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之情节中的两难设计

 

一周三篇,分享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本文为我读《小说课》的读书笔记分享。

“如果我和你妈同时掉到水里,你只能选择救一个,你要救谁?”这个老问题之所以常常被提起,原因在于它通过时间的考验,事实证明,它在折磨人这件事上非常有效。

这种两难的选择,可以成为一个故事的核心,而且是能够非常有效的紧紧抓住听者或读者的梁子。我们在讲故事时,可以学习借用这样的梁子。

"救老婆还是救老妈"这类问题之所以棘手,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无可遁逃的“封闭式绝境"----情境万分紧急,但只有两个选项。所以,男人必须用最认真的态度来审视眼前最亲近的两个女人。更重要的是,不管哪一个选择都会带来可怕的后遗症。一旦选择了其中一个,另一个会变成噩梦,向你报复。下面来举一个最高境界的”两难“的例子----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绝世两难。

唐山大地震发生时,主人公一家四口,父亲当场被压死,一对五岁的双胞胎小姐弟,被压在水泥板的两端。母亲大声哭喊,救援人员见状,为难地说:现在的情况很棘手,水泥板处于联动状态,不管撬开哪一端,救哪一个,另一端的孩子都会被压死,意思就是两个孩子只能活一个。救难人员要母亲抉择:二选一,要救哪一个?这时”两难“出现了!不过母亲拒绝选择,因为对一个母亲而言,这个两难太残忍了。但救难人员说,如果不马上选择,他们就要走了,因为还有很多人要救。意思就是:不选择,两个孩子都会死。母亲吓得跪下来,拉住救援人员的脚。她屈服了。接着,镜头从母亲转到小姐姐身上。此时,小姐姐已经无法开口说话,但她的意识非常清醒,几秒钟后,她清楚地听见母亲说:”救......弟弟。“母亲话一说完,五岁的小姐姐当场掉下眼泪。她绝望了。母亲最后选择了儿子,放弃了女儿。

随后,一阵天崩地裂,画面全黑了。当银幕再次亮起时,母亲抱着女儿的尸体痛哭,大喊对不起女儿。这时,救援人员来了,他要母亲先去救活的(因为弟弟奄奄一息),死的他们会处理。当姐姐被拖到尸堆后,没多久,天降大雨,仿佛天地也为之悲伤。不久,尸堆里突然传出咳嗽声(雨水跑进肺部),意外发生了----有个小女孩从尸堆里站了起来----她是姐姐。没错,姐姐还活着。

《唐山大地震》里的两难,是一种特殊的两难,它是一种”假两难“。它违背了最初的两难设定”两个只能活一个“。表面上,”假两难“是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但它其实是个险招,因为没人喜欢被骗的感觉。但《唐山大地震》并没有引起反感,因为故事里的”假两难“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相反,它是为了创造更难得处境----自责的母亲VS怨恨的女儿,永远难以化解的冲突。对劫后余生的小姐姐而言,她生命中最大的地震不是唐山大地震,而是母亲选择了”救弟弟,放弃自己“。从此,对小女孩而言,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余震“,因为只要一想起”我是一个被母亲杀死的孩子“,痛苦、怨恨就会浮上心头,日日夜夜折磨女主角,成为她生命中永不停止的余震。《唐山大地震》就是改编自作家张翎的小说《余震》。

大家看看,正是这样的两难设计,考验出人性的复杂,让故事紧抓人心往下发展。两难的选择就像辩论的题目一样,没有哪一种是正确的,哪一种是错误的。选择了一种之后,就要承担不选另一种的后果。而且,有时候后果是出乎意料的。两难是制造冲突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那要怎样解决冲突,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继续分享《唐山大地震》是如何创造故事结局的。


    关注 即兴演讲小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