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爱谁多一些?

 

不管孩子有没有说出口,这个问题一直都在他们心里。...



最经典 | 最动人① |  最动人② | 最特别 | 最新锐
情绪管理绘本是儿童绘本的一个门类,虽然也讲故事,却主要是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原理,对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情绪调节。

《你爱谁多一些》正是这样的内容。



文:[法] 斯韦特兰娜·彼得罗维奇

图:[比] 文森特·阿迪
翻译:黄聿君

这本绘本初读起来有点怪

因为从中看不到作为管理者的父母,孩子也不是以被管理者的面貌出现的。我们不禁产生疑问,到底谁在管理谁?

爱莉的奶奶和外婆每人给爱莉买了一只玩具熊,两只小熊一模一样,只不过一只是白色,一只是棕色。



两位老人围绕爱莉更喜欢哪只熊争辩不休,本书所要管理的情绪——嫉妒,首先通过两位老人表现出来。



坐在一旁吃早饭的爱莉对此无动于衷,两只小熊却像中了魔似的,因嫉妒而展开一系列的争斗。



它们不择手段地欺辱对方,将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也将对方弄得污秽不堪。



这时,一直没露面的爱莉出场了,对它们高叫:“我受够你们两个了!”这通常是烦得要命的父母的口头禅。

于是,

作者的意图顿时大白,她是把孩子提升为父母,让玩具来扮演孩子了。父母对孩子的管理,便转化成孩子对玩具的管理。
这样做有什么妙处呢?

首先,父母们都知道,孩子有时比大人还要面子呢,脆弱的小心灵被他们自己包裹得紧紧的,遇到批评没那么容易接受,闹不好还会引发逆反行为。

在绘本中列举孩子的“劣行”,警告他们不要那样做,孩子不仅不接受,还会讨厌这本书,认为它不怀好意。



所以,作者聪明地避开锋芒,巧妙地帮助父母对孩子说,不要像两只小熊那样,或者不要像别的孩子那样,孩子听起来就舒服多了。他会为自己的优异感到自豪,并愿意为保持这份优异付出努力。

其次,孩子总是任性的,不管什么事都要折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后再由父母来处理。把孩子提升到父母的位置,像父母俯视自己一样去俯视小熊,既可以帮助孩子体会父母的辛苦,也能诱使孩子认识自己的顽皮与荒唐,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

另外,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那对小熊扮演的其实就是“原我”,爱莉扮演的则是约束原我的“超我”,或处在两者之间的“自我”。
这道理说起来复杂,还原到生活中就简单了。也就是说,孩子不仅可以通过与小熊和别的孩子对比来看待自己,也可以试着从父母的角度看待自己。

最主要的是,她可以自己审视自己,进而管理自己。那个小爱莉的身上,复合了多种角色。

怎么避免过于直白和简单呢?

同其它优秀绘本一样,本书作者在表现既定内容时,也施展一些“手段”。

我们可以把前后环衬对照来看:





前面是两只小熊相互争斗的场面,后面是两只小熊友好相处的情景。这样的处理方法让故事变得更有趣,且避免了过度直白。我们可以带孩子一项一项地分辨,实际上也是对孩子的行为加以梳理。

在这个故事里,奶奶和外婆便充当了嫉妒的发生源。当然她们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将那种争辩无顾忌地展现在孩子面前,是不妥的。

所幸在故事里,承袭嫉妒的只是两只玩具熊。如果在生活中,“有样学样”的便是天真可爱的孩子了。

需要强调
父母自身的情绪管理,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最后,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本书的绘画吧。





细细品味,会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淡雅的色调、细腻的光影、浑圆的线条和饱满的造型。

这些画会随着看的次数增加而增强对它们的好感,也就是说,它们很耐看。

画家所求
是一种平和内敛的美,一种匀称紧凑的韵致,一种稚拙的童趣与精致的专业技法的巧妙融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启发京东绘本自营店,遇见更多启发好书。


    关注 启发童书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