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摄协·赏析】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入选作品欣赏

 

摄影人文奖成立宗旨阮义忠拍照四十多年,摄影从我的工作、兴趣,已转为理想与信仰。常年透过拍照体悟人生,摄影对我...



摄影人文奖成立宗旨
阮义忠


拍照四十多年,摄影从我的工作、兴趣,已转为理想与信仰。常年透过拍照体悟人生,摄影对我不只是艺术表现,也是人格养成。写书、展览、教书、办杂志,都是希望传播自己深信的价值观。

我一直认为,摄影的本质是发现与记录,也就是向外观看,找到事事物物之间的关系,将其捕捉,把意义传达给更多人知道。文学、艺术的价值正是在此:让别人的生活经验成为自己的成长参考,然后把刻骨铭心的领会表现出来,供另外的一些人借镜。有人共鸣的世界才是温暖的、幸福的,也才能看到希望。

自从计算机及数码相机、手机摄影普及后,摄影的技术门槛变得非常低,却也使得人们开始不尊重对象,不珍惜快门机会与缘分。一位再了不起的摄影师,充其量也只不过是百分之五十的创作者,另一半的功劳,应该属于镜头前的人事物。

从台北艺术大学退休后,我在各大城市开设工作坊,时常有机会参加各地的摄影节、担任各项摄影比赛评审。在此期间,除了实地感受各地摄影活动的蓬勃,也观察到目前流行的摄影表现严重偏向观念性,人文精神逐渐稀薄,令人忧心。

摄影也是一种价值肯定,是打开视野、心门,与外界沟通的管道。能肯定外在的好,自己的内在也会更丰富。仅在意表达个人的巧思、观念,轻忽对象的意义,易使影像沦为手段而非创作目的。当然,并非纪实才叫人文,任何摄影手法,只要表达出对生存环境的珍视、对人间事物的关怀,都是富于人文精神的。

如今,观念性、艺术性的摄影表现享有相当大的鼓励,纪实摄影及长期关心某个主题的工作方式,虽然也有若干奖项特别予以关照,但仍需更多有志一同的人士,在各自的岗位上推波助澜。

个人从拿起相机的那天开始,始终如一。摄影增加了我的生命宽度,我也应该在有生之年为它多尽一分力。基于许多朋友、学生的鼓励与支持,我决定成立一个摄影人文奖,期望对目前摄影表现失衡的状况稍作平衡。

达成这个理想与目标,需要很大的福报,唯诸佛眷顾、众缘合和而可得。在此,容我向所有直接、间接帮忙的朋友深深致谢!

2016年3月于台北



阮义忠,摄影家、摄影评论家,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创始人。1950年生于台湾宜兰县。1972年于英文《汉声ECHO》杂志社工作,开始拍照。四十年来先后出版《人与土地》、《台北谣言》、《失落的优雅》、《正方形的乡愁》等十本摄影集,并于世界多国个展。论著《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摄影美学七问》被视为华人世界摄影启蒙书。创办的《摄影家Photographers International》杂志被誉为最具人文精神的摄影刊物之一。1988年开始于台北艺术大学美术系任教,2014年以教授资格退休。1999年台湾发生921大地震之后,成为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志工。近年来于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深圳商报、生活月刊等媒体撰写专栏,并在大陆各城市开设摄影工作坊。
2016阮义忠摄影人文奖入选作品赏析
冯君蓝,《微尘圣像》



















樊丽勇,《傩者》

















王大可,《东张西望》

















魏 壁,《寒池》

















陈文进,《流浪者》

















杜 伟,《形而上的慰藉》

















胡 敏,《孩子》















李 扬,《404》

















李 止,《山行》

















凌 飞,《藏地影像》

















钱海峰,《绿皮火车》

















邵广红,《我的孩子们》

















张星海,《北京,北京》

















周 伟,《怒姆乃依——怒江大峡谷的双重生活》

















邹璧宇,《黑土地上的生存》
















    关注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