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手记:从人机交互的视角解读增强现实,一份来自四家一线厂商的访谈手记

 

找准行业中的变与不变,把握先机,顺势而为是切入增强现实市场的关键。...





01

背景介绍


2013年,谷歌眼镜面市,引发市场对增强现实(AR)技术的关注。2016年7月,一款名Pokémon GO的AR+LBS游戏再次引爆市场。机构甚至因此调高了AR市场预期。巨头看好AR市场,纷纷提前布局底层技术,加速了AR市场教育。与此同时,国内增强现实初创厂商纷纷入场,先行布局AR市场,期望在巨大的AR市场中分得一杯羹。甚至有人直指增强现实是下一代计算平台。

那么,究竟什么是增强现实,为什么Pokémon GO能如此火爆?创业者们如何选准合适的时机和环节切入增强现实市场?易观分析师将通过与业内四位增强现实领域创业者的深度访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02

受访者和访谈企业介绍




叶晨光,奥图科技创始人兼CEO;陆红,奥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TO。奥图科技是一家以智能穿戴终端为初期发展规划的高科技公司,主打大数据,基于LBS地理位置服务的AR增强现实眼镜“奥图酷镜”。希望给用户“第一视角,解放双手”的极致体验。

吴斐,亮亮视野CEO兼创始人。亮亮视野是一家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的高科技公司,采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为行业提供解决方案。主要服务领域涵盖智慧医疗,电力和安防。并致力于给用户以“第一视角”的体验。

廖春元,亮风台CEO兼创始人。视觉人机交互、增强现实专家。亮风台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图像识别与视觉交互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移动互联网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图像识别、增强现实眼镜HiAR glasses和HiAR软件开发平台。服务领域涵盖教育、营销、泛娱乐等。

刘勇,触角科技创始人兼CEO。触角科技是一家为企业客户提供增强现实行业解决方案的公司。服务领域主要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工业维修等。

03

易观分析师介绍




何雨轩 易观高级分析师,专注于VR/AR/AI等领域研究,产出多篇分析。

04

访谈纪要&分析师评论


➀厘清增强现实(AR)概念@亮风台 廖春元 @亮亮视野 吴斐

1)增强现实(AR)的核心技术都包括哪几块?目前而言,技术难点在于什么?

就狭义的定义来讲,增强现实可以理解成“一种增强人对现实感知的技术”。它的核心技术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

从难点上讲,主要包括两块。第一,底层技术,人工智能(AI)。因为AR的底层算法本质上和AI紧密相关。但目前AI还有很多不成熟地方,也导致了AR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第二,硬件,包括光学镜片、处理器能力、便携程度、续航能力等,都还面临较大挑战。

2)怎么理解AR和AI的关系?这其中的技术逻辑是怎样的?

AR的底层技术是AI,所以从狭义的定义来讲,AR就是AI的一部分。AR本身需要用计算机来感知场景,理解人,从而达到自然的交互。打个比方,AR眼镜能看到人所见,能听到人所说,还能以语音和图像的方式呈现在你面前。这中间涉及了input,output以及交互。而本质上都是需要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的方法训练机器。完成计算后,再与现实叠加,而AI就是中间计算的这个过程。

易观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精准叠加虚拟信息,实现虚实融合是增强现实最重要的特征。
 


增强现实的技术原理是:通过摄像机采集真实世界图像,人可以通过语音和手势等对设备输入指令,计算机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同时对交互进行识别。再经过渲染引擎处理,最后通过显示技术输出,以达到虚实融合的效果。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增强现实的核心在于人机交互,而作为其底层的人工智能技术则起着重要作用。增强现实(AR)可以认为是人工智能(AI)的一个可视化呈现和交互方式。
➁认清行业发展趋势

1)最近Pokémon GO这个AR+LBS游戏很火,您怎么看? 

@亮亮视野 吴斐  @亮风台 廖春元 

Pokémon GO给我们几个启示。第一,教育市场。一个现象级产品的诞生会大大影响市场的走向。第二,从产品的角度讲,Pokémon GO抓住了AR的精髓——虚实结合。这种结合将线上的精灵带到线下,促进了社交,甚至影响到电商。第三,这对AR从业者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对于商业化的东西,不一定要追求很高大上很前沿性的黑科技。关键是要找到一些点来满足用户需求,并且用现成的硬件和软件做成能落地的产品,就可以很好的打开市场,从而有一个比较好的营收。

2)您怎么看待这个交互这个问题,交互方式的改变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亮风台 廖春元 

从计算机发展历程看,每一次人机交互的变革都带来巨大的产业革命。从早期的Dos命令,到后来的鼠标加键盘的Windows时代,再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用触屏实现人机交互。一个总的趋势是交互越来越自然。

再往下走就会发现有这么几个需求:第一,突破屏幕。交互应该在整个物理世界中进行。第二, 虚实结合。尤其在移动状态下,生活在物理空间的人们需要有更便捷的实时线上信息。第三,自然交互。语音、手势、图像都可以成为未来交互的入口。而这三个需求,最后都指向了增强现实。

@亮亮视野 吴斐

从另一个角度看,交互本质也是一个第一视角的交互。是一种融合的方式,但如何去选择不同的融合方式,需要取决于技术场景和具体需求,而且,在交互过程中,所有对环境的感知应该都是自动完成的,这才是一个好的交互。交互对技术要深挖,一定要针对一个明确的需求,否则就是大而全。

易观分析


新技术的变迁始终围绕着人机交互体验的优化进行。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一个总的趋势是:从有屏到无屏,再到万物皆屏,从可触摸到无触摸。交互越来越自然流畅,人机交互变得更像人人交互。而增强现实“突破屏幕、虚实结合、自然交互”的特点为人机交互的优化提供了更好的实现方式。
找准行业中的变与不变,把握先机,顺势而为是切入增强现实市场的关键。
过去30年,人类分别经历了以IBM和微软为代表的PC时代。以谷歌、BAT等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以苹果、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时代。这其中,变的是技术,是市场热点。而不变的是大的趋势,是娱乐、消费升级背后,人们对工具变革,更自然交互的需求。而未来满足这一需求的很可能是下一代个人计算平台——增强现实。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当前的增强现实市场还处于热启动期。由于其技术驱动的特点,增强现实市场会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技术红利期。
未来1-3年内,将有更多厂商进入AR市场,随着底层技术的成熟,硬件设备的完善,AR技术将应用到更多场景中,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日益丰富。当AR整体产业链能够搭建一个软硬结合、汇集大量优质内容的平台的时候,将会迎来AR真正的爆发期。

但是,目前的增强现实商业化还面临着一些阻碍因素

 


从技术层面来看,主要受制于叠加算法和大数据。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短期内还停留在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上,离真正的通用智能还比较远。而另一个核心技术计算机视觉则需要基于对环境的感知,把增强现实(AR)信息通过一定算法叠加到屏幕上。但算法层面的实现有待突破。另一方面,算法的训练需要大量数据,而数据的累积对初创厂商是一个挑战。

从产品层面看,硬件内部涉及GPU、芯片、光学镜片等一系列问题,技术尚不稳定,导致量产化门槛较高。而目前的网络传输能力尚未达到预期。云端的计算能力也需要提升。

从市场角度看,经过谷歌、微软等的大厂的尝试,市场教育也慢慢起来了。但还在某些方面有待提升。从商业化的角度看,产品落地关键是需要定义好应用场景,找准需求。

➂找准切入增强现实市场时机和环节

1)目前业界都一致看好AR的应用前景,创业者们也有很多想法,但在未来趋势的判断会十分艰难,尤其在合适的时机和合适的环节切入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您的经验是什么?

@奥图科技 陆红

从奥图科技的经验来讲,作为硬件厂商选择合适的时间点要把握两方面。一方面,紧跟着大厂商的步伐,像谷歌,苹果和微软,看他们战略性的方向。另一方面,看平台厂家,比如三星,高通等未来一年,三年,五年的规划。在这两点的基础上,看好创业团队,结合自身产品路线图,在做一个时间点的项目周期,这个非常重要。因为如果切得比较早,可能没有合适的平台,在那里等着可能不太合适。如果切得比较晚的话,其他厂商已经进入,就会措施良机。

@亮亮视野 吴斐

从亮亮视野的经验讲,找到合适的环节切入,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准需求。对于创业者而言,首先要准确自我定位,亮亮视野对自己的定位是“被集成”,不去做大而全的事情,而是找到具体需求,根据这个需求建立一个小的合作联盟,并且以联盟团队的形式一起攻下这个需求。

第二,要自己判断在被集成中的价值是不是不可被替代的,如果不是,也许并不是一个好的切入环节。比如电力行业中我们选择的是“电力巡检”这个环节。

第三,要提供这个行业的增量价值。这才能保证你进入到这个行业,被行业接纳,并与原来的伙伴成为朋友。

易观分析

如何找准需求就成为AR创业者的最为关心的问题。
Analysys易观分析认为,在找准需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明确自身定位。遵循行业本身的业务逻辑,提供行业增量价值,以合作者而非颠覆者的身份进入行业。

第二, 找准真正的刚需。技术的推广要结合真正的场景,通过小范围试错,针对用户的反馈进行产品快速迭代。深耕一点,不盲目追求大而全。

第三,找到跨行业共性的机会。通过技术的累积下沉,找到一种平台化的,可以以一个较低成本快速复制的商业模式。同时,善于利用产业内渠道资源。借助上下游资源,利用现有渠道实现产品推广和落地部署。

➃增强现实技术的商业化探索

1)对于初创厂商而言,商业化的压力可能要比大厂大一些,这一点上,奥图的经验是什么?

@奥图科技 叶晨光

奥图科技的策略称为“螺旋式” 三步走。第一步,满足产品的基本功能,如拍照、通信、导航等,实现产品落地。一来能延续用户的使用习惯,二来可以实现智能手机到眼镜的平滑过渡。第二步,在此技术上加入增强现实信息,产品开始走向量产化。第三步,通过开放第三方应用平台,深挖用户社交行为数据。只有当用户产生一定粘性或者形成较大社群的时候,才会产生从底层到上层的依赖。在这个基础上,要不断迭代产品,逐步替代现有的智能终端,实现交互方式的创新。

2)从商业化的角度看,亮亮视野是怎样做的?

@亮亮视野 吴斐

我们是采取软硬结合的模式切入安防、电力和医疗行业的。并提出一个产业破坏路径的观点,即:功能-体验-价格

第一阶段,先找到靠谱的需求,做出靠谱产品,达到基本功能,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第二阶段,优化体验。在找到需求后,要快速做成产品给到客户手中,并且不断试错,逐渐挖深需求。在挖深的过程中一边挖,一边退。为什么呢,我们在找这种跨行业共性的机会。要实现技术的累积。比如我们马上就要推出一个专家指导系统,这是各行业都需要的产品。就是一个专家在后台,工人在前台,专家把他的知识通过眼镜传授给工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知识共享模式,在行业里也很受欢迎。

我们回退以后,就到了第三阶段,价格。要逐步找到了一个平台化的,可以以一个低成本快速复制的商业模式。

3)很多企业都在强调自己的商业闭环,触角科技的闭环具体是一个怎样的过程,能举个例子吗?@触角科技 刘勇

以目前做的高等教育用户出版社为例。出版的痛点在于,尽管他卖了很多书,但它的销量主要靠渠道商,自己却无法触达到最终消费者。而用户的痛点在于,他买了书,书里也有很多内容,但囿于平面纸媒的局限性,他无法看到更多信息。比如,用户买了一本按摩教学的书,他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找不准穴位。而书的作者的痛点在于,这本凝聚了他大量心血的书,除了版费,很难通过其他方式变现。

而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解决方案,通过将书、AR应用、手机和读者相连,解决了上面的问题,并且实现了三赢。

第一赢是出版社,我们会为每本本书配一个AR应用,而且版权属于出版社。读者可以通过下载应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和书关联,并且是一书一码。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出版社正版验证的问题。读者扫完码后会直接链接到企业的微信公众帐号上,这样,出版社就可以接触到用户。每一个应用里都有一个子应用,在子应用内部,出版社可以通过关键词的方式对这些用户进行分类、营销和推送。

第二赢是读者,他可以对书里的信息进行扫码,里面相应的信息就变成三维立体的,而且会看到更多的增强现实叠加信息,还可以持续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出版社以及书籍沟通。

第三赢是写书的作者,他可以利用我们提供的中间平台,在应用内对视频进行变现。这就是一个多方共赢的过程。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个产品工具化。让出版社和书的作者经过一些简单的训练,能自己使用这个工具,把内容生成出来,然后就自动进入一个业务逻辑系统了。这就是一套完整的大数据平台,也是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预约分析师手记访谈,请联系“易观厂商关系”,微信号:media18511047616


戳这里,获取更多AR行业分析!


    关注 易观智库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