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评析 古人之环保,今人需汗颜

 

红旗书吧古人之环保,今人需汗颜根据《韩非子》记载,我国商代就有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意思是随地乱倒垃圾...





红旗书吧

古人之环保,今人需汗颜



根据《韩非子》记载,我国商代就有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意思是随地乱倒垃圾要被砍手;另据《汉书.五行志》记载,“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意思是乱倒垃圾的要在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这就是说,至少商代开始,统治阶级和老百姓就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并且采取立法的形式加以规范。在路上倒垃圾,就要被砍手,或者是脸上刺字,谁还敢以身试法?此法如果沿用至今,恐怕全世界一大半环卫工人会下岗失业。

不光是对城镇路面,对山林和水源的保护,古人们尤为重视,也相运而生一些事关环境保护的理论和思想。荀子说:“树成荫而众鸟息焉,硫酸而螨聚焉。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川渊枯则龙鱼去之,山林险鸟兽去之”,对生物与环境间的依存关系作了深入浅出的比喻。他还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意思是草木开药结果时,不能砍伐山林,并且把这种环保治国理念称为“圣王之制”。

古代最早的环保法实物,是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县的一座秦墓中的一批秦简,并整理出18种秦律,其中的环保条令就记录在《田律》中。据此律记载,除了春季不得乱砍乱伐外,还规定不得堵塞河道,不得在夏季以外烧草木灰为肥料,牵涉到对大气、植被、水源的保护。

在汉代,为了防止道路上尘土扬起,有损人体健康,要求路旁百姓以水洒道,没有住户的地方,就由政府的洒水车进行洒水,《后汉书.张让传》有记载,“作翻车渴乌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说不定这是我国最早的洒水车。为了保护环境,汉代还发明了类似“雁鱼灯”这样的环保产品,外形如大雁,衔住一条肥鱼,背上驮着灯盘、灯罩,油灯点燃后的油烟被灯罩挡住,通过鱼体进入大雁腹腔,最后自然溶入大雁腹部的清水中,这样的发明创造,在当时称得上巧夺天工之作。

说那么多,只想证明环保的重要性,它不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产物,而是老祖宗们早已非常重视的东西。可是,当代的人们恐怕在环保意识上,还比不上古人,至少在实践上喊得多做得少。《私人定制》是部喜剧片,但四位主角在结尾那几分钟的“道歉”颇为令人深思:第一个道歉对象是“阳光”,内容针对“霾”;第二个道歉对象是“森林”,内容针对“滥砍滥伐”;第三个道歉对象是“草原”,内容针对“乱采乱挖”;第四个道歉对象是“河流”,内容针对“水源污染”。当天空总是一片灰色看不到阳光,当山体只剩一片空地不再郁郁葱葱,当草原到处坑坑洼洼面目全非,当河流变成黑的臭的有毒的,我们和子孙后代们还怎么继续生存下去?
建军原创 ∣ 休闲文化驿站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关注 深圳荣耀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