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札记·之六】不仅仅是一座城市

 

她代表着激情与荣光,狂欢与纵情,热烈与奔放,她也是古朴的、迷醉的、醇厚的。x0a她是独一无二的,巴塞罗那。...



文:Ithaca

摄影:冬之蝉312

来源:自深深处(ID:ladyithaca)

之五·巴塞罗那
不仅仅是一座城市


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

——塞万提斯
01
或许和许多人一样,我对巴塞罗那这座城市最初的兴趣,来自伍迪·艾伦的一部电影,《午夜巴塞罗那》。暧昧朦胧的情节配上镜头橙黄的光影,这封“献给巴塞罗那的情书”让这座流光溢彩的城市散发着谜一般的吸引力。

老头儿本人这么说过,“似乎除了巴黎之外,巴塞罗那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个将浪漫风情当成全部的城市了。”

在我看来,巴黎是灰黑的,带着法国独有的高冷又浮华的贵族气,漫不经心、举重若轻;而巴塞罗那是斑斓的,充满了奔放、多彩、创造力,和妙趣横生的浪漫意外。

曾任巴塞罗那市长的Pasqual Maragall说过,“就同一个人只有不停地新陈代谢才能很好地生活一样,一个城市不进行持续地建设也会衰败,即使是那些最古老的也需要吐故纳新。一个城市必需找到一种能够有机地把新事物与旧符号融合到一起的方法。否则,再多遗迹也仅仅是时代的旧物,会变得和一堆复制品一样毫无价值。”

而巴塞罗那正是这样一座城市。

属于中世纪的老城保留了她最传统的记忆,19世纪中期的扩展区展示了她曾经的力量与雄心,奥运会所复兴的滨水区域则彻底的改变了她在欧洲的地位和形象。她还保持着古朴的风貌,但又绝对是一个现代化的、充满活力的大都会。

但她又不仅仅是一座城市。

她是足球国度、也是艺术殿堂;她是狂欢圣地,也是度假天堂;她是不朽之地,也是梦想之乡。

她代表着激情与荣光,狂欢与纵情,热烈与奔放,她也是古朴的、迷醉的、醇厚的。

她是独一无二的,巴塞罗那。 

02  足球国度
巴萨。

巴——萨。

念出这个名字的时候,如同冲着爱人抛了个飞吻之后,再对他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去诺坎普看球,这个念头引出了整次西班牙之旅,就连行程都是等到西甲赛程确定了,才最终敲定下来。

等我最终站在诺坎普前时,恍惚间竟有种做梦一样的不真实感。

用双手触摸过队史博物馆里展出的每件球衣、每个奖杯;用双脚丈量了诺坎普作为欧洲第一大球场的宏伟;用双眼贪婪的留下每个球员跑步的身影;用双耳去倾听震天的欢呼、鼓掌、队歌以及漫天的嘘声(好孩子不要学)……

球场全景,以及是的我在自拍= =

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罚角球的马儿 

与大耳朵杯合影 

工作人员把我和梅老板P在了一起,P图技术真差……我明明比老板高,哼! 

也去过不少足球颇负盛名的城市,慕尼黑、马德里……但只有在巴塞罗那,我才真切感受到了人民对这支球队的热爱。且不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旗帜和标语,电梯里遇到的老大爷冲你微笑说“Love Messi”,清晨马路上施工的一群小哥齐齐握拳冲你大喊“BARÇA BARÇA”,晚上在市场里大吃海鲜时,卖票的小哥兴致勃勃问看比赛了吗,就连吃海鲜时热情的服务生都特意跑来和你击掌……

只要你身穿红篮球衣,似乎就和巴塞罗那共享了一个秘密。

一个世人皆知的,但又唯独你们二人共享的小秘密。
03  艺术殿堂
地中海的暖阳吹拂了巴塞罗那两千多年。这里有最得天独厚的气候、最灿烂的阳光、最肥沃的土地、最优良的港口……上帝赐予巴塞罗那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于是高迪出现了,他是来回报上帝的。

西班牙一路走来,看过了太多太多的教堂,到后来甚至和同伴笑称教堂看的审美疲劳了。但在圣家堂,作为一个并无宗教信仰的人,我第一次感觉到信仰拂过灵魂的风。

我们所住的公寓离圣家堂只有百米之遥,在巴塞罗那的五天,每个清晨和夜晚,都曾路过它。在无人的清冷的黑夜里,大教堂如同一个尚未苏醒的巨人,有着千年的宗教根基,高耸入云的塔尖诉说着神性的光芒。但在阳光下,他又是现代的,有着最奇特的造型,仿佛茂密的原始森林,生命力一点一滴地从枝丫中渗透出来。顶尖缀着高迪式的马赛克,色彩斑斓,在阳光和蓝天的映衬下,一闪一闪。


高迪曾说过,他所有的灵感都来源于大自然。走进教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一根根细长的柱子,如参天大树般,在最顶出分出无尽的杈,如同生命之树一般,支撑着金色的穹顶。而穹顶大小不一、拼接成各种形状的灯,就像是落入这树林间的阳光间隙。



不同于传统家堂耶稣像竖立在大殿中央,圣家堂的耶稣受难像是悬挂在半空中,配合教堂里阳光森林般的气氛,,忽然间有了种腾空的神圣感。 

高迪曾说,色彩是生命的动人之处,这也正是圣家堂表现出的独有特质。他巧妙地利用了光效增强了圣家族大教堂的感染力与庄严感,教堂里挥洒的是人性的光辉,色彩缤纷,光怪陆离。




圣家堂已经建了一百多年,至今还有数座塔吊同时开工,板鸭政府宣称,要在2026年,也就是高迪逝世100周年时建造完成。无数后来建筑家、艺术家继续为这座教堂添砖加瓦,但无疑,是这位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被人以为是流浪汉的老头,真正赋予了这座教堂灵魂。

借用同行游人的话,感谢这世上有天才,他让我们这些凡人的灵魂看到永生无法企及的高度。


一出Passeig de Gracia 地铁站,左边是米拉之家,右边就是巴特拉之家。高迪的天才,不仅体现在教堂这样的鸿篇巨制上,更在于他能把公寓这些让大多数建筑师觉得枯燥无聊的题材,打造得神采飞扬。

高迪曾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米拉之家没有一处是直角,白石堆砌的波浪形外墙一气呵成,配上扭曲回绕的铁花栏杆,舒适地搭配连接在一起,又一层层堆叠而上。 

天台上,跌宕起伏的屋顶如同山丘,又像是悬崖,而那些烟囱和通风口竟然被做成一片扭动着的塑像,仿佛沙漠中风化的沙石,又仿佛是峭壁上的精灵,粗犷而又精致。 

如果说米拉之家表现的是力度与粗犷,那么巴特罗之家就是把精致做到了极致。外墙精美绚丽,仿佛印象派的大师精心在上面点了彩;精美的窗户、阳台、如同鱼脊背般的屋顶和交楼……光是在外头细细端详,就已经让人心驰神秘。更别提走进去,里面更是如同海底世界一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那种仿佛要破壁而出的生命力。



一路向北,走到城郊的古埃尔公园,更能体验到高迪的设计理念。门房被打造成糖果屋,瞬间就让人进入童话世界。 

绚丽的高迪式马赛克拼接。 

在巴塞罗那,艺术最为神奇一点就是,她不再曲高和寡,而是渗透到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光公寓楼、公园可以是艺术,就连市场、商铺也都俨然成了艺术大师们精心设计、认真布置的展览。





PS:波盖利市场果汁好喝!海鲜好吃!小吃好吃!巧克力好吃到炸裂!我对艺术身体力行的方式就是吃吃吃……减肥的旁友不要学我(。
04  狂欢圣地
在国内看球的时候,最常抱怨的就是西甲的开球时间:当地晚上10点才开球,中国凌晨四点,只好半夜爬起来。久而久之,闹钟都不用了,一到三点五十自动醒。

来了西班牙才发现,这和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别说10点踢足球了,10点吃晚餐也是再正常不过了,众所周知的夜生活 12 点才刚刚拉开序幕呢。曾认识过一个西班牙外教,形容起本国人民来绘声绘色地说,“我们有舞蹈和斗牛,我们有音乐和美酒,我们每天都不睡觉!”

在巴塞罗那的那几天,我们几乎每天都是半夜才回来的。除了受到“我们每天都不睡觉”的热情感染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外部原因——我们赶上了巴塞罗那最大的节日,圣梅尔塞节。整个城市四处搭起了舞台。 

加泰罗尼亚传统运动——叠人塔 

市政大楼上的投影表演


巴塞罗那主教堂前的晚间表演 

激情狂热的人群、奇异华丽的盛装、欢乐缤纷的彩车、迷幻炫目的烟火。还有你永远不可能错过的,弗拉门戈。

其实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在西班牙看弗拉门戈。在塞维利亚、格拉纳达,在酒馆里、大街上,我们都曾经看过弗拉门戈表演。唯独这一次,是正儿八经地,坐在加泰罗尼亚音乐宫里看。 

弗拉门戈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舞蹈。表演者通常眉头紧皱、面部表情犹豫、愤懑,歌声嘶哑,感染力极强。女舞者通常都上了年纪、年轻貌美从来不是舞蹈关注的焦点,事实上,舞者从骨子里迸发出来的那种野性与骄傲,没有一定的年纪是无法演绎出来的。在不断爆发的踏脚、叫喊、击掌声中,舞者以一种西班牙人的肆意激情,演绎了属于这种城市的自由。

我很喜欢的作家林达曾这么形容过弗拉门戈:

“它是粗粝的,它表达的感情波澜,不是贵族式的,不是茶花女式的,也不是油盐柴米醋式的。它是吉普赛的树林,是小酒馆的微醺与大醉,是卡斯蒂利亚多石的山,是安达卢西亚强劲的风,是西班牙不灭的灵魂。”

西班牙漫长的、撕扯着的历史里,吉他从未停止,诗歌从未中断,音乐从未休止,艺术无穷变化,弗拉门戈永不停歇。

在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鲜活的。
‍05  度假天堂
去巴塞罗那之前,曾有小伙伴反复告诫我,一定要去海滩。问他为什么,他露出了神秘的微笑,说道,“这辈子大大小小的海滩也去过不少,我就没见过那么多裸晒的人。”

结果等我到了海滩,两只眼睛不安分的四处乱瞄——

晒太阳的倒真是不少,说好的裸(哔——)晒呢?我怎么一个都没见着?

朋友嗤笑了一声,这都马上十月了,下海的人都没多少了,别说裸(哔——)晒了。 

海滩旁边就是一个游乐场,还有个高高的摩天轮,转的飞快,在上面颇有些惊心动魄之感。





盛夏已过,我和同伴沿着绵长的海岸慢慢地走。地中海的海水扑在细软的沙滩上,满耳都是风声、海浪声,和海鸥的叫声。

舒服极了,惬意极了。

海边有空中缆车,能分两段一直坐到蒙锥克山顶。山海之间,就这么亲昵地,连接在了一起。
06  探索之地
西班牙诗人洛尔迦曾经说过,兰布拉大道是“世界上唯一我希望永远不会结束的街道”。

这条宽宽的兰布拉大道,把巴塞罗那的老城区一分为二,两边是商店,中间是步行街,游人如织,在摆着花卉、艺术品和油画的小铺间,和各式各样打扮的奇奇怪怪的流浪艺人之间穿梭。

有意思的是,兰布拉大道一头连着的是哥特区,一片起源于罗马时代的老城。古旧的铸铁路灯,斑驳粗粝的巨大石块,还有主教堂巨大的投影下逼仄的小巷。

上图:哥特区小巷;下图:巴塞罗那主教堂


沿着兰布拉大道一直走下去,一直可以走到深蓝色的地中海边。那里,高耸入云的纪念柱上,站着哥伦布的金色雕像。这里正是哥伦布1492年首航归来的登陆地。 

这张照片是我围着哥伦布的纪念碑转了两天,换了无数个角度之后,无意间用手机拍下来的,结果却是我最喜欢的一张。

抛开发现美洲的功过不论,哥伦布身上带了太多太多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冒险、探索、刺激,对未知的追求,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对极限的挑战。人们或多或少都能在他身上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

我站在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的大街上,看着孤立柱端的哥伦布,如同看着不能与之同翱翔于天际的一只飞鸟,如同看着一个无法实现的浪漫的梦。

所幸的是,直到今天,巴塞罗那仍然是西班牙乃至环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海港,哥伦布雕像旁是深水码头贝尔港,这里不仅停泊着哥伦布出海所乘的【拉尼亚】号帆船的复制品,停泊着私人游艇,还同行着无数来来往往的大型船只,容纳着区域内最多的货运集装箱。

探索,从未停止。 

欧洲的大多数城市总能用一种特定的美来概括。它们建筑、艺术、人文教育风格大体上都是一致的。伦敦是克制自持的得体淑女,巴黎是妆容精致的优雅妇人,佛罗伦萨便是古典矜持的贵族名媛。

唯独巴塞罗那千变万化,她是虔诚的教徒,也淘气地丢开神性的条框束缚;她去教会唱诗班,也脱了比基尼在海滩晒太阳;她上一秒执起画笔涂抹出最绚烂的颜色,下一秒又喝得酩酊大醉在深夜放声歌唱。

她是奥黛丽赫本,她也是玛丽莲梦露。

她是巴塞罗那。


    关注 自深深处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