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民俗:拦祭

 

在安仁、茶陵、炎陵等地农村,人死后,除了要举行开堂祭奠仪式外.........



拦  祭
 作者:段亮彩


在安仁、茶陵、炎陵等地农村,人死后,除了要举行开堂祭奠仪式外,次日送葬途中,死者的直系亲属往往还要在路上拦下灵柩(棺材)进行祭奠一番,这个由来已久的独特习俗叫做“拦祭”,又称“路祭”。

拦祭者的身份是有讲究的,一是辈份要比死者小,二是必须是死者的直系血亲中的“女字辈”。但儿子、儿媳不能拦祭,在家撑门户的女儿和上门女婿不能拦祭,死者的老婆更不能。所以,拦祭者通常只能是女儿、女婿唱主角。如果死者无女,其妹妹、妹夫也行;如果又无妹妹的话,其堂侄女、侄婿也可。

为什么是女儿、妹妹一类“女字辈”担纲拦祭呢?主要有二层意思:一是因为女性擅长哭,哭声越厉,表示越哀痛,效果越好;二是因为死者的女儿、妹妹及侄女类已外嫁,属于“客”的范畴,来往次数毕竟有限,平时伺候长辈的机会不及儿子儿媳之类“主人”。所以,为表示对已逝父母或与父母同辈份的至亲的怀念,在其出殡这天,外嫁女儿或妹妹等要在出殡途中宰杀畜禽,祭奠亡灵。

那么为什么儿媳、在家撑门户的女儿、老婆这三类女人不能拦祭呢?这是因为有个迷信说法­­死者生前与家人一个锅里吃饭,朝夕相处;如果死后出殡这天,倘若其老婆或其儿子、儿媳或是在家撑门女儿、上门女婿等在路上拦祭,死者会特别留恋家里,其灵魂会赖在家里不肯走,这对家里的健在人是不利的。所以,妻子、儿媳及在家撑门女儿这三种女人不能拦祭。尤其是妻子,平时跟丈夫生活了一辈子,那种感情是无法形容的,本来丈夫的故去就令其悲痛欲绝,神魂颠倒,如果再在路上拦祭,恐因悲伤过度而突生事端,因此,死者的妻子更不在拦祭之列。

其实说到拦祭(路祭)的来历,还要追溯到神农时期呢。传说,从前神农炎帝带领八名随从从中原来到荆楚南蛮之地。发现这里地湿潮多瘴气,人多患膝盖肿痛、关节风湿等病症,于是一路采草药,尝百草,辩药性,治百病,救民于水火。

在安仁的乌陂渡河边,神农认识了一个叫春分的姑娘。春分姑娘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歌唱得好听。春分姑娘对神农一行人尝百草,为民医治疾病的义举深表敬佩,便主动前来帮助他们洗药草、晒药草,还用自己美妙的歌声为他们解乏。日久生情,神农和春分姑娘结为了夫妻。

有了妻子春分的日夜相伴,神农采药制药的劲头更足了。谁知,好景不长,一天,神农在安仁的金紫仙山上采药时,不幸误食断肠草而死。侍从说,距金紫仙山200里的资兴有个东江湖,那里有大龙大脉(龙脉旺),决定把神农葬到资兴去。于是,八名侍从抬着神农的灵柩从安仁经茶陵、酃县(今炎陵县)去资兴。

结婚才几天的春分哪里接受得了丈夫神农突然误食断肠草而亡这个事实,于是,她在安仁大石岭山上拚命拦下神农的灵柩,呼天叫地、撕心裂肺地哭诉着,哭诉着她与丈夫神农相处的日子:“昼夜平分兮昼夜分,平分昼夜兮斑鸠鸣。斑鸠鸣叫兮土地暧,土地暧乎兮见他人。遇见他人兮神附草,草木附神兮济苍生……”春分边哭边唱,声嘶力竭,一口气没上来,当场气绝而亡。侍从们含泪把春分葬在大石岭上。后来春分的坟墓变成一个石头姑娘,终日守望着江对面身背药篓的神农石像。

也许是神农的魂魄见到妻子伤心痛哭至死,也很难受,不肯随从把自己葬到远离妻子的资兴去。于是,在酃县鹿原坡边的一处深水潭边,其灵柩从随从们的肩上猛然滑落下来,“咚——”的一声巨响,滚进了深潭里,再也没有浮出来……

从此,为纪念炎帝在茶乡尝百草、治百病的功绩,茶乡(从前安仁、炎陵、茶陵三地统称为茶乡)的群众自发建起了很多“神龙殿”、“神龙庙”等设施,常年举行祭祀活动。另外,春分姑娘在途中拦下神农的灵柩哭祭的方式也留传下来,演变成今天的“拦祭”(路祭)。因为春分在路上哭祭而死,真是祸不单行,所以今天的拦祭者不再是死者的妻子,而是女儿一辈了。

拦祭者除要准备好线香、蜡烛、烧纸之类常用物品外,还要准备牲类祭品,牲类祭品必须是活的,一只鸡或一头羊或一头猪均可,没有硬性规定。但据笔者观察,拦祭者太多数是用一只鸡作祭品,因为鸡便于携带,且成本低。拦祭的地点也有避讳,不能正对着路旁别人家房子的大门,否则,人家会出面干预的。

选取好路祭地点后,帮忙办事的人员会在此处摆上两条结实的长木凳和一张小木桌。送葬的队伍看到摆好的桌凳便心知肚明,纷纷停下脚步。只见八个身强力壮的轿夫(也有十六个人的)齐齐吆喝一声:“停——嗬嗬!”,便将肩膀上的抬着的灵柩放下来,稳稳地落在两条长凳子上。

这时披麻戴孝的拦祭者在小桌上摆上几只盛有大米、大豆、花生及苹果、葡萄之类供品的小盘子,点上香烛,然后把一把菜刀(刀柄用红纸裹上)连同一只红包、四包香烟一起躬身交给身边的礼生(司仪),礼生躬身接过菜刀、红包、香烟后,又将其全转交给一个杀牲师傅,杀牲师傅接过这些东西后,双手向礼生和拦祭者作揖回礼,再接过拦祭者手里的一只鸡,口里一番念咒后,将菜刀用力朝鸡脖子上一抹,顿时鸡血直流……杀牲师傅倒拎着流血的鸡绕着灵柩转上一圈,并扯下几片蘸血的鸡绒毛粘在灵柩上,然后把鸡用力朝路边高空一抛,说几句“鸡落地,福临门”之类的吉利话。

宰牲只是拦祭的第一部分。接着,礼生便高呼:“鸣——炮!”——专管放鞭炮和烟花的人员闻声而动,炮仗响后,礼生又高呼:“起鼓!——奏乐!”鼓乐师傅们闻声便吹吹打打起来。在鼓乐声中,礼生引领跪在香案前的拦祭者敬香、祭酒、烧纸钱等。之后,礼生掏出事先用白纸写好的路祭文,大声呤诵起来:“昨晚堂前痛彻彻,今天路上悲惨惨。马辔将封如刀割,亲朋难舍似油煎。奉献只鸡来饯行,薄洒三樽奠驾前。一切凶煞都回避,四方吉神维平安。祝x安祥登仙岭,保佑家中福绵绵!”

呤完路祭文后(当然,路祭文非千篇一律,也时有变化,但大意基本如此),礼生一般还会在鼓乐师傅的配合下,再将路祭文用哀调唱上一遍。哀调是民间曲调中的一种,专用于丧事。其调音哀怨、缠绵,以寄托生者对死者的追忆和怀念。如果礼生感情表达丰富的话,则会唱得声泪俱下,从而引起在场人们的共鸣。此时,跪在路上的拦祭者和孝子孝孙们都有会跟着恸哭起来,从而将拦祭达到高潮。

唱毕哀调(通常15分钟左右唱完),礼生又引领拦祭者再次祭酒并焚烧路祭文,然后撤掉香案,并将案桌上的所有供品全部就地倒掉,至此,路祭才算完成。当然,礼生、鼓乐师傅及轿夫们都不能白忙乎,路祭者还得照例奉上红包和香烟“意思意思”。

一切妥当后,在一阵鞭炮和鼓乐声中,八名轿夫又一起吆喝:“起——嗬嗬!”,声音还没落地,灵柩又稳稳落在了肩上,并顺脚将两条凳子踢翻在地(意将晦气踢掉),然后和送葬的队伍不紧不慢地向坟山走去。


    关注 安仁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拦祭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