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叫做“你不会”

 

温柔的隐性压力会给孩子造成多么大的伤害?...



 


每个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关怀备至,同样你也不例外。但爱不对,就会伤害。而我就是被伤害过的人,又不能因为父母爱我们的方式不对,就去指责他们。但是我觉得有必要说出来。

小时候,很多孩子都会比较顽皮,爱玩,不知天地为何物。任何事情都想亲自尝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同样我也不例外。有一次,帮家里在田间劳作,周围的人都夸我。我很得意,干的更卖力了。这时候老爸说:“这个你别干了,你不会,回家去吧。”当时对我来说好像是大冬天在游泳,从头凉到脚的节奏,我不解,我干的很好啊,怎么就不会了呢?正好当时舅舅在旁边,他大胡须的嘴巴上扬之后,说道:“你爸哪是觉得你不会啊,他是怕你太辛苦,把你细皮嫩肉的小手弄得太粗糙,才这样说的。”我恍然大悟,心中感动不已。

后来,每当家里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爸爸总是以我不会做为由,不让我参与。尽管我完全有能力出色的完成,但还是没机会去做。久而久之,我也不再愿意去做,因为我很清楚,老爸会去做。我们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默契”,每当遇到问题,我都默默的退出,在一边“冷眼旁观”成为吃瓜群众。长此以往,心中莫名的有一种挫败感。让我觉得,我没能力也没资格做成一件事,而只能够“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

家长如此的溺爱方式,这种温柔的隐性压力会给孩子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呢?

任何一个生命诞生之后都有一种本能,即想方设法弄明白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比如孩子在婴儿期,会通过嘴巴来了解这个世界,任何东西都想拿过来尝一尝。幼儿期,孩子会通过游戏的方式作为现实的代替物,以此来了解这个世界。到了幼儿后期,就会变成十万个为什么。我们会经常听到孩子会问:“爸爸,爸爸,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月亮为什么有圆有缺呢?”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因此,探索世界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类通过不断探索世界来掌握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有害的。于是用爱来阻止孩子探索世界就不是明智之举。

如果父母疼爱他的“小公举”而阻止她玩“泥巴”,就像我爸当初爱我而阻止我在田间劳作一样,长此与往,我们就会产生对外界环境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长大以后,每每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退缩和放弃;害怕承担责任;过于贬低自己的能力以至于错失良机。

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产生一种俄狄浦斯冲突,即渴望成功又害怕成功。为什么呢?因为孩子想要成功的同时又觉得自己没资格拥有成功。这样的冲突给孩子的整体感受是,从小没有做成功多少事情,长大以后也就没资格做成功。即使成功了,那也是别人的功劳,这样就算出了事也不用自己负责(怕成功也是怕承担责任)。

这些都是孩子潜意识里面的内容,自己本身就没有意识到,但它却像一个巨大的磁场,一直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这样的孩子要么自暴自弃,要么碌碌无为,但一定难成大器。家长用“爱”抹杀了自己孩子本该有的天赋。但作为家长们也很委屈,自己明明是心疼孩子,怎么就变成伤害孩子了呢?对啊,爱是门艺术,爱不对,就会受伤害。有时候给予孩子最好的,是爱;有时候对孩子“狠心”一点,同样也是爱。

如果您的孩子尚未成年。那么,请逐渐调换溺爱模式,让他自由飞翔,同时又不忘为他保驾护航(保驾护航不等于不能有一点磕磕碰碰,有磕有碰反而是好事)。如孩子想自己吃饭,就不要怕他把饭菜弄得满桌都是,相对于孩子能够独立完成一件事而获得的自信心而言,花点时间收拾一下桌子实在算不了什么,况且年长点的孩子可以让他自己来收拾,让他知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愿意收拾就没有零花钱可用;如果孩子想和邻家孩子玩皮球,就不要怕他把刚买的新衣服弄得脏兮兮;孩子摔倒了,不要着急过去搀扶嘴里还不忘念叨“摔疼了吗,宝贝”,有时候人家宝宝还没摔疼,大人们都已经疼得不要不要的了,说不定人家还想自己重新站起来证明自己的勇敢呢。所以,作为家长,此时的正确姿势应该是鼓励孩子重新站起来,而不是急忙搀扶。如果孩子是从院子里玩到了大马路上,就要立刻上前制止。因此,父母养育儿女,就像“推拉”一样,能主动把孩子“推”出去,也能“拉”的回来。

同时家里的事情也让他参与进来,孩子有时候其实是特别想为家里“出谋划策”的,因为为家庭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是每个孩子在爸妈面前表现和展示自己,从而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的最好方式。这也是给孩子的潜意识中注入自信的力量,能够让他在未来有资格、有能力、有勇气去面对苦难和迎接挑战。

如果您的孩子此时已经长大成人,我们的弥补的方法是:

首先,要潜意识意识化。即要让他意识到自己为何会缺乏自信,为何会容易退缩和放弃。是因为小时候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的这种途径被斩断了,从而在内心深处埋下了一颗不完整的心。因此,要明确告诉他是以前爸妈说了太多的“你不会”、“你不能”等这样的话,其实你自己是可以独立完成很多事情的。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这种内心的胆怯会减缓很多,正所谓意识到就是被治疗。

其次,不断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告诉他,有资格、有能力获得如此殊荣。这种成功的体验不一定非得多么正式和隆重,一般性的社会活动,团体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样具有疗愈的功效。

最后,降低期望值。孩子们在小时候就被减掉了翅膀,长大了却被要求飞翔,这未免有点强人所难。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培育出孩子新的翅膀,让他重新展翅翱翔。在这个过程中降低期望,让孩子健康成长,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才是明智之举。陈道明曾对他的女儿说:“我希望你第一身体好,第二要快乐,第三尽量有所成,但更要知道自己是凡人,是普通人。”是啊,不那么高的期望,或许只会产出一个最最普通的人,过完没有掌声却内心富足的一生,总比期望太高而造成的人间悲剧好很多吧!

我们虽然不完全知道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怎么去做,至少我们更多的知道了不应该怎么做。如此,就比盲目去做好很多,不是吗?


乔雄伟,山东菏泽学院心理学专业。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人力资源管理三级师,心理讲师。个人擅长:一般、严重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咨询;沙盘游戏分析和OH卡牌心理分析;心理沙龙和团队拓展活动;精神分析方向。
知子花家庭教育专家

微信:Lifetree-edu  |  微博:@知子花教育

点击阅读原文和作者直接咨询交流


    关注 知子花家庭教育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