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观察 · 独家 前途汽车“准生证”幕后

 

前途汽车缘何顺利拿到新能源乘用车项目生产资质?在对标特斯拉过程中又是如何超越“前辈”技术的?未来商业模式又为...





前途汽车缘何顺利拿到新能源乘用车项目生产资质?在对标特斯拉过程中又是如何超越“前辈”技术的?未来商业模式又为哪般?

“今天是前途汽车加入‘马拉松比赛’的新开始。”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尤为感慨。10月10日,前途汽车年产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终于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批准,成为继北汽新能源、长江乘用车之后第三家获得该项生产资质的企业。

拿到“生产证”后的第三天(10月13日),前途汽车首次携其自主研发的三大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整车控制管理系统VCU、可再充电能量储存系统RESS、整车轻量化技术)亮相201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果展览会。期间,陆群接受了《汽车观察》杂志独家专访,并道出了获取牌照的真实内幕。



并不神秘的准生证

通常情况下所说的“发牌照”是指发改委根据《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即27号令)去进行核准申请。“实际上,27号令本身是核准制,而不是审批制,也就是说企业只要根据27号令的标准去申报项目,经过政府审核后,能够符合国家规定且达到标准的项目就会被批准。”陆群对《汽车观察》解释道。

这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企业是否具有真正领先的核心技术。“27号令其实对资金并没有提出强烈要求,但却用大量篇幅对技术做了很具体的要求,比如四项关键技术——整车集成技术、控制技术、电池管理技术、轻量化技术,以及整车开发流程标准,同时技术具备后还要按照标准对整车进行大量高要求的测试。”

听陆群描述,拿到资质并不是一件神秘的事情,只要严格按照27号令要求执行,一点点把技术做到位,再一点点把技术通过样车和样车实验呈现出来就可以获得审批。且总体来看,27号令的初衷是好的,对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起到触动、示范和引领作用。

而前途汽车之所以能够顺利通过审批拿到新能源乘用车项目生产资质,与其高精尖核心技术储备密不可分。据了解,前途汽车手握三张技术王牌:整车控制管理系统VCU、可再充电能量储存系统RESS、整车轻量化技术。

其中,VCU就像是人体大脑,控制整个电动汽车的各个机能器官,使车辆行驶管理、能量管理、通讯管理、人机交互及安全管理等各模块协同工作,从而保障整车驱动系统及能量系统浑然一体。

而作为能量调节系统的RESS,则无论严寒酷暑,均可使电池在合理的温度条件下安全工作,并且能够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目前,该技术都已在前途K50上得到应用,并进行了大量测试,可保证在遇到极端天气或者碰撞时车辆的安全性。“在电池系统温度控制方面,我们的RESS技术可以做到将工作温度控制在上下温差几度以内,这在业内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陆群如是说。

另在整车轻量化方面,前途汽车则利用新型材料为整车“减脂增肌”,车身采用全铝合金车身框架和碳纤维车身覆盖件,较传统车身及底盘整备质量降低约250kg~300kg,最大限度地优化了整车的操控性能与续航能力。

资料显示,前途K50配备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功率300千瓦,最大扭矩600N·m,0~100公里加速仅4.6秒,续航里程可达300公里。据陆群透露,在大批量生产碳纤维覆盖件轻量化技术方面,前途汽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际上也仅有宝马可以做到这些。



向标杆致敬并超越

在纯电动车中,特斯拉一直被公认为技术标杆,与特斯拉相比,前途汽车又有何差异化的技术亮点?“特斯拉是一家非常值得尊重的企业,它开辟了纯电动车的新时代,拥有很多领先的生产理念、商业模式及创新技术,同样,马斯克的创业家精神也非常值得学习。”在肯定特斯拉的同时,陆群对《汽车观察》强调,在轻量化、安全性和操控性方面,前途汽车与特斯拉走的是不同的路径。

首先,特斯拉的重点放在了网联化等智能化的配置方面。而前途汽车则与其存在很大区别,比如在轻量化技术方面,前途汽车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都非常领先。

此外,在电池技术方面,前途汽车也与特斯拉有着不同理念。特斯拉使用的是电子类产品级的18650电池,而陆群认为,更大容量的片状电池从安全性和发挥车的性能上来说更为适合,所以在电池布局方式方面,前途汽车采用的是梯形结构,而不是底面平铺的方式。

历史上,追求运动与速度的超豪华跑车多采用力量型的动物作为自身标识,如猎豹、狂牛、跃马等。然而电动汽车的特性是安静与环保,同时也会追求速度。所以,陆群认为蜻蜓最能代表前途汽车的设计理念,“未来的纯电动跑车应该是速度快,但绝不轰鸣,会在无意间像丝绸般滑过,让人觉得既舒服又不具备攻击性。相对来说,蜻蜓具有动作敏捷、飞行速度快、安静轻盈、与大自然和平相处、与人类友善等特征,所以我们选择蜻蜓作为前途汽车的标志。”

但问题来了,如果前途汽车采用全铝车身框架和碳纤维覆盖件则意味着高成本生产,但其产品又并非大众化,且不依靠补贴,如何解决高成本与低利润之间的矛盾?陆群这般回复道《汽车观察》的疑惑:

首先,轻量化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减重,而是为了降低电耗量,即在同样续航里程下减少电池用量。如果所增加的轻量化成本能够少于电池减下来的成本,就是合理的。

其次,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原材料的供应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整个碳纤维市场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其生产成本同样也在发生变化。以往碳纤维比较贵,是因为产量相对较少,且仅用于航空制造业,但未来随着汽车行业大批量应用,其成本下降有可期。同时,作为车身覆盖件的碳纤维并不一定需要航空级标号,所以车身所用的碳纤维价格就会比航天所用的高强度材料要低很多。

再者,政府补贴对培育新兴产业有其必要性。但长期来看,企业和行业发展应该是在充分市场竞争下实现的。所以,目前前途汽车所有的产品规划和市场策略,都是在不依赖任何政策补贴的前提下制定的,前途汽车有信心凭借专业的品质和全价值链的竞争力在全新领域不断成长。



投怀送抱的资本

自新能源乘用车项目审核通过后,前途汽车便开启了新一轮工程验证样车试制,试制车辆分别针对稳定性、安全性等指标进行工程验证,预计在正式投产前,前途汽车将生产制造不低于100辆各种用途的样车,以完成包括工程验证、工装验证、工艺验证、生产验证等在内的近百万公里各类验证。

今年2月,前途汽车生产基地在苏州高新区奠基,先期计划产能5万辆,预计2017年年中正式投产。值得一提的是,与传统汽车生产模式以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不同,前途汽车苏州生产基地的生产模式将围绕车身轻量化、碳纤维快速模压车间、全铝车身焊接车间在内的全新生产系统进行规划。待苏州生产基地建成后,前途汽车可率先在国内汽车行业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及柔性化生产。同时,还在北京和苏州分别设有研发基地。

截至目前,长城华冠已在新三板上市,也已经过三轮融资,但这对于一家整车制造企业来来说还远远不够。一般情况下,传统车企至少要有四五十亿元的投资,应对产能达二三十万辆。如此来看,前途汽车苏州生产基地一期投资只有20亿元,产能也只有5万辆。未来前途汽车在持续融资方面备受业内关注。

陆群对此并不觉得有压力,“是否具备融资能力,本质上在于团队是否具有竞争力、所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是否走在行业的大趋势上、是否踏踏实实在做事情,如果这些答案全部是肯定的,资本就会主动来追捧你。前途汽车的融资计划都是根据企业发展现状按部就班推进的。”



意想不到的商业模式

面对近年来新进一批造车企业,业内最大的担忧并不是造车本身,而是造车后的商业模式,这一点对于前途汽车来说亦不例外。

“前途汽车未来营销体系与渠道建设问题还都在搭建过程中。关于销售模式,可谈的一点是我们不会依赖于传统4S店模式,而是会选择创新多元化的销售方式,比如采取线下体验空间+线上按需下单定制等。”陆群如是说道。

首先,从商业模式上来讲,未来车企的盈利不一定仅仅依靠汽车销售,而是可以依靠在产品全生命周期里提供服务而获得增值。其次,从车辆本身来说,要控制好成本,而成本很重要的控制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核心技术,当然还有其它的方法如小型化、多余性能的剥离等,但轻量化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

而有关新能源汽车租赁模式,陆群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未来的租赁一定是跟共享经济联系在一起。未来,大家到底是长期拥有一辆车还是一段时间内拥有一辆车?是拥有其所有权,还是拥有其使用权?这些都会存在很多新的变数,而这种变数会大幅度改变人们汽车消费的行为和心理,从而大幅度地改变汽车本身的形态。

陆群对此判断,未来汽车将会成为多样化、个性化的交通工具,前途汽车的产品规划也会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目前,前途汽车的首款产品是一款高性能双座跑车,而且是一款极具驾驶乐趣的车型,未来还会坚持打造更多富于驾趣的电动车型。

根据产品发展规划,前途汽车首款准量产车型已于今年北京车展亮相,并计划于2017年年底与消费者见面。未来,前途汽车还将推出一系列轻量化且覆盖多个细分市场的纯电动车型。“在整车设计领域,我们有优势。但在品牌营销经验上,我们也有不足。”面对同行竞争,陆群始终认为,所有做新能源汽车的企业都应该是同盟军,而不是谁强谁弱、谁好与不好。

企业链接

· 2015年02月,长城华冠全资子公司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成立;

· 2015年04月,前途汽车K50工程样车亮相上海车展;

· 2015年11月,前途汽车完成整车碰撞测试、耐久测试、性能测试;

· 2016年01月,德国博世签约成为前途汽车ESP供应商;

· 2016年02月,前途汽车苏州生产基地奠基;

· 2016年03月,埃驰(IAC)签约成为前途汽车仪表板供应商;

· 2016年04月,前途汽车于北京国际车展推出敞篷版&准量产车型前途K50;

· 2016年08月,前途汽车与布雷博(南京)制动系统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2016年10月,以前途汽车为实施主体的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

人物链接

陆群,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士学位、北大国际MBA、美国Fordham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汽车工程领域专家,从事汽车整车设计研发工作超过25年。1990年进入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工作,历任发动机试验工程师、整车及项目工程师、产品计划科科长、产品工程部经理等职务。

1996年~2003年,参与并主持了中国汽车制造历史上唯一由外方出资、中方人员自主设计制造的轻型越野汽车项目挑战者。2003年,创立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为整车制造企业提供全流程的汽车整车设计开发和服务。2015年2月,成立长城华冠全资子公司前途汽车(苏州)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E
N
D
已入驻


    关注 汽车观察AUTOBSERVER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