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AAA的学霸哭了,到底是装X还是真难过

 

其实学霸也不是真装X,只是他们比较的人,太优秀。...





每个在读高中的学生都知道,班上一定有这几类人:

永远考第一,不知民间疾苦的排头兵;

长期一脸迷茫,在及格线边缘挣扎的废柴;

玩得比狗嗨,睡得比猪多的好心态吊车尾。

其中,有一类人,我们认为是学界毒瘤,

他们名列班上前10左右,但难跻身前3,

以下是他们长期挂在嘴边的话:

“哎,怎么办啊,我觉得我成绩好差啊。”

“怎么办啊,我觉得这次考试很难,我觉得我成绩又要下滑了。”

“班长你到底有什么学习方法啊,可以教我一下吗?”



每每考试结束,班上倒数的同学拿到40分的试卷,坦荡一笑,挥手笑笑,事情就过去了。

他们却因为下滑了三五名,在教室的角落,抱着80分的试卷,哭的梨花带雨,难以停息。

到底是学霸的阴谋?还是学渣的自暴自弃,是班上前十的同学演技爆表,还是长期追随最强学霸而不得的疲惫。

总之,一句话!是真的这么作吗?还是真情流露?

1.排除各别的演技派,很多都是真诚的流露

你或许无数次的受不了,成绩比你好的同学,天天在你面前叫嚷着这不好那不好。

但是实际上,这真的在正常不过了。

在浙大,很多学生流传着这句话“考败来浙”

来浙大以后,反而更加自卑。

他们总会看到,某些同学英语口语地道流利;有的同学混迹三五社团,肩担大任;还有些沉溺图书馆,期末考试9门课7门满分……

于是乎,这一幕就常常发生,浙大的同学打电话给家里,一边哭一边觉得自己实在是太差太没出息。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怎么都不如同学厉害。

家里人和你表示不能理解啊!震惊啊!都上浙大了,还说自己不好?咋的啊?

那如果你被告知,这些人里面,有少数甚至得了抑郁症,甚至有各别产生轻生的念头。是不是你会想着很可能是事实。

那为什么,他们明明已经很优秀了啊,怎么还这么焦虑呐?



2.越往前越容易自卑

有句老话,叫做,获得知识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无知。在奋斗的路上,这个道理也通用。

Festinger这个社会学家在1954年就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就是人都在和社会中其他人作比较,来找到自己的价值。他发现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往上比较”。

所以你会发现,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你似乎总是最快乐的;当你拥有点什么,你就发现自己一贫如洗。

“你已经是班上的第15名了,你离重点大学就差20分了。”

“你都进了拔尖班了,再努力一点点就是前几名了。”



你的父母会一直不停鞭策你,一刻不停的以最优异的学霸标准来要求你;你的老师会不停的暗示你,你要更努力,以成为最一流的学生。

你卯足劲,花了好多力气;你甚至熬夜,甚至对着不懂的题目一遍一遍的拍脑袋……

当命运的偏差出现时,你瞬间就崩溃。

这样的“向上比较”,让每个,我们看起来明明已经很不错的人,笼罩着自卑的情绪,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中知识精英往往有更大的生活压力。



3.两头的排斥还给他们致命一击

处在紧绷状态的二流学霸,往往被学习差的同学怒斥矫情。却也被学习优异的同学带着一丝怜悯的尊重着。

两头不入流的现状也会让他们身心更加敏感,反而没有了成绩相对糟糕的同学的那份坦荡,也没有成绩优异同学的那份自信。

刚走进高中校园,尤其是名校高中时,这个感觉最为突出。突然在地方上小有名气的自己,成为班上最平庸的学生。

升上其他普通高中的同学,是不是此刻对你的状态也表示不理解,是不是也觉得你在装呐:

明明都读了最好的高中,初中班上第一名,现在对我们说自己压力很大,真好笑?



有一个谎言叫做,上了大学一切就解脱了。实际上,走进大学以后,优秀的人聚集,平庸的感觉更是强烈。

高中担心学考、高考;大学担心成绩和综合能力;毕业担心工作……似乎一辈子,我们都在无休止的焦虑着。

那到底为什么我们要这样,为什么一定要昂着头去企及那些很难抵达的彼岸,为什么一定要固执的去追逐那些无比优秀的人。

因为有时候,人生价值不在于,你是谁;而是,在你的世界里,谁是你想去超越的人。




    关注 亦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