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独特礼俗——村姑出嫁

 

爱他,爱这个家,爱村里的人,爱这里的一切。此心安处是吾乡。...





————广告推广————
安仁独特礼俗之村姑出嫁
作者:王玉琴


(一)出嫁
那年的春天来得特别早,屋前的梅花还没落尽,暖暖的春风便吹过来了。当新年的第一轮阳光升起,莲花迎来了她生命里最重要的日子——出嫁。

从上司里安平嫁到下司里清溪。看着玻璃窗上贴着的大红喜字,再看看镜中的新娘:长眉如黛,眼波似水。红棉袄红裤,红鞋红头绳,红手绢……再加脸上一朵红云。莲花忍不住笑了,真真花媳妇一个!虽早听说有“哭嫁”一说,但喜庆的氛围,还是让莲花想大喊一声“各位,送本姑娘出嫁”,愉快地把自己嫁出去。想想从媒人说媒到出嫁,只不过两个月时间,莲花又不禁恍惚起来……



那天,媒人张婶把她请到家里相亲,她是忐忑而局促的,匆匆瞄一眼,便不敢再看。只是凭直觉对方也在看她。那小伙带点腼腆,五官还算周正,给人一种实诚的感觉。只这一眼,便定了终身;只这一眼,便是细水长流。之后便互送生庚八字(出生年、月、日),叫做“换贴”,双方父母又请算命先生合了“八字”, 结果五行相生,无冲克,双方父母应允,择日举行定庚礼。

定庚礼那天,小伙子向莲花馈赠了衣料、鞋袜、酒肉等彩礼“纳聘”,按两地风俗,莲花和男方都用红纸填写了“庚书”一份,上写“天作之合”字样,以示吉祥。“庚书”互相交换,作为定婚依据。定婚后双方父母就开始着手商定迎娶日期了。定婚时,莲花父母还请了亲戚朋友共聚一堂,一者表示庆贺,再者看看新郎如不如意、配不配得来。莲花的亲戚朋友一致地说好,并表达了祝福。想到这里,莲花心里暖暖的。



再后来,男方向她家“报迎娶日子”。安仁上司里风俗随同“报日子”还给她家叔伯、舅姑等所有亲戚送了“啄”(又称“敦鸡子”,即鸡、鹅),一户一只,以示准备嫁妆。婚礼前一天,男方又给她家送来了聘礼,包括聘金、衣料、首饰、化妆品,以及离娘衣、帽等彩礼,这些东西都摆在一个大的四方木盘子里,用一担箩挑了来,名曰“过礼”。一切复杂而有序,时间紧凑。



“来了,来了,他们来了……”姐姐家儿子虎猛子一声欢呼,打断了莲花的思绪。只闻一阵唢呐的吹吹打打声由远及近而来。男方迎亲的队伍到了。家人忙迎了进来,安排他们在厅屋坐下,又忙不迭地倒茶倒水招待。之后便准备嫁妆(被盖、蚊帐、箱笼、脚盆、梳妆类东西)。莲花妈还在箱笼的四角放了“压箱钱”(以备女儿急时用,也算嫁妆的一部分)以及一个红包(给接亲娘铺床的见面礼)。准备妥当,嫁妆先行。莲花由她姐姐牵着到厅屋的神龛前焚香跪拜,并拜别父母亲。想起父母的养育之恩,想到以后回来就是客了,又想到以后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少女了,莲花鼻子一酸,再也忍不住,泣涕涟涟。母亲和姐姐们一边安慰着,一边也忍不住流下泪来。

“呜呜呜呜……”唢呐声又响起,更添一份离愁,莲花哭得更凶了。但这次是真的要起行了。母亲一边陪哭一边安慰交代一边和姐姐们扶她出门。新郎在前,新娘在后,之后是送亲的童男童女,以及送亲的兄弟姐妹和唢呐乐队。一字儿排开,向男方家走去。一路上,总有路旁屋里的人跑出来看“新妇娘”。莲花便羞红了脸,不但与新郎的距离越拉越远,而且手中的红伞也遮得越低了……



这段路,真长,似乎走了千年。抵达男方家,已近晌午。在“噼啪……”的鞭炮声中,男方请的文礼生唱了“拦门赞”,后又由接亲娘(有名望、有身份的人家)引莲花进屋,接亲爷引新郎,到祖宗牌位前拜天地、拜祖先后,将他们送入了洞房。莲花换下礼服、洗涮后,打开洞房门给亲戚朋友客人点火散烟。
正式开席了,亲戚朋友一一就座,“上宾”坐上席。莲花和新郎先不入席,到每桌前敬酒、敬烟,酒每桌喝一口即可,烟是无论男女每位宾客发两支。完毕,新郎新娘和新郎父母才另开一桌吃饭。等到吃完,已是下午三点了。

没过多久,便又开席吃晚饭。莲花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哪知更热闹的活动来了。晚饭后男女方宾客会聚一堂,先是要送亲和接亲的童男童女唱歌。好在莲花姐姐家孩子虎猛子是一小“唱将”,当即高歌一首《送别》“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赢得观众一阵热烈的掌声。新郎妹妹文秀一首《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稍微逊色,但也清亮悦耳,观众又是一阵掌声。

轮到新郎新娘唱了,两人好一阵推辞。拗不过,新郎唱了一首《大阪城的姑娘》,莲花唱了一首《家和万事兴》(出嫁前特意学的),总算完成任务。却不知宾客们闹意正酣,又上演搞“扒灰佬”的闹剧,把新郎爸爸“抓”了来,用白纸制成一个尖帽子,上写“扒灰佬”三字,戴在他头上。之后又闹洞房,要新郎新娘亲吻、饮交杯酒,真是花样百出,尽情逗玩,到深夜才散。
这个日子,注定是如此地喜庆吉祥而热闹;这个日子,注定成为莲花一生永难忘却的记忆。
(二)喊新娘饭
“红日淡,绿烟晴,桃花三两枝……”次日清晨,正做着美梦,莲花却被她丈夫(该叫丈夫了)叫醒了。

起床,洗漱。莲花拜见丈夫祖父母、父母及亲戚长辈,给公婆敬茶,送公婆鞋子等“见面礼”,长辈一一发红包回礼。礼毕,婆婆把莲花领进厨房,让她用勺子在那一锅用来“过早”(早餐前的早点)的沸腾的糊汤里搅几下,意为“抡羹”,接着厨子把美味鸡肉汤送给新娘子莲花吃,叫做“舀引”,莲花很及时地封了个红包给“厨子”。当所有亲朋都“过早”时,每张桌子上还得上“换茶”①,而这“换茶”还必须是莲花从娘家带过来的。莲花的婆婆这个时候才走进洞房。莲花打开昨天挑来的箱笼,婆婆用双手在四角操了一下(“操箱”)后,再给各个茶盘装“换茶”。



婚后三天,按照风俗,莲花偕新郎回娘家,称作“回门”。莲花的娘家用男方打发的“肘子菜”做了“回门酒”,将莲花家至亲请来陪新郎新娘。与自己有着血脉相连的至亲又相聚了一次,莲花撒着娇很是再过了把姑娘瘾。

之后,莲花娘家的亲戚又一一接新郎新娘到自家款待一番,有的封红包,有的“打发”一些东西。
这些,都是莲花未嫁前就知道了的。所不同的,也是让莲花记忆深刻的,是夫家村子里的人也一一叫莲花去吃饭,这在当地(下司里清溪)叫做“喊新妇娘饭”。

最先请客的是王婶家。那天,婆婆牵着莲花的手,带她来到王婶家。一进门,王婶便忙迎了出来,拉着她的手,直说新妇娘真漂亮,夸莲花婆婆好命,婆婆脸上笑开了一朵花。开席了,王婶请莲花婆婆带莲花坐了上席,村里其他陪客也一一就座。席间,大家互相谦让,常常是每个菜要新妇娘先吃,其他人才动筷。又不时地叫新妇娘夹菜。温馨的氛围弥漫开来……

之后,王大姐家、秀英姑家、王大伯家……一一请吃饭,婆婆每次牵着莲花的手前去,比自己闺女还亲。

莲花之前还担心离开亲生父母,自己会很不习惯,霎时却找到了归属感。原来村里的人是如此淳朴好客而热情和睦。这些,拨动了莲花心底最柔软的那根弦,暖暖的很熨帖……

爱他,爱这个家,爱村里的人,爱这里的一切。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①换茶:用盘子装着的花生、瓜子、糖果等小吃的总称,安仁方言。



作者简介

本人:王玉琴,常用笔名似水无痕,湖南省示范性高中语文老师。扰扰风尘,文字静心。乐躬耕于教坛兮,吾爱吾生;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关注 安仁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