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网红Papi酱被分手,投资人看待网红行业的逻辑是什么?

 

陈悦天的网红投资逻辑。...

↑↑↑
戳上面蓝字关注自频道学院




Papi酱合伙人杨铭在朋友圈发声证实罗辑思维退出Papi酱项目。从组织Papi首轮投资1200万元,到拍卖出2200万元天价广告,再到近日却被爆早在8月已经撤资Papi酱公司,罗辑思维在papi酱过去一年的发展中的作用不可谓不重要。从罗振宇在杨铭朋友圈中的评论可以看出,两方属于“和平分手”,并非闹掰。

作为2016中国第一网红,Papi酱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如今罗辑思维撤资,不免让网红行业发展蒙上一些阴影。今天的文章,陈悦天老师从投资人的角度,讲讲网红行业和内容公司,以及他投资网红的逻辑。



作者 / 陈悦天
来源 / 知乎

一切的投资和建立公司的目的都是为了搏增长,而搏增长最好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①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更新

② 大规模用户习惯和场景的迁移

但是,当这两个机会都没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个新的机会:通过内容,进行流量再分配。就是说流量增量没有的时候,我们只能去投资存量流量的变化机会。

任何一个成熟的市场,当渠道充分渗透的市场,会有营销服务的投资机会,而且营销服务吃掉整个市场现金流的份额会越来越高。

网红,是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至今日,渗透率极高后,诞生于流量再分配时代的必然产物。每个网红都是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短视频、微博、微信、知乎)的一个流量再分配节点。

网红行业值得投资,我觉得更好的表述是:传媒行业值得投资。

只要内容行业(传媒业)还存在,网红就会持续诞生成为内容价值沉淀的节点。而且今天的网红的名气可以累计到下一次新媒体的诞生,因为粉丝是跟着人走的,而不是跟着内容走的。

动漫行业里,形象的价值比故事要值钱多了。一个成功塑造的形象可以左右变换,融入各种世界观和故事线,经久不衰。故事却要时时更新,尝试新的题材、新的结构、新的手法。

我没有深入探究过原因,可能跟认知心理学有一定的关系,应该是受众在消费内容的时候把感觉投射到了人的身上,产生了强关联。

传媒业从来不曾变过,传播的过程中,内容的价值就会留存在个人身上。最早的“网红”,其实是明星艺人和演员,通过音乐专辑、电视、电影的方式来塑造的。

艺人的议价优势如此之高,大家知道现在电视剧、电影、综艺的成本中有多少是支付给艺人的酬劳吗?往往一档制作1亿的节目,6000万以上支付给嘉宾,而且往往是现金不交税的。

投资网红个人的风险比较大

人最不好控制,自然人可以成立无数个公司,你也无法限制他是否把知识产权和交易合同都放在这家公司里来。比如知名的导演和演员往往都有好多个公司做不一样的事情,把自己的IP打散来经营。

投资网红公司最大的风险,其实就是人的风险,网红做大了是肯定会成为独立节点的,脱离原公司的,除非公司有足够长的周期和空间来经营网红。

网红公司具体是否值得投资,这个要一事一议看商业模型模型

要把人的风险去除,商业模型才值得投资,我想到过以下几个方法:

① 与其投资网红公司,不如投资内容公司

一个人要出来会经历几个阶段:挖掘、培养、传播、变现,每个阶段基本都离不开内容的策划、制作和传播。为了赚到最大的收入,经营成熟成名艺人也不是好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培养,所以艺人经纪公司是不值得投资的,内容公司才是值得投资的。

② 将具体人的形象弱化,尽量符号化

蝙蝠侠中有一句重要的代词:“you should become an idea and a symbol, thus
you will never die”,所以Bruce Wayne才选择成为Gotham黑夜中的黑暗骑士,成为一个理念和一个符号。

暴走漫画就做得相当聪明,王尼玛只是一个形象,没人知道具体是谁,这样王尼玛才能长久地留在公司里。相比来说,王大锤就太具体了,子墨也太具体了,孔连顺也太具体了,那万合天益以后就不得不考虑如何留住这几个艺人。

③ 而最强大的,就是以塑造品牌和理念为出发点,不落脚于具体的人和形象之上

比如建立一个党派或者宗教,宣扬一个具体的理念,过程中会需要各种形象和故事来进行传播。但抛弃掉具体的形象和故事理念仍然可以得以传播,吸引更多的粉丝。
后台回复以下关键字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壹读变现 | 白皮书 | 变现76万 | 日日煮
米歇尔 | 边看边买 | 910论坛 | 关爱八卦成长协会
何仙姑夫 | 定时发布 | 数据运营 | 自频道三步


    关注 自频道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