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唢呐名家巡礼: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绥米唢呐”传承人汪世发

 

汪世发介绍艺名“斗”,男,汉族,1945年出生在榆林市绥德县四十里铺镇后街。他12岁开始学艺,19岁出师立班...





该视频由广盛音像录制,感谢网友“陕北唢呐情”上传


汪世发介绍


艺名“斗”,男,汉族,1949年出生在榆林市绥德县四十里铺镇后街。他12岁开始学艺,19岁出师立班,在长期的学习和演出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可以用唢呐不用调式吹奏近百首传统唢呐曲牌。他的乐班人数虽少,但演奏水平高,合奏时时而气势如排山倒海,时而又细腻委婉;独奏时既有奔放的激情,又有深情的倾诉,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1984年受省文化厅邀请,由陕西省音像出版社出版汪世发录音盒带《陕北唢呐曲牌选集》,热销西北各地;同年,还参与了电影《人生》拍摄,并担任迎亲部分唢呐吹奏。1999年,汪世发参加陕西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文艺晚会演出,同时在全国第四届城市运动会闭幕式演出中获团体特别奖;2001年,参加陕西电视台举办的迎十六大胜利召开文艺晚会演出;2002年,在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演出的《唢呐领奏闹元宵》获表演一等奖,同年参国全省农民运动会闭幕式演出;2003年,参加中国老年艺术节表演,获纪念奖;2006年,参加榆林市首届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演出;2007年,参加榆林市第二届民歌艺术节和定边马铃薯艺术节演出。汪世发的传人有张晓红、刘丕荣、马亚军、顾永会、李康等。2008年6月,汪世发入选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绥米唢呐”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12年12月,汪世发与米脂县李岐山一同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绥米唢呐”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5月14日,作为秧歌节目表演伴奏,汪世发和他的团队在迎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机场欢迎仪式上进行了文艺表演。

因贫穷,同唢呐结下不解之缘

12岁的时候,因为家庭贫穷,汪世发便跟着邻居吹唢呐的师傅曹来前学习打击乐,从此便与唢呐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冰天雪地,办一宗事只有5毛钱的收入,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5毛钱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来说已经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虽然刚开始接触唢呐是想赚钱,但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发现自己渐渐地喜欢上了吹唢呐,每次吹奏唢呐都让我觉得很快乐。”汪世发回忆道。

19岁的时候,汪世发便出师了,并且创立了自己的班子。21岁时,他有幸被延安歌舞团录取,但面对常年有病的父亲、尚未成年的四个妹妹以及一贫如洗的家,汪世发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他说“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应该为家人撑起一片天”。

如今一晃眼多年过去了,他经历过别人的热情招待,得到过别人的赞扬肯定,不可避免地也经历过一些人的冷嘲热讽、讥笑白眼。但是无论遇到什么事,他都与唢呐形影不离,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要是不吹一吹唢呐,难受得都睡不着觉”。

因喜爱,与唢呐不离不弃

1984年,电影《人生》在绥德县四十里铺镇王桥村拍摄时,汪世发有幸参与了电影中迎亲部分的唢呐演奏,他吹奏了《大摆队》,很快便闻名方圆十里,同时迎来了事业的巅峰——无论红事白事,请他的班子的主家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一年100多场。

同年,受陕西省文化厅的邀请,陕西省音像出版社出版了录音盒带《陕北唢呐曲牌选集》,热销全国各地。1998年,“绥德汉唢呐团”成立后,汪世发作为主吹多次参加过国家、省市级大型演出演奏活动,受到各级政府奖励和演艺界的好评。2012年,汪世发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5月14日,作为秧歌节目表演伴奏,汪世发和他的团队为迎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在机场欢迎仪式上进行了文艺表演。

也正是因为喜爱,汪世发除了经常温习传统曲牌,还会尝试着自己创作一些新曲牌。他根据不同的场合,通过新老改编吹奏,创作了《迎春令》《狮子令-变奏》等红事新曲牌,《双凤莲》《苦思乡》等白事新曲牌。“对于我来说,这个改编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汪世发表示。

“无论开心或者不开心,无论生活多苦多累,每天我都会坚持练习吹唢呐,反反复复的,不仅要学习新曲牌,还要温习老曲牌。50多年了,我从来没有厌烦过、放弃过,唢呐让我觉得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汪世发这样说的时候,语调里充满了兴奋,一脸的向往。

因责任,将唢呐传承下去

汪世发师承曹来前,成为陕北唢呐的第三代传承人,他不仅形成了自己的演奏风格,还授艺第四代传承人张晓红和刘佩云。他介绍说,在陕北,唢呐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婚丧嫁娶、宗教祭祀、民间社火、欢庆等各种文化活动中都必不可少,每个陕北人从呱呱坠地、喜庆满月、结婚拜堂直到老死入土上山,都离不开唢呐的吹奏,所以应该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提起唢呐传承问题,汪世发似乎也有说不完的话。他告诉笔者,陕北唢呐主要以大唢呐为主,音色浑厚洪亮,配以长号,演奏很有气魄。但是现在的年轻一辈很少有人能吹奏出大唢呐的气势,都更倾向于去学吹小唢呐。“我吹了一辈子大唢呐,不能眼看着它后继无人。以后我要多进行一些专业的培训,让后人了解和欣赏真正的陕北唢呐。”这位68岁的老人叹息道,自己再吹3年就不吹了,要将重心放在培养徒弟上。

年前,绥德县文化馆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这为汪世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他也计划着去那里教授唢呐课程,好好培养徒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喜欢上唢呐,并将传统文化永远传承发展下去。”汪世发满怀期待地说。

其实,陕北大唢呐的表现力是非常丰富的,那是一种具有穿透力的丰富,那是一种容易抵达灵魂深处的丰富,那是一种地动山摇的丰富,那是一种让您说哭就哭、说笑就笑的丰富。(该段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汪世发资料,请点击以下链接:

■绥米唢呐传承人汪世发演奏传统曲牌《大摆队》

■中央电视台《见证》(守望者)--绥米唢呐传承人汪世发

■汪世发:情牵陕北大唢呐

别忘了点赞喔!!!



    关注 大陕北唢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