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府琐记(二) 海峡浩荡是前景,寿山巍峨是后台

 

台湾国立中山大学——左手海堤,右手绿丘,海山兼具的校园,大概就在形神交汇中有了智的灵动与仁的厚重。...



余光中先生说:

“面对着海洋,就等于面对着全世界。”

在海边的中大,该是怀抱如此的志向,

不安于西子湾的闲适,而蓄势奔赴太平洋上。

张强,教育科学学院老师,博士。
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张强老师作为浙江大学—台湾大学博士生交换项目的成员,前往台北进行为期半年的交流学习,开展博士论文的资料搜集和撰写工作。

题记:

赴台期间,学习之余,我分别去往分散四处的岛内大学,走读风格各异的校园。其中的缘由,大概是觉得一所优良的大学,总是一座城市最美丽的风景。它的历史与传承,呈现了时代变迁的一面,尤其是在经历了战争播迁的海峡两岸。

每一处的校园,就在轻简的琐记里一一呈现。一眼里的钟情,和未曾深谙的遗憾,都成为这一路校园穿行的收获。

 学府琐记之国立中山大学
从广州到高雄,自珠江畔到西子湾,读书里的机缘,让我有机会参观这两所同根同源,相隔两岸的中大校园。有趣的是,经过几番辗转,它们都远离了原初的旧址,倒是华工、华农、以及华师所在的石牌,才是它的故地所在。当年,曾任中大图书馆馆长的杜定友先生在《理想石牌的断片》中说到:“有优美的环境,充实图书设备,才能培养学术风气,造就杰出人才”,那时的中大,确是如此地在南粤发展壮大。白驹过隙,此前广州中大庆祝建校九十周年,高雄中大亦庆祝复校三十四周年。于今而观,两校虽各自波折,但共同秉持中山先生手订“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独行”的校训,皆成为当下一流学府,堪慰先生遗志。







       我是在高雄候车返回台北的间隙,去往位于西子湾的中大校园。沿途顺着海岸,可以看到停泊的渔船,和光影里的海面。想来每一所在海边的大学都是幸福的,比如美丽的厦大。下车张望,豁然而识一所安守海边的学府。门楼上的铜字,在光照里熠熠闪亮。顺着校园道路行进,左手海堤,右手绿丘,淡蓝天空下山峦依稀。海山兼具的校园,大概就在形神交汇中有了智的灵动与仁的厚重。学校行政大楼前面的廊柱上,有着余光中先生《西子湾在等你》里形容中大的诗句:海峡浩荡是前景,寿山巍峨是后台。如此略显调皮的语调里,体现了中大的所处,以及它兼具的情怀。









      社管大楼和理工大楼,分别在行政大楼的左右,一文一理,十分对称,远望去即如伸展臂弯的师长,迎候来往的过客,谦然里满是热情,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受。略微走近,墙面上中山先生“博爱”的题字彰显着这所革命大学的底色。一九二四年,中山先生先后下令创办黄埔军校和广东大学(即中山大学前身)。二者一武一文,“盖以黄埔学生为革命军骨干,建立革命武力。并以广大学生作革命党骨干,完成建国使命”。惜乎先生壮志未酬,乃有一九二六年改国立广东大学为国立中山大学,以示永久纪念。









      穿过长长的走廊,步入管理学院的铁门,胭脂红楼围绕起来的四方天井里,草青树稀,中庭点置假山。乍一看去,觉得不太协调,稍稍停留,就为这样山水庭院的用心,生出亲切的领会。一点的绿意,些微的雅致,可以用来调节枯燥和坚硬的氛围。再看底楼空地摆放的木桌木椅,靠近窗口,楼外的阳光照进来,恰是一个安坐闲谈的去处。









     信步走到图书馆,红楼白亭相映里,陈列蒋公陪侍中山先生的塑像,肃穆庄严。超越政党攻讦谩骂的意气,从历史的可能和局限里重新审视那个时代的人物,原来刻板的脸谱转变成复杂的多面,发现他们其实没有那么的坏,但也没特别的好。从流氓到领袖,或者从领袖到坏蛋,殊难断下价值的判定,须加以事实上的考量。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依然流于好坏善恶的简化与武断。闲思游绪里抬头,发现亭顶是国民党徽的形状,移动下站立的位置,就把图书馆置于其中,精妙的设计羼杂了学术与政治的联系。几辈学人的努力,求国家的独立,争学术的自由,回顾总见血泪斑斑,不胜唏嘘,观照当下,依然是那样的任重道远。









     没曾想到,中大校园里还存留一座蒋公行馆。二层的小楼,青绿墙壁,掩映于绿荫之间。既然是建在西子湾畔,所以应该是度假休闲之用。斯人已逝,斯楼亦改造为艺廊,时有展览举行,从而变得平实亲切。旁边一座小屋,闭锁的红色栅栏里,置放一辆黑色轿车,注明为“总统蒋公在南京乘坐之轿车”。飘洋过海而来的意味,是眷恋,抑或是无奈?那一弯海峡,阻断了回乡的路。当年南京城里的威仪,于此化作静默无语的遗存,供人参观凭吊。









    走在葱茏的校园,红墙绿树,切合于南国的情调,无异于广州的中大。细碎的枝叶,以鲜艳的墙面为背景,就构成了一幅简单的素描,安安静静地停在一个角落。有阳光的草地上,落满金黄的叶子,投下树干的影子,织锦一般,带来深秋的意味。虽然在这里,季节的变换不会十分明显,但绿意里的金黄,为这个秋天增添许多趣意。









      准备离开的时候,西子湾的夕阳仍在酝酿,可惜这次无可奈何地错过。凭栏眺望,灿烂的光芒落在深色的海洋,浩浩汤汤。入港的灯塔,逆着光,留下一个黑色的剪影,远远可见。余光中先生说:“面对着海洋,就等于面对着全世界”。在海边的中大,该是怀抱如此的志向,不安于西子湾的闲适,而蓄势奔赴太平洋上。这通向世界的海,永远传递着不息的坚持和进取的力量,时而沉静,时而激昂。







供稿:张强老师

编辑:伍卉  周杨冬

审核:孙锐


    关注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