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山下的早茶

 

x26nbsp;x26nbsp;x26nbsp;x26nbsp;x26nbsp;2016年8月15日,我们一拨微友搭春秋国旅的直通车去了常熟。常熟新城(苏其华摄)x26nbsp;或许是年轻时看...



2016年8月15日,我们一拨微友搭春秋国旅的直通车去了常熟。

常熟新城(苏其华摄)
或许是年轻时看样板戏的影响,到了常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沙家浜。其实,如今常熟有众多的旅游景区:沙家浜风景区、尚湖风景区、虞山国家森林公园、昆承湖风景区、方塔园、宝岩生态园,港中旅沙家浜海泉湾(常熟)休闲度假区等。直通车到达常熟,直接去了尚湖风景区。可大热的天,去哪儿也没兴致了,便约了第二天上午去虞山脚下喝早茶。
尚湖风景区(苏其华摄)
虞山是全国闻名的常熟胜景,古称乌目山,因商末周太公次子虞仲让国南来建勾吴,去世后葬此山,遂改名为“虞山”。虞山海拔261米,长6400米,东端蜿蜒入古城,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说。峻拔巍峨的山岳景色,加之南面有与山平行的尚湖,山水相映景色优美。而来虞山脚下喝早茶的常熟人,蔚为壮观,更是一道人文奇观。其中名气最响、规模最大的茶楼,要数“兴福老面馆”。
兴福老面馆
兴福老面馆位于虞山北岭下的兴福寺旁。兴福寺又称破山寺,号称江南四大名刹(杭州灵隐寺、镇江金山寺,常州天宁寺、常熟兴福寺)之一。兴福老面馆的老板娘早已为我们摆好了长桌,见客人一到,立马一手端上茶盘、一手提着暖水壶,为每位客人沏上一杯虞山白茶,茶叶经沸水冲泡,嫩芽沉浮,碧绿生青,呷一口,齿颊生香。

坐定,观兴福老面馆,墙上广告便是常熟的几样有名美食:蕈油面、鸡笃面筋、松子雪糯、香椿头、桂花栗羹。常熟是江南鱼米之乡,景色秀丽,美食多多,如:河豚鱼、鸭血糯、桂花栗子、桂花酒、黄花鱼、毛绿龟、杨梅、支塘酒酿饼、莲子血糯饭、叫化鸡、蕈油面等,来兴福老面馆,正是品尝蕈油面。

蕈(念xun,熏)是一种野生菌,而松树蕈则是常熟虞山的一种特产。早在60多年前,常熟人就开始自制蕈油:将新鲜蕈洗净晾干,菜油熬热后回温,放入鲜蕈,待油色清亮时一起捞起备用;用蕈油作为面“浇头”的蕈油面,鲜美异常,非一般蘑菇可比,成为常熟的一个传统的特色面点,并有“素中之王”之称。蕈油面,最早只是常熟兴福寺和尚食用的一道素食,后来得到了食客们的青睐。1947年10月19日,宋庆龄、宋美龄姐妹畅游罢兴福寺,在寺外林中野餐,一碗兴福蕈油面端上桌,清香扑鼻,宋氏姐妹品尝后觉得名不虚传,更是赞不绝口,连声道:“好、好、好,想不到小地方有这么好吃的菜和面”。至此,不仅蕈油面在常熟出了名,兴福老面馆也跟着出了名。
蕈油面
茶品半杯,便开始上面。期待已久的蕈油面端上桌,一大白瓷碗,汤汁色淡酱,油星点点,飘着葱花,面上铺着深褐色的蕈,先凑近闻一下,清香扑鼻;再喝一口汤,那淡淡的天然鲜味,直沁心脾;桌上又摆下几碗作料:鲜姜丝、咸菜、香椿菜、葱花,我们又叫了几个当地的名小菜:爆鳝丝、松子血糯、香椿炒蛋、白斩鸡等。

举目四望,露天茶座沿溪而落,一律竹藤椅,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抬头,是两棵高大的栗子树,树叶遮住了骄阳,随微风摇曳,散发着独有的香味。整个院子呈方形,这里应属自然景观“兴福桂栗林”了,院中高大古朴的栗子树,向客人述说着这里的悠久历史。尽管高温炎热,客人宁可在此出汗,也不愿入室孵空调。

据说,常熟人每天早上来这里喝茶吃面,满员时达300多人,一座难求。十点之后,有的上班、有的继续喝茶聊天,直至晌午。可见,常熟人的生活悠闲悠哉,着实令我们这些上海人羡慕。

茶间,有提着小箱子的年轻人,来到你身边,眯着眼微笑,轻轻地附身问:是否想按摩?如此良辰美景,焉又不愿的?于是,按摩师与客人一边按摩,一边说笑。除了按摩,还有卖水果小吃、擦皮鞋的,时间就这样消磨了。忽然想起,进来时见有挑担卖莲的,不知还在吗?见我们想念,按摩师一吆喝,果然卖莲的仍在。卖莲的提着竹篮,篮里的鲜莲还淌着水珠,个个肥硕饱满,10元钱给3个,我们还价至10元给4个成交。
挑担卖莲
捧着手中的莲蓬头,我想起10岁那年夏天,跟着母亲去南昌外公家。那时,外公算是省级干部,住在“肖公庙”独家小院,有4间平房,进门是客厅,客厅的里间是外公外婆的卧室,客厅往左,是舅公(外公的弟弟)的房间,里间是老外婆(外婆的母亲)的卧室。老外婆是九江人,瘦小的身材,裹着小脚,头发往后梳着咎,每天用刨花水梳得铮亮,没有一丝乱发。南昌的夏天比上海热,晚饭后,一家子就在院子里乘凉。老外婆特别疼爱我,每天都买新鲜的莲蓬给我吃。看着我剥莲子吃,她就叨叨地说:莲子清火,小孩吃了不长痱子;莲子清香,小孩吃了浑身飘香;莲子清甜,小孩吃了嗓子甜美……那时,家境清贫,除了一天三顿饭,很少有零食水果吃。在外公家的那段日子,天天晚上听着老外婆讲故事,手里剥着莲子吃,觉得幸福极了!
享受剥莲(苏其华摄)
微友阿萌萌说,她从未尝过鲜莲,我便“示范”于她:莲子藏身于莲蓬,仅露出一小尖尖角,先沿莲蓬的肉边撕开,剥出莲子,这时穿着衣服的莲子是青绿色的,犹如纯情的少女,楚楚动人;再剥去这层青衣,露出乳白色的莲子,像初生的胖娃娃,令人顿生怜爱之心;掰开莲子,青黄色的莲心像一朵花儿,盛开在白胖的莲子中间,清清白白,没有一丝混沌。莲心味稍苦涩,带莲子一块吃,具有清火的作用。与其说莲子清火,不如说是莲心清火呢。整个剥莲的过程,无论是视觉、还是味觉,都非常享受。北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沈希颜在雩都善山与建濂溪阁,请北宋学者周敦颐题词。周敦颐作《爱莲说》相赠,以这篇议论散文,表明了他对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赞美。今日若有哪位大家再著《剥莲说》,一定精彩。

“剥莲说”有点诗情画意,丁老师顿生念想,打开手机,点上微信,来了一段宁波方言的“再别康桥”,引得我们前俯后仰!接着,我们又派生出粤语版的、鄂语版的、赣语版的……,在江南水乡用各地方言朗诵《再别康桥》,真是别有一番中西结合风味。
鲜毛栗
这顿早茶,从上午十点一直吃到下午两点。难怪有一说,不到兴福寺吃早茶,等于没来常熟。

常熟人杰地灵,值得一看的地方不少,除了山水园林、古镇小街,尤以名人墓众多,商周以来的名人冢墓,有商末仲雍墓、春秋言子墓、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墓、清代文坛宗师钱谦益墓及其妾才女柳如是墓、抗清名臣瞿式耜墓、“画圣”王石谷墓、两朝帝师翁同和墓、小说家曾朴墓等,是常熟胜迹的一大特色,标志着常熟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厚与辉煌。我们下午要跟直通车回沪,只有留待下次了。


    关注 驴友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