是输出。这是普通人的理解。于是呢,我们把它进一步拆解。事实上至少有3个节点需要注意。输入处理然后才是输出。在这样的表述当中。你能看到背后的思考模式吗?我现在在讲另外一件事,你听一听。很多人呢。误以为看到了终点,想到了终点就是有理想了。不是的,不是的,那不一定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实现不了的理想,只不过是空想,不是嘛。能够实现的理想至少有3个节点构成。仔细听啊,至少有3个节点构成。听着熟悉吧,这3个节点,分别是起点、路径和终点。你看,仅看到终点是没有用的,因为你的起点可能跟别人不一样。所以呢,别人三下五除二就已经到了,你却还在很远的地方。所以没有用啊。再比如说站在同样的起点上,别人搜索到了最佳路径,你却连最基本的路径都没有想过,你觉得谁有可能到达终点?所以呢?路径是很重要的。这就好像说从南极到北极。无论,哪一个方向都只要不改方向的,走下去都可以走到终点。可问题在说,你走着走着,路就断了。遇到了河却没有桥。撞到了山却没有路。所以呢,从起点到终点,就是要反复选择路径的不是吗?很多人之所以看到了终点。然并卵,为什么。无非就是有一件事搞错了。什么呀?看着终点从起点出发,却从来没有认真选择过路径。这要是一下子竟然走到了,天理何在?我讲完了啊。好,这个道理先放在一边。让我们看看这两个说理过程背后的思考模式,写作是输入处理输出,成功是起点路径终点。你看其实它们是一样的思考模式的。无非就是把别人肤浅的理解的东西稍微再深入一点点,拆解的再仔细一点点。把人家觉得是一个点的事情深入到三个点。于是,就好像透过显微镜看同样一个世界一样,看到了不同的东西。所以呢,你可能听到这里就明白了。很多人读书都是白读的。凑个热闹而已。你们不一样,尤其是听过我的课的你们更不一样。从此以后你再读书的时候,第一遍可以跟着别人一样,看热闹玩,也挺有意思的。但是不能忘了要给自己时间和机会反过来重新整理。看看好书的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观点的,论证过程当中有哪些素材可以用到其他地方,论证过程是什么样的,思考方式是什么样的?自己是否可以模仿一下,自己是否可以拿来创作其他的东西。在我看来,读一本好书就是参观一个新的兵器库。不小心真的遇到好的怎么办?3d打印一个嘛,我们这种有分析他人武器习惯的人,脑子就是个3d打印机。在不损坏原件的情况下,复制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东西出来丰富自己的武器库,不好嘛。有个很多人讨厌的人,名字叫方舟子。可能大家不知道哈,某种意义上他是我的老师之一,虽然我跟这个人见都没有见过。嗯,当年我很早就知道此人的人品一般的。当年他逃到美国之后,曾经在网上洋洋自得地鄙视那些落难在国内的学生,觉得自己是大智慧才早早逃出去的。这孙子后来自己回来了啊。但是,仔细听这里,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甚至经常从自己并不喜欢的人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多年前啊,方舟子刚刚创办新语丝的时候,那里是我天天要去的地方,有很多有思辨的文字,虽然质量参差不齐吧。而方舟子呢,也确实是有令我佩服的地方,它令我佩服的地方在于它的文献检索能力。嗯,当时在网上,他毕竟是个在读博士,所以呢啊,因为学术研究的素养,从而他就练就了过人的文献检索能力。你读他的东西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闪念,我靠他怎么连这个都知道,或者是我靠他怎么找到这些东西的。啊当然啦,嗯,也是我个人的运气。我刚才提到过我母亲是图书馆馆长,所以我从小就知道文献检索的方法。于是在我受了很多刺激之后,对我就是被方舟子在很多方面刺激了刺激到了。对吧,看到一些人在某些方面很强,就是让你在那个方面啊发力的刺激。在我受到很多刺激之后呢,我就开始刻意训练自己的文献检索能力。其实说穿了无非就是三条哈。第一条呢叫搜索搜索再搜索。有互联网的好处,或者说最大好处就是,其实每个人都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巨型的图书馆。第二呢,叫付费付费再付费,网上很早就开始有很多付费的在线图书馆能买会员的,我都买。提高收入质量的东西,花多少钱都划算。第三叫整理整理再整理。这节课就在讲整理。在用了mac之后,我在这上面就基本上不花太多时间了,反正就是想办法搞来电子文本,然后存在电脑里。需要的时候spotlight调出嘛。OK,三条啊,搜索搜索再搜索。第二条付费付费再付费,第三条整理整理再整理。其实呢,到最后,只要你收集整理的足够多,各种奇奇怪怪的好运就出现了。年初的时候呢,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如何把坏运气变成好运气。大家去看一看这篇文章里面我提到的例子,我个人是非常洋洋自得的。我读一本书,其中呢,提到了一个好运气的例子,然后我就在自己的电脑上搜索坏运气的例子,结果发现竟然有一个例子与那本书的作者提到的是同一个彩票奖项上发生的。写文章时可以用到这样的例子,一定让很多年轻版本的李笑来受到刺激。嗯,他是怎么搞到这个例子的。正确答案是,我也不是故意的呀,攒啊攒,后来就这样。所以呢,我觉得啊,收集素材这个事啊,比攒钱过瘾多了。因为收集到的素材,貌似比攒下来的钱在将来更能产生升值,更能形成资本。钱这个东西如果是你的起点比较低,攒下来多少也没多大意思。素材却不一样,大家的起点真的都一样,不是差不多就是一样都没有嘛。然后呢,积累多了,你就可以不断的换个方式拼接起来,做成新的东西,拿出去卖钱,这实在是太过瘾了。

总结

你别看我整天只发表说理文章,其实这些年我陆陆续续也积累了很多很多写小说的素材。随便给大家讲一个我之前构思过的小说框架,这个框架我给几个编剧讲过。所以呢,公开了也无所谓。大家有没有想过程序员们用的github这个东西,本质上是什么样?本质上它就是一个时间穿梭机,只不过它的方向不是回到过去的,更多是小心翼翼的探索未来。你写代码写着写着开始做实验。先做个分支,然后在那个分支上写新的构想。写完之后呢,尝试运行各处测试完毕,确定功能实现物之后就把这个分支合并到主干上。这其实是向未来迈步试试。不行的话再退回到原点重新起步。所以呢,git这个东西实际上是一个啊,非常新型的时光穿梭机。所以呢,我编的故事可以有若干个版本啊。用爱情做主线的话,这就是反复试婚的故事,可以有很多的笑料,当然也可以有很多严肃的探讨。用爱情做主线的话,它可以是个完美的犯罪故事,它也可以是个超级侦探故事啊。悲剧的朋友们听完之后通常都会很惊讶。说啊,那你后来怎么不想接着写啊?啊,我答案很诚实,哈,就是我突然发财了嘛。所以再写小说赚钱对我来讲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了嘛。值得干的事情变成别的了,大家都是了解我的,你们知道我对炫耀技巧刷存在感之类的事情并不感兴趣,我讲这个肯定不是为了向你们展示,你看李笑来怎么样,怎么样。重点在这里,我想告诉你的是,从今天开始,你就要变成对素材如饥似渴的人,甚至要不择手段的去收集。所谓的没有灵感,其实只是攒的不够攒的多了,灵感就多的去了。我们这种料多的人其实不把那个叫做灵感的。我们知道,那只不过是司空见惯的融会贯通,仅此而已。加油吧,这一周的练习其实很简单,把你读过的好书重新翻出来看一看,哪一些素材被你错过了。你会发现你好像错过了所有的一切,还是那句话,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好,今天呢,课程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谢谢。


    关注 天龙学英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