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唢呐一家亮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x26quot;大陕北唢呐x26quot;订阅,精彩唢呐视频等你欣赏。陕北唢呐一家亮 永飞在陕北地面上,唢呐艺人李三平的...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大陕北唢呐"订阅,精彩唢呐视频等你欣赏。



                   陕北唢呐一家亮

                                                            永飞

在陕北地面上,唢呐艺人李三平的名气是响亮的,那种响亮就犹如他自己吹奏出的声音,有一种属于他的独特的优美与清亮。他用几十年的心血和汗水打造了陕北唢呐一家人的品牌。这品牌是成功的,有民俗学者这样评价他,说陕北唢呐一家人的品牌成功,在这块土地上有一定的独特性。对他们的认知意义已经超出了唢呐界。

陕北唢呐一家人的领头人是李三平,2014年6月被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传承人。李三平的父亲曾经是一名部队文艺乐器特长者,自学唢呐,会吹奏。李三平受父亲影响,15岁开始跟父亲自学唢呐,19岁跟刘长万拜师学艺。后来,又投师陈继德门下,学到了更多的唢呐曲牌。与此同时,向何树存等老艺人学了一些唢呐曲牌。20岁正式出师领乐班办事。

陕北唢呐一家人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不仅仅是陕北籍的省城文化名人何志铭、马治权写过,甚至在《陕西日报》发表过,也不仅仅是一些唢呐学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及过。也不仅仅是他的大儿子李雄飞在省上小唢呐比赛获过一等奖。而是有更有力的事实依据的。     这种影响不需要多说,看事实就可以了。

当年,在白云山"唢呐论剑"的时候,李三平那时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一曲曲优美的唢呐从他的嘴里响起的时候,有一种山欢水笑,鸟鸣风应的效果,被同去的同行赞叹与羡慕,认为他的曲调,他的吹法有一种领风气之先的味道,有一种美的让人愉悦入心的感觉。

李三平为什么能取得这样出奇的效果?这主要与他懂乐理有关,与他敏锐的头脑与好学创新的精神分不开。当时,陕北唢呐地面基本是清一色的老五班表现形式,在这之前他就加入了小唢呐和大小鼓大小镲大小锣,在吹奏音乐方面与同行相比,有两个创新:一是自己创作了一些好听的乐曲,二是自己学会了一些流行歌曲,进行现场吹奏,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所以说在乐器的变革与乐曲的吹奏方面他可以说是领风气之先的。

李三平在求艺道路上见证了严师严格要求的场景,那时,他头天晚上学艺过晚,第二天办事迟到了几分钟,惹怒了师傅刘长万,刘长万在大街上高声大骂,看客众多,当时自己哭的眼泪止也止不住。从那以后,他最多时一年那怕办200场事从来没有迟到过,这一哭,让他永远有了准确的时间意识。

时光流转到今天,李三平亲手打造的陕北唢呐一家人红火起来了。在子洲排练的迎接中国艺术节的秧歌节目验收中,他们一家子上阵了,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那一首首唢呐曲需要现场学,现场吹奏。就这么艰巨的任务,他们没有耽误,没有绊住。你看他家那吹奏的阵势,犹如李三平骑了匹战马在前面带头冲锋着,左膀右臂是两个儿子李雄飞,李少飞,殿后的是女婿女儿吴浪李彩凤媳妇贺珍珍。当然还有他的徒弟等。你看那阵势,大有一种战马奔腾势不可挡的气势,大有一种杀杀杀,战战战,喊喊喊的气势,杀的天昏地又暗,杀的河水扬波浪,杀的山风展舞姿。那阵势,那气势,那气场,要风采有风采,要魅力有魅力,要美感有美感,要快感有快感。这就是战斗力, 这就是表现力,这就是影响力。

陕北唢呐一家人的成功,坊间的说法不少,但有一点基本是共同的,就是后人都特别追求上进,特别爱惜自己的声誉。其实,观众的关注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爱护,关注是爱护力,关注是影响力,关注是推动力。观众的关注就是他们持续前进的内驱力。

在我看来,他们一家的成功诀窍就是四个字与时俱进。子洲地面上,他们最早引进小唢呐的,他们较早吹一些时髦曲调的,同样在子洲地面上,他们也是较早将歌唱艺术引进乐队的,也是在这块土地上,他们是较早在现场表演的表现力上大做文章的。这是从艺术本身的与时俱进方面来展示的。

但是,一只乐队如果紧紧从艺术方面拥抱时代寿命毕竟是有限的,其实,应该还有比艺术更重要的原因。这就要从李三平的为人处事方面来探寻原因了。李三平也是凡夫俗子,他与金钱没有仇,他也不可能讨厌钱,但是在什么钱能挣,什么钱不能挣方面他是异常清醒的。该挣的钱他当然理所当然地挣过,但是如果涉及公益的事,涉及需要他本人贡献力量的事,不给他报酬,给他低报酬他也没有怨言,甚至倒贴的事他也不是没有干过,有一年金秋敬老时他就干过这样的事,但是他乐意。      陕北唢呐一家人的市场空间和市场版图是不错的。陕北各县跑过了,省城的奖项收获了,荣誉拿回来了,这成绩与他们具有良好的唢呐艺德是分不开的。    在陕北老辈艺人那里,守艺德,尊行规是起码常识,随着社会上拜金主义风气抬头,艺德与行规受到了普遍性的侵蚀和践踏,同行之间互相埋汰,互相挤兑,互相打压的现象不是没有。李三平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主张的:给别人留路的人自己才有路走。让别人舒爽的人自己才有可能舒爽。他永远记着刘长万师傅临终时交代他的话:德艺修炼,永无止境。他是当时跪在师傅身边聆听这句话的。这话已经早已经融入他的灵魂里,这不能不说是他们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成功之道。艺术的竞争,发展的竞争最终重要的是德行的竞争, 这不是一句口号,这是被多少事例反复证明的经验之谈!而这种德行的养成没有宽善与忠厚,显然是不行的。   艺无止境,德无止境。李三平与他的乐队成员需要完善努力的地方自然也很多。比如他们注意对姊妹艺术的吸收,李光明与朝朝歌唱艺术的努力对他们唢呐表现力的影响。细细探究,这家人即是唢呐之家,更是音乐之家,彼此之间的影响应该是很有意味和趣味的。

李三平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特别注重艺德的传承。在跟随刘长万学艺过程中,师傅没儿没女,他就把自己视为师傅的后人,挑水,擀杂面,送吃的,做饭。师傅晚上睡觉看到自己盖烂皮袄,脚盖不住,师傅主动让徒弟三平的脚放进自己被窝,这种师徒之间的互爱佳话一直延续到师傅生命最终,是李三平帮助师傅的近亲抬埋了师傅,甚至连棺材都是三平买的。这种报答之情真正体现了一种传统美德。李三平将这种美德每每体现在对后人对徒弟的教诲中。他常说,美德是大车,艺术是车上的物品。美德没有了,物品随时会散架的。     陕北唢呐一家人这个品牌的打造与经营经过了四十年左右的时间。李三平现在感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自己作为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自己一家人身上体现不出来传承的举措和行动来,那怎么对得起这个称呼?所以,他在闲暇时间,一直注意传统曲牌的传承工作。      陕北唢呐一家人作为一种民间的唢呐乐班不管别人怎么认知,怎么评价,但是有一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对其生存与发展的探究,对其发展与成功的考察,必将会吸引更知名的层级更高的音乐文化学者民俗文化学者的考察。这个民间的唢呐乐班究竟给人以什么样的更深的生存与发展启示,这无疑是一个更有意义的民俗学、文化学话题。

李三平和他的后人们虽然趟出了一条属于他们自己发展的路,但是他们非常清醒,一旦放弃努力,他们在陕北唢呐界什么也不是。他们懂得:陕北唢呐界德艺双馨的人比比皆是。衷心祝愿他们的唢呐道路更宽广,更亮堂!


    关注 大陕北唢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