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儒行 总结】 呈贡第九次读书会总结

 

呈贡第九次读书会总结领读人:穆绍君吕恒读书内容:1.为政篇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



呈贡第九次读书会总结

领读人:穆绍君  吕恒

读书内容:

1.为政篇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为政篇2.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诵读人:穆绍君

内容:《论语八佾》

时间:2016年4月15日

地点:文汇楼2313

今天是儒行社比较重要的一天。为什么呢?

因为儒行社------换,届,啦!

下午四点,换届大会开始,我们邀请到忠哥及本部的小伙伴。大家有说有笑,聊到了社团发展,各位负责人一边谦虚一边也是信心满满。

对了,还有一位重量级嘉宾——孙逸超。他是谁?北大2014级哲学硕士,现攻读博士并担任中国哲学史及四书精读课讨论班助教,师从杨立华先生,可见知识很广博呢。

下午七点,读书会开始,由北大学长主讲,新上任的白梦社长主持,本部及呈贡的多名学妹学长学姐参加,太上皇坐镇。

首先继续上次未完的2.4条。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所学者何?毫无疑问有礼乐等六艺。有人说还有具体技能,是的,孔子会很多实用技能,但他志向不在此。孙逸超学长启发我们的思路:孔子所以为圣人异于旁人的地方在哪呢?学识渊博,特立独行,思想深远……学长认为在当时礼崩乐坏的环境下,孔子最可贵的是他的“仁者爱人”,心怀天下,温良恭俭让。修身应当也是孔子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十而立,立于礼吗?也不尽然。菁菁姐说,立是指有自己的主体意识。也就是说身为社会人有自己的行为原则标准。至于“四十而不惑”,有人说是对知识没有疑惑,有人说是知道有些事不需要去疑惑烦恼,还有人说是对所有事不在感到奇怪-------都有道理。“五十而知天命”。忠哥说,天命代表一种否定性力量,是孔子从几十年坎坷经历中体会到的人力无法改变的规律。国昌学长紧接着表达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天命是一种自然规律,这种客观规律并不是消极的。我认为他俩的观点并不冲突。“六十而耳顺”,孙逸超学长说“耳顺”一词自古争议颇多,按字面理解就是能听进各种话,体现了孔子境界的提高。周琰熙学长完美地小结了一下,他说“三十而立”是有基本处事原则;“四十而不惑”是懂得道理;“五十而知天命”是看懂了人与社会发展规律;“六十而耳顺”是境界的大提高,能够做到而不只是懂得,有恬淡自在的意味;“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几乎就是人能做到的最高境界,有点像《庄子》中逍遥的境界。



菁菁姐提出另一个问题,这一条中提到的年龄是实指还是虚指。孙逸超学长说道,无法考证的事不用想太多,重要的是明白这段话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但可以向这个目标努力。

这一条讨论到此结束,令我惊讶的是在上次读书会已经讨论了一会儿的基础上,这次又讨论了一个半小时,尤其是孙逸超学长,国昌学长,明阳学长等人之间意见交锋你来我往,热烈非常。
吕恒读第二条时先抛出两个问题,“无违”是指不要违背还是不要违背礼。还有孔子的回答对孟孙略而对樊迟详,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结合下文孔子认为生死祭均要符合礼,所以无违即无违礼,只是孔子不明说。为什么不明说呢?可能跟他二人的关系有关,也可能跟孟孙的地位有关。孔子的话,与《弟子规》中说的“事死者,如事生”,还有孔子说过的“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的意思是异曲同工的。后来,因为我出去了,不知道又讲了些什么,这一条难点不多,诸位不妨猜一猜啊。

九点十分左右,两条讨论完毕,难得今天各路英才汇聚一堂,让教室的温度像不断加热的水。特别感谢逸超学长不远万里与我们交流。我们下次再见啦!

撰稿人:杨瑞


    关注 云大儒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