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善清:一个家族的灵魂史

 

——读肖廷武先生《家魂》有感 “国有灵魂,风调雨顺;家有灵魂,万事俱新。”这是《家魂》中记述的一条传家训语,...

——读肖廷武先生《家魂》有感


“国有灵魂,风调雨顺;家有灵魂,万事俱新。”这是《家魂》中记述的一条传家训语,颇多家国情怀和教化心衷,冲着这朴实的传家之理,我无比郑重的读完了这本书稿。写得好,确实好,我真想像不出,他一个法官的手下是如何出现与他惯常使用的冷峻的法理逻辑和法律语言都十分相迥的充满知性和活性的文字的。他的才情和语言感觉是怎么修养的呢?还有他的侄儿、姑娘、外甥,个个出息、懂事、有修养,这些后尘们文笔中绽放的优秀以及廷武对这些孩子的深情记述,看后都让人由衷叫好和会心的称誉,这又是怎么造就的呢?毋庸费思,是一代一代人良好家风熏染所致,用这些新一代人的词汇说,他们自小都被教养得“无公害”,始终保留着对先辈和亲人的“专属记忆”。真是“家有灵魂,万事俱新”啊!沐浴优良家风,化家魂于精神,鼎新的肖家门庭蔚蔚然枝繁叶茂。

在家父三周年祭日之际经十个不眠之夜,廷武一气呵成这本饱蘸深情的记述人间第一情的家庭灵魂的家乘,在重拾家谱古风的当下,《家魂》一书比起那些仅仅搜罗人脉、展示一下家族暴富之人的豪宅的所谓家谱的家谱,要有意义得多。

前些日,廷武兄邀我及相关友人相聚,他除了亲点的几个餐馆佳肴外,还特地从家里把他自制的家常风味菜上了几碟,非常可口撩动味蕾,尤其是当他站在灶台边半小时亲做的酸菜玉米碜面条糊糊饭,摆上席面,粘稠清香,大增食欲,配合着他的香味扑鼻的家常菜,我们简直形同饕餮,攒劲的吃,不住嘴的夸。席间一女士忍不住叹息:“比起肖院长,我们这些女人枉称女人了!”廷武介绍他的酱豆菜,那是历经三年的伏天精晒而成的,他的香椿菜、泡菜、蒸菜都是颇有功夫、颇有讲究的,在家里接待一席乃至几席客人,一手操持,没一点问题。个中的用心和文化是自不必说的。我惊讶他十三岁即痛失母亲,成家后妻子又在十堰工作,一个大男人,既上班又带孩子,教育孩子,关照父亲,是如何既上厅堂又下厨房的?哪来的精力和心思把日子过得如此芬芳四溢?这其中是否有家魂的因素?



与廷武兄的结识源自三十多年前,那时他还是与我一样从事教育职业,职业的原因以及我有幸与他饱学的父亲共校的缘分,一直不间断的联系,使我们葆有数十年的悫谊。我常常惦记着他一手传自家父、祖父,有着三代传递的好字,亲见乃子乃父优雅的持笔,笔走书案,点画有神,门楣上、旧报上、土墙上、黑板上、宣传标语上,哪有他们的字哪儿就生辉。那时虽然书法不像今天这样耀眼、引领潮流,可有一手好字也多被崇拜,因而,廷武和家父都是同事们注目的师中之师(尔时,其祖父已逝,若在世,那则是一等一的书法高人)。后来他调往政法战线,我也调离乃父供职的学校,彼此共处少了,但都时而交流问安,心中始终都留有一把椅子,在心里迎侯着彼此的空闲,来坐坐见见。有时回首当年时光时,也总是与人提及他们父子的温文尔雅和做人的耽静。

日月不淹,春秋代序,转眼就是几十个年份过去,真不可想像岁月的倏忽。时间都去哪儿了?常常在心里念叨:阳光下,在柳陂中学的那个操场上端坐座椅上的肖公大民先生还是当年的清癯容颜、健康可期?步入政法新领域的廷武还是那么青春洋溢、躇躇满志、书生意气?回眸间,康乐而殊胜的生活过得飞快,蒸蒸日上的好日子是那么不可逗留,一天又一天像风吹书页般的哗哗的就翻过去了,不期然我们都有些年纪了。廷武从平民走向法官走向法院领导岗位,不负家父所望,已然成功人士。子欲再养而亲不待,尊父也在孝儿的悉心赡养中以享年88岁的高寿辞世,是为一喜!老人家应该是充分领受了儿女寸草心的,他的天年是充斥着儿孙欢欣和子孙成材的无限欣慰而赋予他的寿限长度的。一个细节足以说明这一点,这是我从老人家的孙女、廷武的爱女亦才女、正在澳门大学读研的肖一轩的《我知道,您永远都在》记述中得知,那是2011年的盛夏,廷武送父回老家的一个情境:儿子佝偻着腰背着腰已佝偻的父亲下楼,泪水挂在脸上,虽是生离却似死别一般悲怆,孙女一旁看着也不由得落泪起来,祖孙三代在这里聚焦,泪涌泪奔,令人心灵震颤。这似乎有些古典,如今的儿女门早已稀少做到,而作为法官的儿子做到了,这份孝心安能不使年高的父亲心怡而寿颐,新一辈的人受到孝心的传递实乃自然。

作为追思,把辈辈不凡的人生凝聚的正能量保存下来,为更加走高的家世著一宝典,这是《家魂》的主旨。书中的父亲是他始终不可忘怀的出现在眼前、祭奠在心殿的重要人物,写父亲是思绪的主线,沿着缅父的情怀上溯到祖父、叔婶,下及儿孙,于是上下四代便在他的钩沉稽往中迤逦展现,家魂也就此铸塑。

尤其入境的钩沉,令人很是快读,貌似平实且不经意的几笔,情境立现,人物活现,述说不再,印象却彻骨。如笔下的祖父,文武兼备,文能提笔,武能挥拳,举手投足,远近一流。他仅举一例,便让人瞠目不已。那是祖父为其在夫家受气的堂姐撑腰,他带着堂姐回到夫家,夫家很不友善,不仅不以亲戚的礼遇接待,反而首先就来武的,十几个彪形大汉怒目横眉,向堂弟妹俩出手,一身武艺的弟弟安能惧此阵势,挥手间个个倒地,接着是房后坡埋伏的二十几个打手涌来,他照样不畏不惧,四面出击,应付裕如,不一会儿,众打手伏地叩首,作鸟兽散。撑足了面子,壮足了腰,继而他从地面捡起一个鹅卵石在掌中一捏,嘎崩碎成粉末,一个潇洒又震慑的亮相,转身离去。自此,堂姊在婆家安然无恙,谁都高看她三分。
这就是廷武笔下的祖父,神似电影镜头,更像武侠传奇,故事了得,廷武的笔力更十分的了得。他有幸见识过爷爷功夫,那时爷爷除了教他毛笔字外,还亲自指导他拳脚,一招一式,真是行家的门道,不得不佩服。他写这些不在于表述祖父的那身绝顶武功,而重在写祖父的德操:不与人争强,不伤及无辜,不显山不露水,非不得已,不轻易出招。这就是祖父传给他们的家魂,做人处事要守住底线,与人为善之为上。与祖父相辉映的是祖母,这个小脚老婆婆,并未见过学堂,却能打一手好算盘,廷武小时候就多有受教,小九归大九归,都是奶奶教的;奶奶善良,敦亲睦邻,温暖如春。你看,这样的门第,想不成材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廷武的父亲、廷武及其下一代的优秀便属自然。

尊父伴陪了他52个春秋,他则孝敬了父亲整个后半生。父亲多难,出生成分较高,含着金汤匙来到世上却没能春风得意的走向人生的辉煌,八高的优等生却生不逢时不能考大学,且不得已与情感甚笃的同窗情人生生分离,此后勉强做了教师又打成右派,一场无中生有的“三清党”妖风险遭恚命,祖父和另三个伯伯则被打残或不同程度受到戕害,尤其是刚烈的小伯虽未被打死,却受不了如此人生侮辱而投河自尽。生活稍稍平静下来,年仅47岁的母亲、父亲赖以支撑的生命靠山又患病卧床,在父亲49岁的盛年,留下五个孩子离父亲和孩子而去。母亲临终前的一幕成为催人泪下的最让人言悲的场景:在众亲人的呼天抢地中,她游丝一息,却始终难以瞑目,见她灵魂痛苦的辗转徘徊在人世与黄泉路口,最后一步迈不开,有亲人想到是否是因屋瓦遮盖灵魂无法飘走,就提议上房把屋瓦撤出一块也许有解。于是就照此去做,结果她依然大睁眼睛。看来不是因此,那又是什么?思来想去,亲人们又想到是不是想见一眼尚未与姑娘成亲的女婿?于是年仅13岁的廷武连忙跑到十几里外把准姐夫接来。此时,悲催的一幕出现了:准女婿喊了一声“妈!”她吃力的看了一眼,眼角滚出一珠泪,便缓缓的合上眼了。亲人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她放不下的是姑娘的终身大事啊。毕竟家庭成分高,姑娘嫁个成分低的人家,怕人家嫌弃,最终会黄,黄了姑娘一辈子咋办啊!那时代,那年月,留给一个地主身份的母亲是何等的心理负累!当女婿那一声“妈”喊出来,她放心了,她放心走了。慈母,慈母,让人泪湿三生的慈母!廷武写下这一段的时候该是多么的心摧情伤!家魂在母亲离去的那一刻,似一抹霓彩耀眼的照耀在肖家的精神丰碑上!

逝者长已矣,生者且偷生。父亲戴着右派的帽子,时常腰系草绳,脚穿草鞋,一顶草帽遮颜,“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空心棉袄御风寒,老少三代承在肩。繁重的劳动和沉重的家务,高龄的双亲和五个大小不等的孩子,吃的穿的,冷暖四季,都是他要独自面对的生活重负。家魂这一刻在羸弱书生的父亲身上劲松般的呈现出来。他犁田耙地,洗浆补连,跪哺父母,拉扯幼子。一日一日,风雨来去,送走了双亲,成家了儿女,他才长长松了口气,此时他已是接近花甲的老人了。好在天地没辜负他,云开日出,他也迎来了金色晚年——右派平反,恢复公职。重新回到课堂,重新回归风华倜傥的当年。晚景充满着金秋的丰稔,儿女成家立业,里孙外孙相继降临,第三代人让他幸福感倍增,常常哼着儿歌:“清早起,空气新,小朋友,来来来,振作我们的精神,求我真实的学问。努力前进,努力前进,要知道一日之际在于晨!”教诲牙牙学语的孙儿。儿歌里洋溢的是爱,是寄托,是家魂的有机植入。
满满的幸福和自足,有个老伴岂不更幸福!于是就有人给老人家张罗,自足又知足的父亲断断无所他求,无情的岁月都过去了,现在生活宽裕,孙儿绕膝还找啥伴儿?那样会对不住孩子们,更对不住孩子他妈,亲人们为我这条命付出太多太多,我只有怀念他们的份儿,没有再寻自己杂念的份儿。他沉浸在对那些亲人们往日的情份里,一切都有了,夫复何求?家魂在父亲的心境里再一次彰显。

廷武写到第四代人的成人成材,尤其对他爱女肖一轩着墨甚重,这倒不是要标榜什么,而是让我们看到家魂在第四代的传承是何等的令人感动。这个孩子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懂事就懂得为他人着想,为团体着想,爱他人,把自己置身到他人中去,想所能想,做所能做。还是她幼儿园时,老师来家了,临走时她硬要把家里的一只鸽子送给老师以表敬意;初中时,她从家里拿个麻袋放教室后面,要求同学们把废纸放进麻袋里,攒够一袋子后拿去卖钱资助贫困生;有个晚上很晚才回家,原来是因为班上一位男生离校出走,她召集全班同学寻找,找到又亲自把这位同学送到家才回自己家;已经到澳门读研,当听说高中同学离世,连夜搭车赶回,带着当年的十几个同学到该同学家里劝慰其父母:“今后我们这些同学都是您们的亲儿女,我们会经常来看您们的,”转身又郑重地告诫身边同学:“生命宝贵,大家珍重,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和希望,万万出不得差错!”从幼童到大学生,从为他人着想到不断的为他人着想,品学骄人,看到这些我们难道不会感受到祖辈们的血液流淌?不会感到家魂通向国魂的天然延伸?

家魂在她身上光芒四射!

从世俗中来,到灵魂中去,一个寻常人家,一本不寻常的《家魂》!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家家有家魂,家家就不会有难念的经。

学习廷武这悉心谱写的鲜活家魂,为我们的门户,为走出“君子之泽三世而斩”的旺家命定,为我们宏伟的祖国振兴梦,祈愿家家都能这样凝聚优秀的灵魂,推倒一时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2016.10.26于汉江画苑


    关注 郧阳作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