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龙坪老屋

 

龙坪镇始建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古称“鸿脑洲”、“龙坑”。...



龙坪镇始建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古称“鸿脑洲”、“龙坑”。至明嘉靖年间(1561年),为景王封地、以“坑”字不祥,遂改名为“龙坪”。龙坪历为武穴重镇。早在明朝,广济(现武穴市)设七乡三市,龙坪便是三市之一;清承明制七乡依旧,三市改为四镇,龙坪仍是四镇之一;民国时期,龙坪镇为县辖镇。


据清康熙年间进士金德嘉所著《鸿脑洲记》记载,早在明成化、弘治年间(公元1465-1506),龙坪已是“市廛繁浩,舟车辐辏,富商大贾数以万计”的大型集镇了。清中期发展最盛时期,镇区西起仓门口(龙坪朝阳),东止章兴垸(黄梅),街道绵延2.5公里。



龙坪老街依江而建为长形街,分上、中、下三街,全长2000米,宽8-10米,大部分为石板路面,曾设有四座城门(上横街两座,下横街一座,下街一座)。龙坪上街古建筑群曾两度毁于战火。现有建筑群为民国初年建筑,经普查,能住人的老房子还有65栋,计6500平方米,其中一进一重有47栋、一进二重有10栋、一进三重有8栋。龙坪下街的古建筑群多为明清时期建筑,现有古建筑35栋,计10850平方米,其中一进一重有7栋、一进二重有15栋、一进三重有13栋。

龙坪建筑物的建筑风格,随着集镇的兴起和繁荣,也就逐渐形成了比较高雅的模式,且有一定的体系。可以比较自豪的说,在不失以徽式建筑为主的同时,兼有江南水乡特色。一些书院、寺庙、居民住宅等建筑,就是这一体系中的代表建筑。其中,广济(今武穴市)的第一书院──江汉书院,便是一个典型的建筑个体。它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到清朝早中期时,该书院形成了略具规模的建筑群体,书院左有仰瞻窝,右有文昌阁,中有敬义堂,堂西有六贤祠,使兼具江南水乡特色的徽式建筑更趋于协调优美。此外,在这个期间或稍后一个期间内的民居,也有了不少个体建筑的典型,如龙坪上街的金德嘉故居,龙坪下街的熊百万故居熊家大屋等。由于历史的沧桑,江汉书院已不存在(1986年在原江汉书院遗址施工时挖掘出土了“江汉书院”大门上方的石头横眉一块及其它建筑构件),但金德嘉故居和熊家大屋还保留了原来的基本框架和格调。

以上所列举的建筑个体或群体,首先从外形设计上来看比较美观,房屋两边山墙近前后檐顶端挑出墙垛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或远或近,都觉得很别致,确实给人以风韵悠然之感。再从平面格局的实用上来看,在设计上也确颇具匠心,一般来说,依房屋进身长短,分为短、中、长三种。

短者。为一进一重,内设一个天井,天井后为正厅,正厅两侧为主室,天井两侧为书房或次用房;中者。为一进两重,内设两个天井,依两个天井前后秩序,定前天井后为前厅,后天井后为后厅,即正厅,两个厅及天井作用同上,厅侧为主室,天井侧为次用室;长者。一进三重,内设三个天井,依三个天井前、中、后次秩序,定前天井后为前厅,中天井后为正厅,即大厅,后天井后为后厅,凡厅的两侧均为主室,天井两侧亦均为次用之室。这种平面建筑的格局,当地人称之为半口印或一口印的房屋。

依这样建筑的房屋,较好地解决了房屋密集地方住房进身较长的通风和采光问题,具有一定的环境价值和平房占地较小的经济价值,也体现了古代风水学家阳宅通天地之气的环境意识,在相应的地方建起这样相应的房子,也确实实用、舒适、别致、优美。2002年5月18日撰写于龙坪
2016年8月18日修改于武穴



图文作者:陶生元

整    编:武穴旅游



喜欢请点赞,真爱请分享......


    关注 武穴旅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