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籍旅京作家杨菁“双城”书评(三)----李冬梅《精神之城永驻》

 

杨菁,郧阳籍旅京知名作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评论界称其作品真挚,小说毫不矫情,毫不伪饰...

杨菁,郧阳籍旅京作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评论界称其作品真挚,小说毫不矫情,毫不伪饰,没有脂粉见她率真淳朴、饱含灵气的真挚。她对故乡的爱,深入骨髓,被称为“双城记”(《欲望水城》《绿水倾城》)的两部以故乡郧阳府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浸透了她对故乡“府城”的深爱和礼敬。郧阳人写郧阳事,郧阳人读,其亲切感、熟悉感自不待言。作家的手是圣手,一经她的托举,万古的沉寂都复活了,栩栩然迎面扑来。迄今为止,沉于水下的郧阳府城还没有一篇小说为它五百年的历史讲说传流,杨菁的小说是第一个,也是让古城重现光芒的唯一一个。为此,我们近日将陆续刊发一组(4篇)书评,推荐引读。

编  者  按




精神之城永驻
——读《绿水倾城》有感
李冬梅 
长篇小说《绿水倾城》是杨菁继《欲望水城》之后的又一力作。杨菁是我们郧阳籍的作家, 她出版过多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戏曲和电视剧本,也曾得过多种奖项。

《绿水倾城》的封面一片浅绿,左上方涌动一团深绿,仿佛波涛汹涌,立有倾城之感。封面颜色和配图与书名相得益彰,让我立有一睹为快之欲望。

《绿水倾城》这本小说和《欲望水城》,都以郧阳为背景。郧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郧阳府城建于明成化年间,距今有50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古城曾有70余条大街小巷,钟鼓楼、府学宫、会馆、戏楼、寺庙、庵堂等明清建筑纵横有序,更有唐太宗第四子李泰坟于此。郧阳史有“鄂之屏障、豫之门户、陕之咽喉、蜀之外局”之称。汉江自古被人称为“黄金水道”,郧阳则有“黄金码头”与之匹配。再往前追溯,郧阳更显得古老与神秘。郧县猿人的年代早于北京猿人和蓝田猿人。郧县猿人洞是我国第五个发现猿人化石的地方。遥远的白垩纪时代,繁盛的恐龙家族也在这里生活。郧阳也称为人类发祥地之一。做为七十年代的郧阳人,我们虽无缘见识历史的辉煌,却为之自豪和骄傲。

只可惜,自1959年始,丹江口工程截流合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这座有厚重沉淀的古城却遭受了多次变迁和沉没水底。


郧阳古城



《绿水倾城》以“我”(明素素)的全视角,讲述了一个长着一双“重瞳”的女孩儿带有魔幻色彩的经历。小说展现了郧阳古城的历史风貌、人文传说,以及一个小女孩眼中的奇异世界。

曲折古老的街巷,汉江边刻满岁月沧桑的天主教堂,老郧阳中学院子里的大成殿,以及大丰仓、城东菜园小学,这些都是我记忆中熟悉的地方。年少时的我也曾无数次徜徉在石板铺就的小径,无数次徘徊在没落冷清的天主教堂门外,无数次默默凝望那座旧监狱斑驳的围墙,希望能触碰到一点点前人留下的痕迹。

只是,我没有明素素那样的“重瞳”,看不到她眼里的那般奇异世界。一群五颜六色的鸟飞翔在一片茂密的林子里,有喜鹊、燕子、百灵、锦鸡、画眉,还有奔跑的雪兔、麋鹿和豹子。有为狐仙接生的葛二娘子,有失去主人终日哀鸣的“谭富贵”,有为明素素舍身的李大网,还有寇英雄这些善良的人们,他们的影子常浮现在眼前,跨越了小说之外,似曾相识。

小说充满了魔幻与想象的描写,让我的思绪时而随着白鹭飞上蓝天,时而追逐麋鹿腾跃荒野,时而踏着雪兔的脚印藏匿一片银白世界。文中穿插了许多童谣“郧阳有个钟鼓楼,一头扎进云里头”、“天上布满星,月亮亮晶晶”、“板凳歪歪,菊花开开,小素儿乖乖,讲个故事来”。小说描叙的是一个我们全然未知的沉闷扭曲的时代,却因了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而并不觉得沉重和痛惜。相比于我们从其他地方获知的那段历史,有了更为广阔与幽远的视角。


 郧阳地方戏《二度牡丹》《蓝桥打水》剧照

《绿水倾城》展现的世界,是一个我们没有经历过的世界。那片古城带给我们一段没有经历过的时代,一切都充满新奇和神秘。明素素重瞳看见的世界,听到的鬼故事、狐仙、葛二娘子,都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不同的童年经历。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些新奇的话题,却因为这些与一座古城有关,而不同。

也许我们没有见识到那片水下的古城,没有亲历它的兴衰和沉没,没有见证它千百年前的恢宏和壮阔。所以难以把现在的城和那时的城合二为一。

但也不矛盾,杨菁笔下的城是旧时的城,已沉没水底。我们所存在的城,正如一轮初升的太阳,越来越光芒万丈。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有的魅力和风采,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总有一天,我们的今天也将成为历史。

虽然我们和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没有在古城成长,更没亲历那段“红色”年代。但我们见证了古城残留的那部分,又一次的变迁和沉没。

2009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启动,自1969年那场洪水幸存下来的天主教堂、大成殿以及大丰仓,都一点点,黯然沉入水底。但那些辉煌和破落,传说和故事,将永远沉淀在郧阳人的记忆里。


郧阳古城西大街

郧阳之城不会陨落,将以新的姿态和形象存在。所有那些沉入水底的古迹,天主教堂、大成殿、大丰仓都将在新的仿古一条街重现。让一代又一代郧阳人记住历史,记住历史烟云中曾飘过的所有痕迹。

郧阳这座古城,走出去的儿女很多,念念不忘的人也很多。杨菁用小说的方式纪念和怀念童年的古城,她在后记里说自己的两部写郧阳古城的小说,是为了无法忘记“自己童年时代所经历的全部体验”。读完这本书,我更多的想到的是,这座城是杨菁心底一座精神之城。它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沉没水底的古城,是一座灵魂之城。它永远盘踞在杨菁的心底,成为她的乌托邦。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使命感”,让她历时几年为郧阳古城一书再书。

诚如胡叠的序里说:郧阳府,这虚幻又真实的谜一样的所在。这座活在杨菁心中,从未离开过的精神家园。




本文配图由陈家林先生提供,特此致谢!                    


    关注 郧阳作协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