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前,“三招”搞定语言关

 

在幼儿园里很容易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一个班的小朋友,年龄相仿,但是在语言发展上却参差不齐。有的幼儿说起话来让我们觉得他像个大孩子;而有的幼儿说话还像个小宝宝。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



在幼儿园里很容易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一个班的小朋友,年龄相仿,但是在语言发展上却参差不齐。有的幼儿说起话来让我们觉得他像个大孩子;而有的幼儿说话还像个小宝宝。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语言是孩子智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语言的发展又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事物,促进智力的发展。

六岁之前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父母要抓住这一时机,及早开发孩子的语言能力。



父母要教给孩子规范的语言



【小链接】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提到,她有一位朋友是心理学博士,饱受发音不正确的苦恼。原因在于她的这位朋友,幼年时母亲教他说话时,没有教给他标准的语言,而是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与他交流,比如把“苹果”说成“果果”,把“汽车”说成“轮轮”,诸如此类的语言。

这种情况是不是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老人带孩子的时候更是如此:“吃饭饭了、喝水水了”…..

所以,在孩子的语言发展中,父母尤其要注意给孩子说完整的语言。有些父母可能以为孩子听不懂完整的语言,往往用儿语或一半的话跟孩子交流,殊不知这样反而破坏了孩子的语言感觉。

因此,我们在与孩子交流时,要说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节奏缓和。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孩子才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语音语调,自然而然就会发展起规范的语言能力。

父母要读经典故事给孩子听



【事例】儿子上小学之前,我为他读了《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爱丽丝漫游奇境》等经典故事。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情节,使儿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知不觉语言也受到熏陶与感染。有一天,儿子与小朋友在楼下玩,回家后告诉我:“我抢了佳佳的小小娃娃。”我问:“那佳佳怎么样了?”

儿子想了想说:“她越想越急,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儿子说的这句话,正是《伊索寓言》中《金斧、银斧和铁斧》里面的原话。在解决了他抢小朋友东西的事情后,同时也为儿子能如此恰当地运用故事中的语言而高兴。

所以,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只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有浓厚的兴趣,父母就应该读给孩子听,因为孩子的语言感受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经典中规范优美的语言能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在合适的场景中,孩子就会使用这些语言。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越来越丰厚,就能更广泛地在生活中准确使用一些描写人物、景物的词语。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说的机会



每当孩子想和你说话的时候,无论家长正在做什么,都一定要停下来耐心地听他讲话。如果拒绝或敷衍孩子,就会伤害孩子细腻而敏感的心,长此以往,孩子就不愿意与家长交流了。

在语言发展中,“听”和“说”是并行的,是语言的双翼,因此父母不仅要为孩子提供听的环境,也要为孩子提供说的机会,鼓励孩子用完整而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父母要善于引导话题,一幅画,一部动画片,一个小故事等等,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都可以作为交流的话题。

◆父母要善于倾听,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喜欢听他说话,才会激发孩子谈话的兴致和欲望。

◆父母要抱着尊重与理解的态度倾听孩子谈话,要让孩子把话说完,并且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观点,不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给他,使孩子有一种受重视和被尊重的感觉。


    关注 中山街幼儿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